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16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23 15:08信息来源:系统用户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本年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综合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和有关统计数据而成。本年报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及相关行政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组成。本年报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 2016 1 1 日起至 2016 12 31 日止。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在淮南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www.hnzwgk.gov.cn )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联系(地址:淮南市山南新区和风大街 88 号市政务中心 A 652 室,电话: 0554-6678060 ,邮编: 232001 )。


2016年度政务公开工作主要措施


 

公开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 阳光 下运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增强政府公信 力执行 力,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2016 ,在省政务公开办公室的指导以及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淮南市政务公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有力促进了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科学谋划,政务公开深入推进

(一)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市领导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 在淮南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市政府第七次全体会议暨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市长王宏对政务公开提出了具体要求: 好政务公开,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扎实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要建立健全 五清单、一办法 监管体  系,划定政府权力边界,打掉寻租腐败的潜规则。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程序规定》,进一步界定 审查 范围、提升审查时效、规范审查流程,推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全覆盖。 ”2016 3 15 日, 2016 年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


 (二) 统筹推进改版升级 由市公开办牵头, 我市政府信息公开 严格 按照《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内容基 本规范( 2016 年版)》以及《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技术规范( 2016 年版)》要求 ,已 逐步建成 统一目录、统一编码、统一软件 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搭建目录规范、编码统一、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目前 全市政务公开网站 形成广覆盖, 一级 网站 达到 9 个(市本级1个,县区8个 二级(子) 网站数 达到221个( 市直部门87个,公共企事业单位44个,乡镇、街道90个) 同时,各县区各部门落实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检查、年终有考核、违规有追究的 四有 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的整体合力。

 (三) 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制定印发《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2016 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 淮府办 〔 2016 〕 15 号)、《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 2015 年度全市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淮府秘 〔 2016 〕 60 号)、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计划的通知》( 淮府办秘 〔 2016 〕 27 号)、《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 淮府办秘 〔 2016 〕 103 号)和正在起草 并进入审议阶段 的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 意见(征求意见稿) 》等多个政务公开工作的文件。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领导小组成员的高规格配置,为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把握重点, 三个领域 不断深化

(一)重点领域多方位公开。 在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调整、细化重点领域公开目录。进一步加大财政预算和 三公 经费等公开。进一步推进政府权力运行公开。

      一是大力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公开 进一步加大权力清单及权力运行公开,大力推进市、县、乡(镇)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全面公开权力事项的实施依据、实施主体、运行流程、监督方式、廉政风险点以及责任事项和追责情形,实现三级权责清单的动态公开和全覆盖。

二是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今年上半年,我市及时公开了市政府及 72 个市直部门、 2 6 区政府及部门的财政预算和 三公 经费预算。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信息、程序、过程 三公开 ,公开内容包括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采购预算、采购公告、采购结果、投诉处理等。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开辟 合同公示 信用平台 专栏,并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建立有效链接。 2016 年,共发布市级政府采购公告 223 个,成交结果公告 148 个,公布投诉处理结果 19 件。   截止到 11 月份, 全市 三公经费 累计支出 8576.7 万元,同比下降 29.7%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 62.2 万元 , 同比下降 31.8% ;公务接待费支出 2658.4 万元 , 同比下降 15.3%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 5175.6 万元 , 同比下降 39.3% ;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 682.5 万元,同比增长 53.9% (因今年市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纪检等部门利用中央和省 政法专项 转移支付等资金更新执法执勤车辆的支出规模较大)。

是扎实开展 双公示 工作。 按照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以下简称 双公示 )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由市政务公开办牵头,市发改委 、市信息办具体落实我市 双公示 工作。 ,按照省、市有关 要求,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设置 双公示 栏目, 并于 6 21 日在政务服务中心举办专题培训班, 公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并由市政府信息办同步推送至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


 四是深入开展征信工作。 人行淮南支行印发《建设淮南市中小学校园征信宣传工作站实施方案》,并联合中国农业银行走进九龙岗第一小学举办授牌仪式,成功建立我市首家中小学校园 征信宣传工作站 。对扩大信用宣传覆盖面、动员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学校建立 工作站 奠定了基础。


