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民政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9-12-26 15:53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淮南民政在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之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及十九届四中全会14次全国民政会议、2019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20次全省民政会议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对照5+X”重点工作任务坚持党建引领惠民生、聚焦重点强措施、解放思想促发展、统筹兼顾抓落实,紧紧围绕“兜底线、谋福利、优服务、促治理”的工作目标,奋力推进淮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2019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发展政治保障。局党组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央、省、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部署和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19年市民政局党组组织集中学习19次,组织专题交流研讨6次,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在全局系统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组班子和个人检视问题39条,整改39条坚守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不动摇,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为基层困难群众解决问题9个,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征程中发挥民政作用。

(二)深化养老服务建设,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1、完善政策机制,民生工程成果显著联合市财政局出台印发了《淮南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实施办法》,确保了全年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民生工程顺利完成分配和拨付了2019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智慧化建设资金,共计1400余万元。为全市9.4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累计2270万元;低收入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956万元2019年全市新建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5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5个、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4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102个,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完成率100%;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合理化建设,护理型床位6188张,占比达29.4%;积极开展毛集焦岗湖镇养老服务中心和大通区居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家养老智慧化试点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落实基础保障养老服务行业优化一是全面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补贴制度。2019年向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共计700余万元。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老机构设立由审批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实了办理“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目标,最大限度方便养老机构办事2019年办理完成4家社会办养老机构备案申请。三是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编制有序开展,申请80万元编制经费目前已完成规划初稿,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3、提升服务质量,机构人员提质增效。一是在报请市政府基础上,开展居家养老呼叫平台社会化运营提质扩面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2019年投入补贴资金约955万元二是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2019年投入30余万元为全市公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员进行为期10天的消防理论和操作的专业培训,3批共计130名学员全部拿到消防结业证书,消防培训合格率达100%三是社会办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数量逐年提高。2019年,我市积极为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险,全市综合责任险覆盖率达到83%以上,有效提高养老机构风险抵抗能力四是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目前我市正联合卫健、市场监管、消防等多家部门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检查与整治,做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社会兜底保障。

1、城乡低保工作。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8万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4.83亿元,其中城市低保保障面2%,月人均补助448元,农村低保保障面3.5%,月人均补助354元。一是2019年7月1日起,我市提高了社会救助相关标准,市辖区及凤台县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由570元/人提高到593元/人,增幅4%。寿县城乡低保均提高到560元/人/月,首次实现全市全范围城乡低保统筹。专项治理,确保成效。出台《淮南市民政局开展2019年度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淮民〔2019〕24号),在全市范围内扎实开展农村低保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活动,2019年清退低保对象3597人,纳入低保对象6379人,其中纳入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病、重残对象1485人加强培训,提升能力。11月份举办全市民政兜底保障专题培训会,集中解读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交流工作举措和经验,提升民政工作人员为民服务能力。

2、特困人员救助工作。一是救助标准再次提高。2019年我市市辖区和凤台县城市特困供养人员年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2000元/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年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9250元/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能力评估等级分别制定护理补贴发放标准。今年以来,共为29.13万人次特困供养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14901万元,护理补贴530万元。二是强化引导,推动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转型。制定了《淮南市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在确保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和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明确了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程序、合同约定内容、退出监管机制等事项,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改革发展规范实施提供了政策支撑。

3、临时救助工作。一是下放权限,简化程序。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对救助金额在4倍低保标准以下的临时救助,授于乡镇(街道)直接审批权限,提高救助时效性。在全市90个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统一制定转办流程图,“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为解决困难群众打造出一条“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为4100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00万元。二是发放临时物价补贴。2019年3月起,为104.5万人次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884.04万元。

(四)开展社会综合治理,社会治理能力提高。

1、城乡社区治理水平逐步提升。一是积极探索智慧社区工作,出台《全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淮办秘201967号)确定大通区大通街道瀚城社区5个社区为市级智慧社区试点单位,拨付福彩公益金105万元,用于规划编制、平台搭建、人员培训等试点启动工作二是筑牢社区治理基础。2019年累计签署了22份社区组织用房移交协议书,用房面积30623平方米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不断提升牵头起草《淮南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方案(试行)》经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研究印发,大幅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全市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全覆盖,挂牌率100%,每个社区每年至少开展协商活动6次以上与市委组织部、市房管局等6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四位一体”党建引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寿县为省级试点县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督察方案》,成立督查组进行督查择优推荐上报寿县炎刘镇、谢家集区李郢孜镇等六个乡镇为省级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单位三是深入开展了民政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殡葬领域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治理,持续对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开展“回头看”活动,共发现村“两委”违法违纪成员31人,全部清理出村“两委”工作人员队伍自动离职村和社区“两委”成员209人四是全市所有村和社区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大体检”活动。针对滥办酒席、天价彩礼涉黑涉恶、“黄赌毒”等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制和约束内容。各项民约、公约“大体检”于2019年12月前完成修订程序。

2、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全面落实直接登记和双重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为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做好服务。二是加强党委政府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全市行业协会已单独建立党组织27家,联合组建党组织7家,共涉及社会组织47家,组建率达58.02%,对尚未组建党组织的34家社会组织派出党建指导员,实现市民政局直管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全覆盖。三是广泛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市国立掌部医学研究所成功帮助扶贫对象脱贫,并鼓励扶贫对象自主创业,今年8月份,帮助其开办了“潘集区董叶环养生馆”;市壹元爱心志愿者协会于今年8月份,对特困家庭的大学生开展“壹元爱心,圆梦助学”活动,救助优秀特困应届高考生20名,高中、初中、小学各5名,共计35名。

