“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淮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八公山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9-09-28 08:11 点击数:
【字体:

9月27日下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淮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八公山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务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八公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杰,副区长马健围绕八公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陈彬主持会议,省、市14家媒体参会。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淮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八公山区专场发布会。

  悠悠淮河水,魏巍八公山,作为淮南城市名片,一座名山八公山、一个名人淮南王刘安、一本奇书《淮南子》、一道美食豆腐菜肴名扬天下。近年来,八公山区以建设宜游宜居宜业绿色生态八公山为重点,各项工作亮点频现。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中共八公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杰,八公山区副区长马健围绕八公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

  首先请朱杰区长作主题发布。

朱杰: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八公山区的情况。首先,我代表八公山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八公山区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八公山区位于淮南西部,千里淮河穿境而过,历史名山坐落境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是淝水之战、南塘之战的古战场,是鸿篇巨著《淮南子》的诞生地,是中华传统美食豆腐的发明地,是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上世纪50年代正式建区以来,八公山区与新中国同步成长、同步发展、同步壮大,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3.6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37.1亿元,现价增加值增长9.3倍;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402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2.9亿元,增长71倍。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镇化率达80%,圆满完成创城国家测评迎评任务。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570元提高到2018年的3274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20元提高到2018年的15084元,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八公山区曾是我市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为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身力量。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应对煤炭去产能调控影响,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路径不动摇,资源型城区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一幅宜游宜居宜业绿色生态八公山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今天,我从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是聚焦转型升级,全面构建产业新格局。我们坚持“走出去”,将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重点围绕工业集聚区改造升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提升、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项目,有的放矢开展靶向招商。2014年以来,全区引进内资额共126.5亿元,引进省外亿元项目到位资金额49.9亿元,新签约项目78个,总投资达178亿元。

  我们按照“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的思路,加快工业集聚区提升改造,充分盘活废弃煤矿等闲置资源,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完善。建设完成标准化厂房、园区四号路、西纬六路、污水处理系统等项目。科学规划集聚区功能布局,明确以装备制造、新能源、轻工业、新型建材、汽贸物流为主导产业,提升全区创新、创业能力。中港合资八公山外贸出口产业园、东华欧科进口采煤机整机制造项目建成投产;上海杜阿姨食品中心工厂、环保建材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充分挖掘利用闲置工矿厂房、土地等资源,总投资1.46亿元、利用原孔集矿废弃工业广场建设18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总投资1.5亿元、利用原麻纺厂厂房改造新建的德尔思民用地毯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聚焦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坚持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载体,先后建成了石林、古生物爬迹、白塔寺、汉淮南王宫、地质博物馆、淮南子文化园、天宝双遗文化园、汉阙广场等重要景点。总投资1.2亿元的四季花海项目建成投用,20万余株名贵花卉开门迎客;集餐饮、住宿、文化观瞻为一体的汉阙旅游度假酒店完成用地手续,即将开工建设。八公山成为全省“5+N”名山联盟单位,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量、门票收入均增长30%以上。

  注重挖掘八公山历史文化内涵,着力做好文旅融合、提升核心景区功能、培育旅游新业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这旅游发展的“四篇文章”。按照5A级标准全面改善风景区各项配套设施,停车场、标识导览、道路设施持续更新升级。将美丽乡村与八公山风景区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农业和精品乡村旅游项目,冰雪小镇、国际研学基地、妙山民宿等一批项目已开展前期工作。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发展的“八公山样板”。

  将绿色作为八公山的最美底色,持之以恒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富区、绿色惠民。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修复,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盗采山石、林木资源违法行为,地方煤矿、非法山石开采加工企业全部关闭。抓好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孔李地区截污工程、新工广新应台孜排污口水系治理工程完成污水管网铺设。认真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清河行动,切实守护好境内的青山绿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7.5%。

  三是聚焦改善民生,推进群众福祉持续增强。我们始终践行党的宗旨,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12年以来,全区累计拨付民生资金206311万元,占财政支出总量的8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保、医保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坚持“教育为本”原则,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发展,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区)国家认定,积极探索学区建设和集团化办学道路,引进合肥一中先进教育资源,实现共建合作。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完成建北村一期、建南村二期、紫金时代广场、瓷器新村等棚改项目,极大地改善周边群众的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幸福生活指数。

  大力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环卫市场化等工程,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广泛开展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法治八公山”“平安八公山”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和文明水平,获得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称号,“老娘舅”人民调解工作荣登《人民日报》社会版头条。

  四是聚焦初心使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精神,做好结合转化,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教育,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先进典型等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对党忠诚意识。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

  扎实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以阜阳市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反面教材,坚决整治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三大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突出二十字好干部标准,激励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努力让每名党员都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

  八公山区既有繁荣辉煌的过去,又有转型发展奋力拼搏的现在,更有建设宜居宜游绿色生态的美好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八公山区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绘梦想,奋斗赢未来,努力让八公山区发展更快、人民生活更好、生态环境更优。

  在这里,诚挚的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到我们八公山区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八公山区的绿色发展、转型发展的火热氛围。也希望各位多多关注八公山区、多多支持八公山区、多多建言献策,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朱区长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安徽法制报:

  八公山风景区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特色成效?