五是扎实推进财政专项资金信息公开。 积极采取措施,打破 怕麻烦,不想公开;怕监督,不敢公开 的思维定势,对 5 大类 22 项重点领域采用分项到主管单位,增加相应目录,加大重点领域考核分值比重,对重点单位加大调度力度等措施,有效推进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在强调重点领域公开的同时,我市着力推进财政专项资金和乡镇支农惠农资金的公开,积极探索由各县区财政局把关,区直主管部门配合的信息公开机制,从源头解决 不愿公开,不敢公开 的问题。今年 5 月,在寿县率先进行财政专项资金公开公示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要求所有专项资金申报前必须在单位信息公开网公示 7 以上,并将公开内容打印成纸质材料作为财政划拨资金的要件,否则财政 部门不予划拨资金。预计到今年年底,此管理 制度将在我市形成全覆盖。 2016 年以来,淮南市政务公开紧紧围绕民生、财政等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全面推进公开,取得较好成效。近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金融与治理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 295 个地级及以上市政府财政透明度进行大数据分析和研究,形成了《 2016 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推出了“全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按百分制核算,淮南市以 56.46 分位居全国第 81 名,在安徽省仅次于合肥、黄山、淮北,位居第 4 名。

 (二)重大决策多层面公开。 依据市政府第 139 号令,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依法行政办法。制定并下发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程序规定的通知》( 淮府〔 2016 22 号)和《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处理及合法性审查工作的通知》( 淮府办秘 2016 70 号),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重大决策出台前,要严格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强调 不拘形式、注重实效 。执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三查三单 制度和市政府督查工作流程图,定期对政府重大决策事项进行督查督办,形成决策管理闭环。做到了决策参与民主化、决策过程科学 化、决策内容法制化、决策监督常态化,促进行政决策更加透明、民主、科学

(三)重大事项多角度公开。 民生工程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身 利益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淮南市政府开设了 淮南民生工程网 ,设置了政策措施、媒体聚焦等 7 个窗口,在淮南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增设了 民生公益专栏 ,并设置了扶贫专栏、优抚安置、食品药品、社会保障等 13 个子栏目,及时公开全市各部门、各单位 民生公益 开展情况,今年上半年,公开 民生公益 类信息 1000 余条。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实施 民生公益 建设和落实惠民政策中,序 时抓好 调查摸底、审核评议、公开公布三个环节,真正做到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确保 民生公益 群众满意、社会公认和党委政府放心。


三、 强化督查, 工作落实有序保障

(一)内部自查。 为保障信息发布规范、完整、及时,防止发布的信息出现不良、敏感、虚假和泄密等情况,制定《淮南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本级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日常监测制度的通知》( 淮政务办 ﹝ 2016 ﹞ 1 号)。 政务公开办指定专人,每天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网上信息发布情况进行实时 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周对信息发布数量少、格式不规范的单位进行电话督查。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按照市政务公开办统一要求,确定每周五下午为政务公开工作自查时间,自查范围包括一周信息发布数量,信息的规范度、时效性和保密性,公开栏目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对上级政务公开部门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 制定《淮南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政府本级依申请公开电子邮箱日常监测制度的通知》,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对本级依申请公开邮箱进行监测,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获得政府信息的权利, 通过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各部门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专项督查。 督查范围涉及 全市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关注度高、公权力较大的部门所属基层站所和二级机构,督查内容包括 2016 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政务公开 “ 标准化深化年 ” 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信息公开情况等 6 个方面。同时,创新督查方式,采取查看 资料 、网上测评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年初至今,已督查超过 8 家单位, 督促各县区及市直部门开展自查和对其所属部门开展督查超过 40 余次, 每季度 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座谈会,召集各县区、重点市直部门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信息发布员,通报各单位 本 季度信息发布情况。 八月下旬,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迎接政务公开工作督查的通知》( 淮府办秘 〔 2016 〕 129 号 ),制作了《市级政府部门落实情况表》和《县(区)政府落实情况表》, 通过专项督查的开展,扎实推进了国家和省级政务公开文件精神的落实,有力提升了各县区、各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

 

(三)通报检查。 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是人民群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方式,我市严格落实通报检查制度,对市直 72 家部门、 6 区 2 县以及 71 家乡镇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进行通报。安排专人按月对各县区、各部门信息发布情况予以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评分,结果计入年终目标考核。每季度进行文件通报,对信息发布数量多、时效性强、格式规范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反之予以批评。上半年,印发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县区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测评情况的通报》( 淮府办秘 〔 2016 〕 82 号)、《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市政府重点部门 和单位信息公开网上测评情况的通报》( 淮府办秘 〔 2016 〕 94 号)等通报, 每期通报均通过电子协同办公系统发送至各县区、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手中,有力地推进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的整改 。

