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南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12 10:11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表1: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 位

2017年计划

2017年预计完成

增长%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

7

财政收入

亿元

6以上

7.5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

11.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以上

7.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以上

9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4.2

5.8

人口自然增长率

8.7

8.6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已完成

(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力实施“三重一创”建设,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在全省24个基地考评中位列第9名,获得3000万元奖励资金。“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原料药生产”获批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安徽省爆破器材与技术工程实验室”等3家单位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建成大数据展示中心、国内首个钱学森智库分中心等;完成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筹建;电子八所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加快“1+3+8”科技孵化器建设,新增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10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授权量约370件。预计战新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17.5%。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年粮食总产288.5亿斤,增长1.3%。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4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83家,预计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65亿元;创新中国成立家和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8个,其中国家级8个;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381个、家庭农场1154户,分别净增291个、322户。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原煤产量约7400万吨,受煤炭去产能影响,较去年减少335万吨;完成发电量610亿千瓦时,增长7%;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户,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8户,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个,安徽工业精品2个。预计完成工业投资39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3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同比增长长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43%,较去年提高3.2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迅速,谢家集区获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寿县“互联网+”产业园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期项目建成;大通快递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成立八公山风景区管委会,八公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举办了楚韵寿春城、八公山旅游嘉年华、焦岗湖水青青欢乐季等主题活动,预计旅游总收入162.4亿元,同比增长19%。消费市场运行稳定。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72亿元,同比增长12%。华联商厦、苏果超市等4家商贸企业荣获“2016年度安徽省连锁业十强企业”称号;安徽楚源工贸、淮南金玉花园酒店等2家餐饮企业获得“安徽餐饮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发展活力逐步释放。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速行动,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6915户,同比增长11.98%;其中新增私营企业7264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8503户,同比分别增长10.73%和14.04%。预计全年民间投资完成600亿元,同比增长23%。

(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50亿元,增长10%。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推行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机制,创新实施“六个一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攻坚年各项任务落实督查考核机制。全市260个亿元以上在建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9.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35.8%;寿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紫杉肽原料药生产、毛集工业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竣工,中安煤化一体化、商合杭高铁淮南段、中国三峡两淮光伏领跑150MW光伏电站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政府性投资稳步推进。全年安排市级政府投资项目88个,总投资358.57亿元,计划投资83.03亿元,预计完成投资7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5%。其中淮舜南路人行道维修、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食品检测实验楼扩建、粮食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合淮路与青桐大道连接线、春申大街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淮凤路、亚行贷款城市水系综合治理、世行贷款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安成铺周边环境整治、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中心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级各类补助资金42102.65万元,其中:社会民生类资金15472万元,产业发展类资金8582.65万元,基础设施类资金12838万元,其他各类资金3650万元,有效推动了我市各类项目建设。

(三)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关闭新庄孜煤矿,退出产能400万吨,安置职工9996人,稳步推进“三供一业”移交。商品房库存面积277.55万平方米,较去年减少81.12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缩短至14.9个月。出台降成本“26条”政策措施,累计为企业减负近22亿元。全年实现直接融资334.5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152.04%。新增省级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51家。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提升“3+2”清单制度体系,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清理市级申报权利事项1998项,精简比例达到45.8%,市政务中心实现218项服务“最多跑一次”。在全省率先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等多项商事制度改革。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功能逐步完善,已归集信用信息数据155万余条,初步具备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功能。建成全省首家市级标准化研究院。重点改革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改革任务94项,完成或取得阶段性成果74项,20项待上位文件出台或统一部署后启动实施。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加快推进毛集实验区“三变”改革试点、凤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72万亩,占农户承包经营总面积的48.5%。卫生计生“多证合一”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全面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加强对营养药、辅助性用药等高价药品的监控。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个人缴费标准分别提高到450元、150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所有公立医院,实施按病种付费数达160余种。城管体制、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百活动。共梳理问题339条,走访企业792家/次,举行要素、项目对接会36场次。认真落实降低制度性交易、社会保险优惠、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全年为企业减免税费13.7亿元。投放“政银担”贷款23.05亿元、“税融通”贷款13.08亿元、“过桥”贷款35.04亿元。

(四)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制定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实施意见,建立重大招商项目联系包保等推进机制。预计全年引进内资782亿元,同比增长9.1%;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到位资金455亿元,同比增长11.4%;全市新签约1000万元以上项目320个,总投资1050亿元。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出台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方案,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高新区获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进出口实绩企业、外资登记备案分别新增35家、75家,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3%。外商直接投资2.36亿美元,同比增长6%;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6.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9.3%;境外劳务2862人,分居全省第2、第3和第2位。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承办合肥都市圈城市第八次党代会商会议,签订基础设施、工业、环境保护等八个合作专题框架协议。成功举办皖北经济发展2017年淮南年会、淮南豆制品展销会等。积极做好寿县与合肥经开区合作共建空港产业园、寿蜀产业园工作。积极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谋划重点项目150个,总投资3451.4亿元。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济祁高速淮南段、孔李淮河大桥、凤台淮河二桥建成通车;皖江物流综合码头、安徽煤化工基地码头等6个港口,淮上淮河大桥、瓦埠湖大桥等项目加快建设。102省道孤堆至毛集、G206洛河至曹庵一级公路改扩建、山南新区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合霍阜高速、北沿淮高速(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前期工作等加快推进。