  马健:

  八公山是历史名山,淝水之战、南塘之役发生于此;八公山是文化名山,《淮南子》于此诞生;八公山是地质名山,在此发现世界上最原始的淮南古生物群化石和古动物爬迹化石,被国际地质学界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八公山是生态名山,林密、石奇、泉清、水秀。欢迎各位朋友有时间到八公山风景区游玩,领略八公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景。一直以来,我们坚定“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路径不动摇,始终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全区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是提升风景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风景区各项配套设施,景区商品街、门禁验票、标识导览、道路设施等获得持续更新升级。精准营销推介持续加强,旅游商品交易中心及电商平台投入使用,深化与途牛、携程、百度糯米等网络平台合作,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八公山成为全省“5+N”名山联盟单位,成功创建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际半程马拉松升级为中国田协注册B类赛事。近年来,景区接待游客量和收入一直保持30%左右增长速度。

  二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坚持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载体,注重挖掘八公山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品质,先后建成了石林、古生物爬迹、白塔寺、汉淮南王宫、地质博物馆、淮南子文化园、天宝双遗文化园、汉阙广场等重要景点。今年,总投资1.2亿元的四季花海项目建成投用,20万余株名贵花卉开门迎客;集餐饮、住宿、文化观瞻为一体的汉阙旅游度假酒店完成用地手续,即将开工建设;冰雪小镇、国际研学基地、妙山民宿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三是强化景区监管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产业规划、资源开发、项目建设、景区经营和管理全过程。加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坚决防止项目开发和经营活动破坏生态环境,严禁风景区范围内违法违规建设活动。

  淮南电视台记者: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八公山区连续多月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请介绍下八公山区在文明创建工作中相关情况?

  马健:

  八公山区克服基础设施薄弱,治理难度大等客观因素,坚持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从细节入手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一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创建育民,坚持问题导向和常态管理,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构建常态长效、广泛参与的文明创建机制,群众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山王镇获评第四届省文明镇,闪冲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第四届省文明村,建东社区获评第五届省文明社区。

  二是大力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持续健全交通路网体系,淮凤路改造、老淮凤路扩建全面完工,蔡新北路、建北路等升级改造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顺利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瓷器新村一期基本建成,丁山新村、团结村一期、劳动村二期等项目推进顺利。全市首个具有“海绵城市”功能、承载煤矿城市独特历史的八公山城市记忆广场建成开放,街头游园新建和老旧小区整治任务扎实推进。

  三是落实网格化巡查监管。落实文明创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包保责任制,区级领导定点定向包保责任区域,以“用脚步丈量文明”的标准,检查网格范围内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推动创建工作精细化、长效化、常态化,确保创建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安徽经济报记者:

  马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请介绍一下八公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心用情用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绿色生态美好八公山。

  一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着力保护蓝天、碧水、净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规定,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要求,生态环境监管保护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是加快推进中央、省市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以更严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全力以赴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办结交办信访件27件、反馈问题19个。全面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组织开展散煤整治、重污染车辆整治、施工工地扬尘整治、裸土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整治等10项大气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区域空气质量稳定改善。着力整治黑臭水体,孔李地区截污工程、新工广新应台孜排污口水系治理工程完成污水管网铺设,八公山涧沟水系治理工程和西部城区污水管网项目建成。新增污水管网36公里,初步形成了横贯东西、纵通南北的城乡污水管网体系。

  三是坚持“一岗双责”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完善区党政领导带班巡查制度,坚持每天安排1名区级领导带班巡查,形成“检查-交办-反馈-督办”的闭环监管机制,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不落实工作部署要求,造成严重后果的,按规定启动问责程序。

  主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通过朱区长的发布,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八公山区干群聚焦转型升级,聚焦绿色发展,聚焦改善民生,聚焦初心使命等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各媒体深入到八公山区城乡一线,通过多种宣传形式,为八公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打响淮南城市文化旅游名片。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