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回应】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黄仕兴参加新闻发布会回应《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意见》

发布时间:2019-12-16 17:17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9月27日下午,淮南市财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务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黄仕兴、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科长赵全胜围绕市财政部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陈彬主持会议,省、市14家媒体参会。

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财政部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目的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统筹整合财政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障重大发展战略、重点领域改革和重大项目,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黄仕兴,市财政局绩效评价科科长赵全胜围绕淮南市财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黄仕兴作主题发布。

黄仕兴: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参加淮南市财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工作新闻发布。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直以来对我市财政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借此机会,向广大新闻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安排,我代表市财政局向大家介绍市财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关情况。

  一、介绍《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意见》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8月12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意见》(淮发〔2019〕24号),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预算绩效管理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将成为财政工作的重点。《落实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1、推动实施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推动绩效管理实施对象从政策和项目预算向部门和单位预算、政府预算拓展,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预算收入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讲求质量,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预算支出要按照“保重点、控一般、促统筹、提绩效”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统筹整合财政项目资金,集中财力支持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重点领域改革和重大项目,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2、稳步实施部门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以预算资金管理为主线,统筹考虑资产和业务活动,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职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促使部门和单位从“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

  3、全面实施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财政部门要强化支出政策管理,推进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支出预算与支出政策的衔接匹配,将绩效情况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

  (二)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1、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将绩效关口前移,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对新出台重大政策、新增重大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投入风险应对措施等。财政部门要加强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审核,将预算评审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环节,审核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2、完善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各县区、各部门、各预算单位编制预算时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做到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

  3、构建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各县区、各部门、各预算单位要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各级财政部门要逐步建立重大政策、项目绩效跟踪机制,按照项目进度和绩效情况拨款,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要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

  4、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绩效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全方位、多维度反映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各部门各单位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全面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本级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建立重大政策、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对涉及面广、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且单项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预算支出项目和政策,结合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财政政策和行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等,选定重点评价项目和政策,组织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价。

  (三)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推动绩效管理覆盖“四本预算”。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收入方面重点关注收入结构、征收效率和优惠政策实施效果,支出方面重点关注预算资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转移支付方面要符合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规定。政府性基金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基金政策设立延续依据、征收标准、使用效果等情况,还要关注其对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贯彻国家战略、收益上缴、支出结构、使用效果等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政策效果、基金管理、精算平衡、地区结构、运行风险等情况。

  2、建立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财政扶贫项目、财政涉企项目、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发放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绩效管理,实现全过程跟踪问效。科学合理制定相应的绩效管理办法、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

  (四)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1、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完善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和操作细则。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机制,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必要技术支撑。

  2、健全预算绩效标准体系。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要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标准等衔接匹配,突出结果导向,重点考核实绩。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灵活运用相关评价方法。

  3、健全民生工程绩效管理制度。实现民生工程绩效管理制度全覆盖,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民生工程项目调整、民生工程筹资等政策调整挂钩,与部门预算安排和有关转移支付分配适当挂钩等机制。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体系,以及民生工程绩效奖补指标范围。

  (五)构建预算绩效管理约束体系

  1、明确责任约束。各县区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各县区和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2、强化激励约束。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奖优罚劣,对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没有完成绩效目标的,将责令整改,必要时收回资金并提请启动问责程序。

  二、市财政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近年来,市财政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立足实际,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跟踪为线索,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加大绩效管理工作力度,着力打造“阳光财政”“绩效财政”。

  (一)健全机制,完善评价制度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二是整合机构,充实配备人员,提升工作能力,并建立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项目单位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分工机制,健全市级预算部门、县(区)财政部门绩效联络员体系。三是完善制度体系。先后研究制定了《淮南市财政局关于加强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跟踪问效工作的通知》、《淮南市财政局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淮南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的通知》等文件。

  (二)有序推进,加强绩效目标编制。从2019年起,市本级5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编制绩效目标。年度预算编制之初,预算部门、单位要对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全部量化,明确项目的产出和效益,绩效目标要依据明确、相对具体、可衡量,绩效目标、评价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融合,体现部门本年度履职效能情况。财政部门建立“两级审核”方式对预算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由部门、预算单位根据审核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实现了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编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2019年绩效目标编制涉及项目317个,涉及资金12.34亿元。

  (三)突出重点,科学拟定评价项目。结合年度财政预算项目安排,财政部门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涉及面广、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且单项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预算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2018年绩效评价项目50个,其中,重点评价项目20个、部门自评项目30个,覆盖财政资金71562万元。2019绩效评价项目75个,其中重点评价项目25个、部门自评项目50个,覆盖财政资金48212万元。

  (四)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绩效评价。一是开展重点评价。注重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深度,聚焦重点领域,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重点评价工作,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民意调查、综合评价、反馈意见等方式,完成重点项目的现场绩效评价工作,目前对2018年度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二是开展部门自评。项目单位均按要求提交绩效评价报告,报市财政局备案审核,在此基础上,市财政局选取了部分项目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抽查。今年上半年按照市人大常委会部署,市财政还配合市人大预工委完成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向垃圾宣战专项等4个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

  (五)加大力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根据绩效评价报告,市财政下达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结果反馈意见书,及时将项目绩效考评结论、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反馈至被评价单位,督促落实整改。被评价单位组织专题研究,逐条对照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向市财政局提交《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结果整改报告书》。建立绩效评价结果报告机制,将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和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向市人大报送和向市政府报告。

  (六)点面结合,不断加强宣传培训。一是通过淮南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栏目等形式,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增进广大群众对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了解和支持。二是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多次组织市直预算单位、县区财政部门、中介机构培训会议,围绕绩效目标编制、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绩效运行跟踪管理、绩效目标调整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等内容进行培训,进一步强化绩效理念,提升工作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市财政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预算管理方式,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强化责任约束,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使“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成为科学理财的自觉行为。

  (一)健全绩效预算全过程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绩效管理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及时纠正绩效偏差,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绩效理念,明确预算部门在绩效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工作。

  (二)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一是坚持“兼顾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原则,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标准,研究探索建立市级绩效指标库,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升绩效目标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二是构建“投入—产出—成果—效益—满意度”和覆盖事前绩效评审、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结合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搭配合理的指标结构,更加准确的反映财政资金支出绩效。

  (三)推动绩效管理信息公开。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坚持“谁组织实施,谁负责公开”的原则,推动绩效评价信息公开透明。部门、预算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逐步将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主动向社会公开,财政部门要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主动向社会公开。规范公开时限与形式,接受社会监督。

  (四)规范绩效评价考核制度。规范、完善预算绩效评估评价委托第三方机构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和执业标准,确保中介机构客观、公正、独立地对财政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做好对中介机构绩效评价质量的考核工作,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重点考核现有工作基础、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成果等。考核结果与中介机构绩效评价服务费挂钩,作为委托费用结算依据,以后年度将依据本年度考核结果选择中介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五)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软件升级工作,结合淮南财政实际情况,积极与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公司对接和沟通,尝试做好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软件优化工作,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编制、审核、安排的前置条件,力争利用现有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操作系统,简化操作流程,方便部门、预算单位使用。二是推进绩效目标、运行监控、绩效自评、指标库建设等重点环节和工作管理的电子化,一体化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信息化建设。

  新闻界的朋友们,由于新闻发布会时间有限,不能详细地向大家介绍财政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工作全部内容,如果大家需要进一步了解市财政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有关政策,请向市财政局咨询。

  谢谢大家!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