(五)城乡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深入推进“四创一建”,完成石姚湾、西部4#、5#三个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完成园艺路和洞山隧道等5座桥隧加固,楚都大道、三条过山通道、湖滨西路等8条道路项目前期加快推进。亚行贷款城市水系治理和世行贷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完成28个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率107.82%、基本建成率123.38%。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519.83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05%;33个美丽乡镇和48个省级、45个市县区级中心村完成建设,投入专项资金1.92亿元。启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全面开展“向垃圾宣战、建美丽家园”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完成18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共清理垃圾7.5万吨,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25座,改造卫生厕所6555户、新建水冲式公厕120座。完成4790户农村危房改造,完工率100%。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加快推进。完成淮南市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调整,经省发改委批复后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共谋划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共67个,总投资224.5亿元。八公山工业集聚区提升改造工程一期8栋标准化厂房已开工建设。谢家集已基本完成城区内7家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工作。

(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开展环境保护“蓝天行动”,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现重点时段禁烧“零”火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减排4850吨、4748吨、939吨、147吨。全面推行河长制。攻坚解决黑臭水体问题,加快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项目建设,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推进省级节能示范市建设。2016年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考核优秀,获省政府通报表彰。完成全部22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单位GDP能耗下降3.67%,能源消费增速控制在2.7%以内,顺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建成并网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1000MW,在建480MW;装机规模12MW的寿县绿色东方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用,装机规模30MW凤台生物质电厂开工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八公山、上窑山、舜耕山等山体生态修复和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等湖泊以及淮河沿岸湿地生态保育,划定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育区21000亩,焦岗湖湿地生态修复与示范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积极创新中国成立家森林城市,建立林长制,成片造林面积10030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8.5%。开工建设唐家山街头绿地、武警水电游园、锦绣游园等10处街头游园,启动唐家山生态修复工程(西城公园),长淮游园、舜耕山湿地公园、十涧湖公园环湖路等项目加快推进。谢家集区孙庙乡等3个乡镇获批“省级生态乡镇”,凤台县朱马店镇联民村等2个村获批“省级生态村”。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建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库,谋划沉陷区治理项目9个,总投资75亿元,全力推进淮西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建成沉陷区安置房3800套、搬迁入住居民4600户。

(七)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和驻村帮扶工作,全市有扶贫开发任务的763个村实现扶贫专干专职化、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全覆盖。建成并网发电村级光伏电站788个,户用光伏电站5725户;贫困家庭“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全市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平均实际报销比例91%;特色种养业贫困村、贫困户达标率分别为94%、111%;解决55个贫困村13.2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13万人)饮水问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9%,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寿县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级认定,大通区通过国家级复查;深化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办学改革,持续推动优质省示范高中创新办学、优质生源培养迈上新台阶;完成“全面改薄”校舍改造类项目81个、面积104855平方米;职教园区、淮南卫校、淮南技校、淮南交通学校等项目加快建设,4所职业院校成功申报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市94个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对外开放,开展送戏下乡1203场、农村公益电影10103场。新申报4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开展“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创建。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寿县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安理大附属眼科医院、东方医院集团凤凰医院等开诊运营,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成投用,智慧医疗、山南新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项目加快建设。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完成65.91%。全民健身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市第八届运动会、第二届淮南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3万人。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38万人,举办各类大型招聘活动73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9.5万个;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65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6元,分别增长7.5%、9%。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加121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等保险参保人数全面完成年度任务。7.48万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城镇低保月保障标准提高到525元/人,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4020元/人,分别增长5%、26.4%。双拥、地震、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地方志等工作不断进步。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创建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非煤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体量较小;二是产业发展水平层次较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务任重道远,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欠账较多;三是实体经济生产经营仍较困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仍需加强,经济发展回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四是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支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五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和环境治理时间紧、任务重,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与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开局事关全局。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1235”发展思路,实施八大战略,建设六个强市,打好三大攻坚战,打造国家级现代化绿色能源基地、国家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国文化旅游名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

表2: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2018年预期目标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7以上

