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0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0-03-30 18:02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推行政务公开,打造透明政府,是各级各部门一项法定职责。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服务“三保”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公开渠道,搭建公开平台,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搭起一座亲民便民的“阳光之桥”。现将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年基本情况

  1、在领导重视上求“真”。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市委书记杨振超、市长曹勇在接受媒体采访和政府工作会议上,多次指出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着力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市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启远为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市监察局等30个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兼任市政务公开办公室主任,市政府办公室一名副主任具体抓政务公开工作。同时,市编委会专门为市政府办公室增设了政务公开指导科,负责全市政务公开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县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保障工作落实提供必要条件,形成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深入开展的整体合力。    

  2、在健全制度上求 “细”。为了确保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我市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相关工作制度,包括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考核评议、保密审查、发布协调以及监督、奖惩等制度,并将推进政务公开纳入新修订的《淮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规定市政府及各部门要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的事项以及依法需要公开的其他事项,均应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准确公开。完善了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制度,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淮南市政务公开考评暂行办法》,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机关效能和政风评议工作中。各县区、各部门基本上都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意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政务公开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长足发展。

  3、在主动公开上求“稳”。我市精心部署,扎实稳步推进主动公开工作,取得实效。一是抓好“三个载体”。通过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媒体这三个重要载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市政府编辑出版了《淮南政报》,每月一期,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市领导讲话、政府文件、市情资料等,及时向公众公开。2009年,全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已召开新闻发布会议20多次,新闻媒体刊发稿件40多篇,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 二是加强“二点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制定了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2009年,我市已创建省级政务公开示范点2家,市级政务公开示范点25家,市级办事公开示范点8家。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建设。在市档案馆、市公共图书馆、市政务服务中心以及各县区相应机构设置了15个查阅点。为延伸查阅点,八公山区土坝孜街道三马路社区居委会把查阅点设到了居民家门口,使群众最直接最便捷地获取政府信息。三是用好“一个平台”。 积极利用“淮南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平台,有效地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升级公开系统,并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2009年10月份,全市80家市直部门的公开目录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增加了公开目录的展现形式和主题分类导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信息公开网站主页上增设了信息统计排行功能,全市所有单位发布的政府信息做到日发日清、一目了然。目前,此系统已发布有关“三保”信息达5千余条,日益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

  4、在网络问政上求“实”。开展网络问政,召开网民座谈会是政务公开工作的创新。2009年,市政府信息办和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牵头组织到有关单位召开32次网民座谈会,参加网民超过3000人次,解答问题4800余条,网民跟帖讨论10万余条,各部门除了通过直接向网民介绍各自的业务职能、办事流程等基本政府信息外,还针对网民提出的各类问题认真答复,充分尊重市民的意见,进一步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反腐倡廉工作,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这种良好的政府与网民的互动形式,有力地把虚拟世界推向现实社会,把网民的偏激情绪引导转化为真知灼见。同时,这种形式已逐步成为我市2009年7月10日和12与11日市长问计于民座谈会的催化和拓展;成为市场服务和公共知识在社会上的有效流动;成为政府打造“倾听民声、广纳民意、集中民智”的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均对我市网民座谈会进行报道,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5、在宣传推进上求“深”。一是举办活动集中宣传。2009年4月20日至5月2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政务公开宣传月和集中宣传日活动。共设置集中宣传站点7个,参与单位98家,设置宣传台100多个,解答群众咨询1500余人次。二是编发简报推动宣传。2009年共编发《淮南政务公开简报》32期,及时宣传介绍全市各部门的工作经验和先进做法。三是市领导撰文引领宣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启远分别在《淮南日报》、《淮南》刊物上发表署名文章2篇,阐述了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的目标、措施及要达到的目的。四是省级媒体重点宣传。省政府网站和《安徽省政务公开交流》分别5月18日、9月30日和10月19日三次刊发我市政务公开典型做法,进行推广交流。《安徽日报》11月19日二版头条,着重宣传了我市政务公开创新情况。五是中央媒体扩大宣传。人民日报在3月18日第十三版头条和10月22日第四版,以及新华网11月9日、11月23日分别刊登图片和文字宣传我市政务公开,提高了淮南对外的美誉度。六是举办培训班动员宣传。市政府办公室于10月29日至30日,举办为期2天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班,县区和市直80家单位160多名人员参加了培训,促进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6、在拓展渠道上求“广”。本着灵活多样、简便实效的原则,从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办事入手,进一步拓宽公开形式。为此,我市依托市政府网站的“市民心声”专栏和中安在线“网上问政”专栏的评议、调查、投诉、访谈等窗口,通过网上评议和政策咨询解答等,把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专门机关监督有机地融为一体,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听取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我市的12345市长公开电话、12348法律服务热线、12333劳动保障热线等各种“服务热线”也不断拓展形式、扩大范围,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便捷,群众可以通过拨打电话咨询了解有关事项、提出建议意见、投诉举报等,架起了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

