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4-03-27 08:49信息来源:政务公开办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本年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综合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和有关统计数据而成。本年报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及相关行政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本年报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311日起至20131231日止。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在淮南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站(http://www.huainan.gov.cn/public/index.html)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联系(地址:淮南市山南新区和风大街88号市政务中心A652室,电话:0554-6678060,邮编:232001)。

    一、概述

    今年以来,淮南市政府办公室以开展全省政务公开“标准化实施年”活动为契机,贯彻落实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3号)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皖政办〔2013〕11号)等文件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向乡镇(街道)、公共企事业单位延伸,健全完善各项公开制度,不断提升公开水平,构建社会公众满意的政务公开体系。

 

    (一)抓关键,高层次提升政务公开共识

 

    全面提高对政务公开的认识,形成推进政务公开的共识,是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新制定的《淮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规定,“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4月23日,市委书记方西屏在“全面贯彻‘两会’精神、推进淮南转型发展”专题调研交流汇报会上指出,“要统筹做好人民群众在基层民主、政务公开等方面的民主政治需求”。市长王宏刚到政府履新不久,就对政务公开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市政务公开工作成效明显,望继续加大公开力度,坚持将公开透明贯穿于政务服务各个环节,创造条件保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监督政府工作”。国务院、省、市政府本年度的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都对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新目标,有力促进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的快速推进。

 

    二是部门推进到位。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监督考评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充实完善“统一目录、统一编码、统一软件”的“三统一”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按照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标准化实施年”活动的要求,搭建目录规范、编码统一、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全市72家市直部门、115家涉及民生的重点公共企事业单位,以及6区1县、46家乡镇使用统一软件,开通各类信息公开子网站640多个,累计发布政府信息8万余条,公开目录不断完善,公开载体不断丰富、公开领域不断拓展,公开内容不断深化。各县区各部门都建立了工作有计划、实施有检查、年终有考核、违规有追究的“四有”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的整体合力。

 

    三是工作保障到位。政务公开指导办公室为市政府办公室内设科室,承担着全市政务公开日常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工作;县区及市直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相关县区政府办公室和部门办公室来统一管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精心组织、认真筹划,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实施年”活动,成立了“标准化实施年”活动领导小组,并重新调整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为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抓拓展,高效能搭建政务公开载体

 

    根据当前工作实际,我市在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过程中,突出指导性、引导性和服务性。

 

    一是突出指导性,创建政务公开交流QQ群。创建“淮南政务公开交流”QQ群,将全市各县区、市直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机构具体工作人员纳入QQ交流群中,上级文件精神贯彻、日常工作动态以及政务公开问题咨询等均在QQ群中实现实时交流,及时反馈,各单位对上级政务公开部门工作部署的落实和参与情况将作为对本单位年度政务公开考核的重要参考。通过“淮南政务公开交流”QQ群的建立,加强了上下和平行政务公开工作机构之间的联系,拓展了工作方式,节约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突出引导性,示范点创建、管理两手抓。目前,我市有省级政务公开示范点3家,省级基层政务公开先进单位4家,市级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示范点33家,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在示范点创建过程中,坚持自荐和推选相结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创建方案,采取单位自查、网上检查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式选好候选对象,并实行预先公示制,确保创建工作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真正把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单位推选出来。在示范点管理上,坚持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对示范点建设实施动态管理,确保示范点切实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突出服务性,开展多方式培训。针对上级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安排部署,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在市国税局、凤台县、毛集试验区等县区、市直和基层单位,组织开展8次政务公开专项培训,并组织开展了全市政务公开后台系统升级改版培训,全市6区1县,46家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及信息发布员参加,收到了良好效果。继之前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2次政务公开高级研修班后,今年定于十二月底,在清华大学本部再次举办淮南市政务公开专题培训班,届时,将组织全市各县区、重点市直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基层单位政务公开负责人参加,进一步提升我市政务公开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抓重点,高质量深化政务公开内容

 

    一是重点领域多方位公开。按照国办发〔2013〕73号、国办发〔2012〕26号、皖政办〔2013〕11号文件中规定的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范围,在改版升级的政务公开网上开辟“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专题”,设置10个一级栏目,28个二级栏目,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财政预决算、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招投标、生产安全事故、征地拆迁、价格和收费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为进一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我市自去年以来,积极推行财政参与式预算,进一步提高我市财政科学化、公开化管理水平,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参与式预算的网络评审在我省尚属首次,中国财经报、工人日报、人民网、安徽日报、安徽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报道。今年3月份,根据全省“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统一部署,我市加强对首批列入公开范围的44家单位业务指导,并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时间、统一平台”的要求进行公开。今年6月份,有关我市财务管理和公开的相关经验信息被国务院办公厅《政务信息》采用。