3、积极开展“三社联动”试点和志愿服务提升改造。一是为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有机整合、协同发展,统筹基层治理力量,着力提升我市城市社区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市民政局遴选田家庵区洞山街道生态新城社区开展首批“三社联动”工程试点项目建设,依托洞山街道和生态新城社区,建立综合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统筹、运营和管理工作,开展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二是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目前系统注册了志愿者560849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注册团体总数2583个,登记项目总数5085个,项目总时长3181554小时,位于全省中上游。三是积极参与“江淮社工周”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淮南市旭日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主导制定的安徽省地方标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参与制定的安徽省地方标准《专业社会工作督导规范》正式面向全省发布。

4、优化行政区划,加强地名管理。一是开展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前期通过走访、调研的形式,确定了调整工作方案印发《关于成立淮南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目前正在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邀请第三方社会机构开展淮南市行政区划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专家论证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稳妥推进此项工作。二是全面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梳理出淮南市各县区不规范地名49个,受理住宅小区命名及门牌号编制等地名命名近30件,办理结果全部进行了公示三是牵头开展与阜阳市、蚌埠市行政区域界线联检,7月中下旬分别召开了与两市的“2019年度边界线联检联席会”,与两市签订了“平安边界创建协议书”。四是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优秀地名文化宣传,寿县荣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

5、积极开展慈善帮扶活动。一是开展“慈善情 暖万家”活动,组织慈善超市开展各种形式的慈善公益活动,发放慈善超市救助物资5万元,慰问特困群众。二是开展“慈善福彩圆梦助学”活动,共计资助150名特困大学生、每人资助3000元,合计45万元;

 (五)强化社会事务服务,事务管理逐步规范。

1、儿童福利。一是31498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签订监护确认书,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对全市150余名儿保专干等工作人员开展普遍培训。二是社会散居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机构养育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1050元每月和1450元每月全市保障孤儿1190名,全年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1049万元;三是引入社会项目支持。与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开展“明天计划”项目,对全市孤儿实行“应治尽治”;在毛集实验区董岗保村圩内5个行政村设立社工服务站,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活动。四是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保障好我市孤儿平等享有接受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

2、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利用DNA比对、人脸识别、头条寻亲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2019年全市累计救助1062人次,累计使用救助资金432.7161万元。经民政、公安部门协商研究,市救助站为37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办理了落户手续,市福利院落实好落户人员的安置工作。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巡查车辆356台次,人员960人次,救助生活无着人员650人次。

3、殡葬改革。一是积极推进殡葬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做好禁燃禁放工作重点区域实现“零燃放”;全市筹资1102万元,对4家殡仪馆火化设备进行升级改造“绿色清明  文明祭祀”为主题,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二是认真落实省委巡视组巡查整改要求,加大“私坟乱葬”的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并做好住宅式墓地摸排整治殡葬领域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工作。三加快推进市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工作,该项目由市产发集团负责实施。

4、婚姻收养登记。加强婚姻收养登记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收养能力评估,提高婚姻收养登记的服务水平指导县区做好特殊日期婚姻登记服务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底共办理结婚登记21853对,离婚登记9680对,收养登记15例。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益性公墓建设问题。规划选址和建设制约因素多,造成选址困难。公益性公墓公益性公墓自带公益属性,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却没有经济效益,基层财政短期投入大,建设资金缺口大。

二是经济状况核对平台问题。数据来源不足且部分数据还是手工提取。我市核对平台的信息源分别来自淮南市政法委牵头建设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社管平台)和安徽省核对平台,目前有公安、公积金、工商、税务、建设银行为实时在线推送数据,财政、不动产、人社、淮矿集团为手工提取数据,手工提取数据,时间较长,造成比对不及时。而且目前还没有实现和金融(目前仅与建行数据实现了对接)、证券、保险部门数据对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比对的精准度。

2020年重点工作谋划

1、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在救助范围上取得新突破。一是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缩小城乡低保差距,争取在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的基础上,稳定提升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持续加强低保、脱贫两项制度衔接,助力脱贫攻坚二是不断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持续推进“明天计划”“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实施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低收入和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做好民政福利机构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加强对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站等七类民政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的督促指导。

2、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在服务水平上实现大提升一是创新养老服务政策机制,继续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努力打造省级智慧养老示范机构。完成三级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率达100%。加强对居家养老呼叫平台的监管,老人提供方便、人性化的服务。加快推进特困供养机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社会化运营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补贴补助政策。二是加快推进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市公益性公墓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县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全面提升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争取2020年末我市遗体火化率达95%,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含公益性公墓)乡镇级行政区域覆盖率达100%,节地生态安葬率达50%。

3、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在体制机制迈入新台阶。一是持续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争取城市社区服务站覆盖率100%、农村社区服务站覆盖率80%。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积极推进“四位一体”的社区物业管理机制,构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自主管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二是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工作,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文明城市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慈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动员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继续开展“慈善福彩圆梦助学”活动“三社联动”工作在全市各县区全面推开;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组织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区划地名管理水平加强行政区划管理及平安边界建设,依法开展撤乡设镇,配合做好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