  7、在一站式服务效率上求“高” 为了让群众多得实惠,提高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我市从2009年5月份开始,全面启动了“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目前,全市所有审批单位的改革实施基本到位,涉及职能调整的有115个科室和二级机构,共归并行政审批、服务类项目298项,且全部进入窗口办理,比原进驻中心的项目新增96项,增加48%;90%以上行政审批职能都从原科室剥离出来,集中到行政审批科;行政审批科得到充分授权,298项审批服务项目中,即办件30件,“一审一核”项目比例达70%,可由审批科长在窗口直接审批办结的项目达85个,真正实现了集中到位、授权到位的“一站式”审批。如市国税局的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项目,以前分散在各区局,没有明确的时限,少则3、4个月,多则半年才能完成,集中到窗口办理后,项目的办理时限压缩到20个工作日。最快的一般纳税人认定,仅3个工作日就审批办结,比承诺时限减少了17个工作日,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首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审批项目办理程序的管理和监督,我市2009年5月还开通运行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行为从咨询、申请、受理、审批、办结直至取件,进行全程自动监控管理,真正达到公开、透明运行的目的。该套系统包括行政审批业务平台、电子监察平台、网上审批平台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四个部分,依托行政审批流程管理和电子政务网络,深入审批流程内部,进行同源、同步、同时、同速地全程自动监控管理。新的信息技术与行政监察业务相结合,对促进政府运行机制创新,构建监管的阳光平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差距。如:一些单位政务公开内容不规范,应当公开的信息没有完全、及时公开;有的工作机制不落实,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作程序和长效机制;有的公开载体不完善,在网站、查阅点建设等方面还有不足等,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二、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自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全市共开通政府信息公开统一网站1个,各类公开主体共发布信息3万余条其中,市政府各部门发布信息6000条,占全市发布总量20%;县、区政府发布信息8400条,占总量28%;乡、镇政府发布信息450条,占总量1.5%。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中,“政府机构”栏目发布信息240条,占总数1%;“人事信息”栏目发布信息720条,占总数3%;“政府规范性文件”栏目发布信息1200条,占总数5%;所有栏目中,“民生公益”栏发布信息数量最多,为4800条,占总数20%。目前,政府文件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10个工作日,最长需要20个工作日;其他信息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1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20个工作日。淮南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已按《条例》规定设立依申请公开栏目,民众可直接在栏目中提出依申请公开申请,2009年度我市未收到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申请,也未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行政诉讼。目前,我市人民防空、统战等方面的涉密政府信息不予公开,这部分信息约占所有政府信息的2%。

  三、2010年工作打算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单位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工作机构有待进一步落实,二是主动公开需更加积极主动;三是依申请公开目录需逐步充实等。2010年,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继续大力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根据《条例》要求,继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加强公开载体建设,深化公开内容,创新工作方式,将政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

  2、扎实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加强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县区所属部门及乡(镇)政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3、加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公开力度。将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扩大内需的投资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全过程,贯穿于服务“三保”全过程,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认真做好化解社会矛盾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4、大力推进行政权力透明运行。进一步推动清理确认行政权力,编制职权目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规范自由裁量权,积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和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建立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机制。

  5、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功能。改善软硬件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将政务中心建设成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投资政策咨询、招标采购、电子政务、信息发布、行政投诉受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