四、 多方联动 社会关切及时回应

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公开政府信息、及时回应公众 关切提出 了更 高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我市从三个方面,加大力度回应社会关切

 

(一)运用新媒体,在回应快捷上求稳。 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 , 不断丰富和拓展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 QQ 交流群、 手机彩信等 新媒体技术,便捷回应方式,增强公开的及时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在具体工作中,主要做到三个改变: 一是从幕后转向台前。 在 “ 市民心声 ” 网页,增设 “ 红牌督办贴 ” 和 “ 黄牌督办贴 ” ,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合理诉求,采取 “ 躲 ” 、 “ 堵 ” 、 “ 拖 ” 态度的职能局,根据情节轻重,分别放置在黄牌督办或者红牌督办的栏目内,把人民群众留言的办理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变后台指挥为前台参与,现场释疑、现场解惑、现场办公。 二是从虚拟转向现实。 在网上办事大厅增设社保、公安、环保、税务、司法等 5 项 “ 场景式服务 ” ,以虚拟动画的形式模拟现实的办事场景, 包括申报材料、受理部门、办理时限等所有办事流程均在网上实现实时办理、无缝链接。 三是从临时转向常态。 全面推进网上办事,注重回复留言、解决问题 的有机结合,严把制度、督办、考核关,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规范了便民服务的办事流程。

  (二)做好新闻发布,在回应效果上求实。 为充分发挥新闻发布的平台作用,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根据《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过新闻发布做好我市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安排的通知》( 淮府办秘 2014 44 号),建立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印发《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计划的通知 》( 淮府办秘 2016 27 ),大力推进行政 审批、财政预决算和 三公 经费、保障性住房、征地拆迁等信息公开。并针对 群众关注的 医疗、教育、公共事业等热点话题,把新闻发言人制度延伸到医院、学校、社会团体等公共企事业单位,推动了新闻发布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全市已有 115 个部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2016 年市政府新闻办已 召开 全面 推开营改增试点暨第 25 个税收宣传月”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暨第 25 个税收宣传月 《二十四节气(二)》特种邮票原地首发式 、高考天气新闻通气会共 11 场新闻发布会。


 (三)做好依申请公开,在回应程序上求准。 依申请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方式,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是政府机关的法定职责。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及时办理网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制定《淮南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政府本级依申请公开电子邮箱日常监测制度的通知》( 淮政务办 2016 3 号)。 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以及保存备查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依法依规满足人民群众的特殊信息需求。进一步畅通网络申请渠道,提升依申请公开服务能力,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公众申请。改进完善申请办理方式,加强与申请人沟通,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行使申请权和救济权。对于经审核认定可以让社会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在答复申请人的同时,应通过主动公开渠道予以公开,减少对同一政府信息的重复申请。对涉及多个地方或部门的申请事项,加强会商协调,依法依规妥善办理。


五、 细化落实,专项活动扎实开展

       按照省政务公开办《关于印发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标准化深化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皖政务办〔 2016 〕 1 号)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我市活动方案, 加强研究,统一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切实抓好落实。

      (一)开展专题调研、研讨。 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将“标准化深化年”活动作为推进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年度重点工作的重要抓手, 及时转发 《 安徽省政务公开办公室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标准化深化年活动方案的通知 》, 加强对 各县区、各单位 活动 开展的专题调研、研讨 ,协调解决活动中重大问题。 督促各级政务公开办和政务服务中心以及各牵头单位 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量化落实,确保活动有计划、按步骤推进。 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制定 “标准化深化年”活动开展情况 考评细则 , 开展专项督查,结果将作为政务公开工作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 ,促进活动扎实开展。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6 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要求,制定《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 2016 年政务公开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 ( 淮府办秘 〔2016〕106号 ) ,对我市信息公开栏目进行调整。同时加大指导,督促 各县区、市政府各部门周密部署、迅速落实,下好政务公开先手棋。 目前,按照“两个规范”的要求, 市本级公开目录达到276个,县区政府公开目录达到404个,市直部门公开目录达到81个,乡镇(街道)公开目录达到187 个。