财政收入

7

固定资产投资

9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外贸进出口总额

10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

城镇新增就业

4.2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

9‰以内

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深化优化。扎实有效去产能。坚定不移完成600万吨的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做好职工安置工作。支持淮南矿业集团、中煤新集公司做好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深化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改变”、“两个完善”的要求,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加快建设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制度的住房制度,不断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引导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5190套,基本建成1877套。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打好市县区政府隐性债务清理战,做到“四清”;坚决打好隐性债务存量稳妥处置战,做到“四实”。加快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步伐,加强对融资平台、产业投资基金、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的动态监管。持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和监管,依法打击和遏制非法集资。支持企业通过盘活闲置资产以及各类重资产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完成直接融资200亿元。综合施策降成本。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百工程,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政策。打好减税降费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严格规范涉企收费。认真落实国家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各项政策措施。精准加力补短板。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各领域补短板实施方案。围绕脱贫攻坚、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新技术开发研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加大工作力度。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等制度,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覆盖面。全面落实国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各项政策措施。出台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药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明确并完善各单位应履行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责和规章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完善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健全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合奖惩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技术、资本等转移。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加快推进“合淮同城化”发展。不断完善经开区、高新区等园区载体作用,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统筹推进“五大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全年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各2家,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计划全年申请专利2500件。支持安徽理工大学组建安徽现代产业研究院。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达到15%和20%。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促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宏泰高端金属制造、昆山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建成中交。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4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全年新增民营企业5000家,个体工商户1.3万家。深入开展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以“市长质量奖”为引领,以品牌创建为重点,推动全市质量、标准、品牌融合提升,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取得实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全面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服务好光电产业园、航天体验馆、现代医药科技产业园等建设。加快建设安徽省大数据交易中心,积极申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支持市经开区现代医药、凤台智能装备制造等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工程,引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集聚区,大力推进高新区信息软件、寿县“互联网+”等集聚区发展。建成新城吾悦广场、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寿县历史文化名城、八公山风景区等为核心,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启动寿州古城、八公山景区、焦岗湖景区创新中国成立家5A级景区。加快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淮南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90亿元。

(四)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扩面增量,做好优质地产农产品保护、农业品牌培育保护工作,创建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2家。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工寿县、凤台县、潘集区农产品加工业园和谢家集区农产品物流园建设,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整体托管试点。做好农村承包经营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后续工作,完成50个试点村“三变”改革,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试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5万户农户、全市乡镇驻地和中小学校厕所改造。继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完成年度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开展新一年度省、市级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33个乡镇驻地的改造提升,建成一批有特色、高质量、聚人气的美丽小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和返乡务工人员创业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0家、家庭农场50家。

(五)以重大项目为支撑,确保有效投资平稳增长。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开工建设引江济淮淮南段、淮南站改造、淮河干流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等项目。全市213个项目初步入选2018年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导性计划,总投资845.49亿元,计划投资139.45亿元。提高项目储备接续能力。结合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城乡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能力提升、生态和环境保护等谋划一批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重大项目,尽快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形成接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机制。全力做好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规划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全力推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不断完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政策扶持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建立招商引资全过程考核和跟踪问效机制,确保招商实效。全年实际到位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5%。

(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用好“多规合一”试点建设成果,完善“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成43个老旧小区改造。新改建各类管网135公里,山南新区水厂建成投用。新建LNG加气站1座、高中压调压站4座,加快推进山南新区等加油(气)站建设。推进城市排水防涝、黑臭水体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洞化截洪沟、龙王撇洪沟等5条水系治理,建成投用大涧沟泵站、十涧湖排涝泵站。完成舜耕山南侧妈妈涧停车场、老市政府停车场等建设。筹建全市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构筑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快楚都大道、舜耕山西支一路、学院路下穿桥、中兴路下穿桥、山南至新桥机场快速通道、凤台至毛集快速通道、孔李大桥至凤台二桥连接线等工程及瓦埠湖大桥等区域性桥梁建设。完成主城区1条道路大修、10条道路中修改造,改造提升农村公路346条、423公里。打造宜居城市环境。开工一批园林绿化精品示范工程,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地面积350万平米。加快西城公园、曹岭湖公园(二期)、十涧湖公园环湖路、淮河小岛等街头游园建设。进一步完善舜耕山风景区基础设施,加快城市综合水系治理和九龙岗大通地区生态修复,十涧湖、曹岭湖、龙湖、大涧沟等入湖口环境改造。

(七)推进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防治行动计划。做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建设、扬尘污染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工作。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指标污染物年度排放总量控制任务。强力推进节能降碳。完成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任务,推进省级节能示范城市创建。继续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做好节能宣传。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餐厨垃圾收集利用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实好《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淮南样板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森林村镇建设工程,推进八公山、上窑山、舜耕山等山体生态修复与森林景观建设,加强淮河及其各支流、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等河湖沿岸湿地生态保育和综合治理。全面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体系。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积极申报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推进淮西湖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逍遥湖、鸿烈湖、袁庄公园等一批综合治理项目,改善沉陷区生态环境。做好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全年新开工安置房3200套,搬迁入住3500户。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完成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和寿县贫困县摘帽的年度任务。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新高考改革。制定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乡村教师培养“百千万计划”。保障特殊教育群体受教育权益。完成“全面改薄”规划任务。加快推进教育扶贫。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和专业调整。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推动民生工程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和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有机结合。落实就业政策,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新增城镇就业4.2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3.7万人,开展创业培训3000人。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落实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深入开展工伤预防。逐步完善“8+1”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健康淮南建设。巩固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山南新区综合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淮南卫校职教园区等项目建设。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打造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进城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继续举办淮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群众健身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成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深入推进平安淮南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争创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面彻底排查各类隐患,坚决遏制煤矿、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双拥、人民防空等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服务保障、地方志、双拥、档案、气象等事业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