(三)探索实施政务服务与政府信息公开统一编码标准。 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标准规范。深入推进 “ 标准化深化年 ” 活动,极大的推动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快了标准化在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 “ 标准化 + 政务 ” 效应,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设,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六、加强指导,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根据统一部署,围绕 3 年内对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的要求,制定业务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培训科目和内容,分级分层组织实施。

 

(一)系统培训。由市政务公开办牵头组织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对象覆盖县级政府公开工作机构的负责人以及市、县两级公开工作机构工作人员, 提升政务公开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 ,受市公开办邀请,省经济信息中 心 有关 同志在八公山区政府作了 “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法治透明政府 ” 专题培训。讲座从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情况、网上测评、重点工作、推进建议四个方面,围绕深化改革推进公开、促进经济改革推进公开、民生改善推进公开、助力政府建设推进公开、扩大政务参与加强解读回应、增强公开实效加强能力建设等进行了详细解读和业务指导。

(二)分级指导。 召开全市政务公开重点工作 任务分解会议, 以会代训,对 2016 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 详细 分解 部署 ,落实 市级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现场进行业务指导,将公开栏目与责任单位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确保信息发布有规划、有质量、有实效。同时对各县区进行业务指导,梳理新增栏目和重点信息涉及到的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提升全市政务公开系统的统筹协调能力,确保全年工作推进有力。

 

(三)现场交流。鼓励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将先进经验“晒出来”。全市县区政务公开工作 交流培训会在寿县政务服务中心 召开, 市政务公开办对各县区政府信息公 开网站信息发布情况进行现场点评, 各县区政务公 开负责人作了 工作汇报, 并就各县区在政务公开工作上的 新做法 、新亮点、新成绩作了交流发言,市公开办将好的做法在全市推广,提升了公开系统工作创新的积极性 , 加强了队伍建设,增强了公开实效 。



主动公开数据


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专栏

    201 6 年,全市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和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3.3 万余条,比上年增长 6 .5%。市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全年主动公开信息 9936 条,同比增长 5 %,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公布机构领导、设置及人事类信息222条,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信息 343 条,规划计划、统计信息 267 条,财政预决算信息 89 条,招标采购信息 275 条,部门动态、公告和新闻发布等其他信息2000余条。公开内容更加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各级信息公开主体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专栏)640多个,形成覆盖市、县、乡(镇)三级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访问量超过 150 万人次。
    各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全年主动公开信息 5671 条,乡、镇政府主动公开信息 8519 条。

二、 政府公报

     市政府编辑出版了《淮南政报》,每月一期,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市领导讲话,重要行政法规,市政府规章,各级政府机关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以及人事任免、表彰等信息。

三、 新闻发布会

    201 6 年度,全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议 25 次,主动公开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重要信息,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

四、 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

     在市档案馆、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了30多个市级查阅点,并在全市231个社区居委会设置了便民查阅点,让群众最直接最便捷地在家门口获取政府信息,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 政务服务中心

     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集中办公、贴近群众的优势,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以及发布和查阅设施,公开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监督渠道等信息,推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同时,中心各窗口普遍设立依申请公开受理点,方便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六、 微博、 微信等 新媒体

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 , 不断丰富和拓展信息公开渠道, 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 QQ 交流群、 手机彩信等 新媒体技术 ,便捷回应方式,增强公开的及时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在具体工作中。 市民心声 网页,增设 红牌督办贴 黄牌督办贴 ,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合理诉求,采取 态度的职能局,根据情节轻重,分别放置在黄牌督办或者红牌督办的栏目内,把人民群众留言的办理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变后台指挥为前台参与,现场释疑、现场解惑、现场办公。在网上办事大厅增设社保、公安、环保、税务、司法等 5 场景式服务 ,以虚拟动画的形式模拟现实的办事场景,包括申报材料、受理部门、办理时限等所有办事流程均在网上实现实时办理、无缝链接。 全面推进网上办事,注重回复留言、解决问题 的有机结合,严把制度、督办、考核关,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规范了便民服务的办事流程。


依申请公开数据


2016 年,全市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192 件,比上年增加 21.5 %。市政府及其部门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82 件,“已经答复数”为 82 件,其中“同意公开数”为 73 件;“同意部分公开数”为 6 件;“其他答复数”(即:非政府信息、政府信息不存在、非本部门掌握)共 3 件;“不予公开数”为0件。

各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和乡镇政府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110 件,比上年 增加增加 29.4 %。“已经答复数”为 110 件,其中“同意公开数”为 98 件;“同意部分公开数”为 2 件;“其他答复数”(即:非政府信息、政府信息不存在、非本部门掌握)共 10 件;“不予公开数”为0件。




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各县区、各部门在提供信息时均未收费。


因政府信息公开被复议和诉讼情况


201 6 年度 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涉及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问题与整改情况


2017年,我们将仔细对照年中任务,结合工作实际,用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力争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中闯出新路,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绩。我 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务公开相关文件精神,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方法, 打开新局面,力争做到六个“好”:

一、基层公开要指导好

基层是政务公开 工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造透明廉洁政府的基石,我们将进一步关心好、指导好基层政务公开工作。

(一 )组织开展全市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业务培训班。 加强对各县区、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政务公开形式的培训,加大信息采集、整理的力度,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技能,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有效结合,以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带动办事公开,以办事公开带动便民服务,提高我市行政效能。

)不断总结推广基层政务公开的成熟做法。 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政务公开,及时公开城乡社区居民关心的事项。积极适应基层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新要求, 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 政务公开查阅点和 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实行后台技术、信息安全以及运行保障的统一管理

)加强督查指导力度。 加大党和国家在强农富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涉农专项 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和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等公众关注度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公开 工作的监督指导 确保 一时间以看得见、听得懂、能监督的方式,提高公开实效。全方位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预计在 七月下旬开展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上半年度测评工作。

二、重点领域 把握好

围绕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助力政府建设、扩大政务参与 加强解读回应、增强公开实效加强能力建设 六个方面 ,全面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和重点领域 信息公开。进一 步规范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形式、内容、时限、程序、监督和运行机制 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政府预算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项目,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公开本部门预决算,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详细公开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着力做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保障房分配、医疗服务收费、高校招生、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招录等信息公开、公示。加快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做好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探索逐步向社会公开办理结果。

三、政策文件 解读好

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政府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时,要同步制定公开解读方案。 进一步明确解读范围,尤其是涉及民生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文件;进一步把握解读内容,应突出文件出台的背景、重要意义以及与以往政策规定的变化之处;进一步规范解读程序,坚持“谁起草、谁解读,谁解读、谁负责”;进一步健全解读队伍,充分吸纳文件起草的部门 同志和业务专家,以及科研院所、高校对文件有所涉及的专家学者;进一步丰富解读方式, 可通过数字化、图表 、数据、 图解等方式予以展现,让人民群众 可读、可感、可视

四、依申请公开 答复好

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以及保存备查等各个环节的流程,依法依规满足人民群众的特殊信息需求。 进一步畅通网络申请渠道, 提升依申请公开服务能力,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公众申请。改进完善申请办理方式,加强与申请人沟通,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行使申请权和救济权。对于经审核认定可以让社会广泛知晓的政府信息,在答复申请人的同时,应通过主动公开渠道予以公开, 减少对同一政府信息的重复申请。对涉及多个地方或部门的申请事项, 加强会商协调, 依法依规妥善办理。注意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 区、 部门的信息 依申请 公开制度。

五、公开系统要调整好

严格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皖 政办秘〔2016〕 79号和即将出台的政府信息目录内容基本规范要求,及时对栏目进行调整,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栏目能够适应当前形势。不断按照要求增加公开栏目的长度,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尽可能多的增加公开的栏目,满足公众对信息量的需求;适当延伸公开栏目的宽度,对每一栏目进行细化,细分,便于公众查找、查细,满足公众对多层次信息的需求;拓展公开栏 目的深度,丰富栏目信息内容,整合分类各种信息,及时准确更新发布,力使每一信息都能发挥其价值,坚决摒弃无用、无效、无价值信息。

六、源头管理要把关好

对拟网上发布重点信息,将全部按要求填写《淮南市政府办公室拟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审查表》,经科室、保密办初审、分管领导审核后方可进行网上发布。在信息形成或者公文制作过程中加强公开属性审查,确定为“主动公开”的公文,不可夹带“依申请公开”和“不公开”的内容。 脱密后 公开 的公文,对内以密件行文,对外经 脱密处理 后实施公开。明确规定各部门在报送拟制发政府规章、重要政策文件时,要一并报送解读方案;负责审核拟制发规章文件的市政府办公室相关科室,在呈送领导审签时,也要一并报送解读方案;需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文件,解读方案必须一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规定对拟公开的办理答复函进行严格审查, 公开函须经 各承办单位负责同志审核签字确认。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