 

    二是重大决策多层面公开。决策是一切行政行为的起点。做到公开、民主、科学决策,是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我市针对重大决策领域,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决策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并配套建立了问计于民和五位一体大督查制度,以及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等6项实施办法,在政府重大决策中,明文规定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强调“不拘形式、注重实效”。同时,建立了行政决策“五位一体”监督联动机制,政务督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目标管理、舆论监督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大建设、大开发、大招商、大民生、大项目等政府决策事项进行督查、督办。做到了决策参与民主化、决策过程科学化、决策内容法制化、决策监督常态化,促进行政决策更加透明、民主、科学。

 

    三是重大事项多角度公开。民生工程建设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淮南市政府专门开设了“淮南民生工程网”,设置了政策措施、媒体聚焦等7个窗口,在淮南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增设了“民生公益专栏”,并设置了优抚安置、食品药品、社会保障等12个子栏目,及时公开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民生公益开展情况,截至目前,已公开民生公益类信息2000余条。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在实施民生公益建设和落实惠民政策中,每个年度都要抓好调查摸底、审核评议、公开公布“三个重点”环节,真正做到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违法建设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顽疾,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而且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动员全市上下依法对违法建设打一场攻坚战。市政务公开办以《政务公开专报》为载体,陆续刊登20余期全市各级各部门在集中整治违法建设工作中坚持公开透明、和谐阳光、依法拆违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以交流经验推进工作,确保拆迁工作让群众满意、社会公认和党委政府放心。

 

    (四)抓服务,高标准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我市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五个机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建立规范权力运行机制。

 

    一是下放行政管理权限。市政府确定下放到县区的26项行政审批权限,以及明确由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行使的31项行政管理权,今年6月底前全部落实到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及县级园区参照执行。此后,每半年梳理一次,凡省级以上政府决定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要做好承接,凡能下放的,一律及时下放;省级以上政府尚未要求下放,但县区政府已具备承接和实施条件的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一律先行下放。

 

    二是规范行政执法检查。为给企业营造“宁静发展”氛围,市级行政部门要科学安排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市级行政部门开展的一般行政执法检查,依法委托各市管开发区(园区)管委会执行;少数不适合委托的行政执法检查,有关市级行政部门要将检查方案提前通报各市管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商定时间,联合开展;需即时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由市级行政部门报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同意后,在相关开发区(园区)管委会陪同下进行。

 

    三是规范行政处罚行为。市级行政部门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时,处罚金额标准有浮动范围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执行;行政处罚一般应委托开发区(园区)办理,避免多头处罚;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资质三级以上(含三级)建筑业企业作出停产、停业、吊销证照或5万元以上罚款等行政处罚前,须报市政府批准。

 

    四是构建企业投诉三级平台。在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加挂市企业投诉处理中心牌子,建立投诉处理一级工作平台;市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区企业投诉中心、各市管开发区(园区)企业投诉中心、市110指挥中心、“市民心声”网络论坛等为二级工作平台;乡镇(街道)建设三级工作平台。二级、三级工作平台应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对本级收集的涉企投诉信息实行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理;因职能所限办理不了的,及时向一级工作平台报告,并全程协办。二级、三级平台每周将办理情况向一级平台报送,重大事项即时报送。市政府授权市企业投诉处理中心(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统一对企业投诉进行受理、分办、反馈、问效、追责。一级工作平台实行市领导带班、市直部门领导值班制,一周一轮换,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批办,中心跟踪督办、反馈。每周对企业投诉处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向市优化投资环境党政联席会议专题报告企业投诉处理情况。新提拔的副县级领导干部要到企业投诉中心或信访办任投诉受理专员(信访专员),投诉受理专员比照信访专员管理办法管理。遴选优秀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员到各县区、各市管开发区(园区)的企业投诉中心实践,每家中心1名,专职负责企业投诉信息的受理工作,3个月一遴选一更换。

 

    (五)抓规范,高水平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实施年”活动

 

    根据上级部门统一要求,在全市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实施年”活动。按照省政务公开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市依照新修订的安徽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技术规范》和《目录规范》,在全省率先对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系统进行改版升级。升级改版后,市政府公开目录由原来的61个栏目增加到108个(一级目录21个、二级目录81个、三级目录6个);县区政府公开目录由原来的64个增加到426个(一级目录20个、二级目录144个、三级目录262个);乡镇公开目录由原来的35个,增加到392个(一级目录32个、二级目录104个、三级目录256个);市属公共企事业单位公开目录也有所拓展。公开目录设计符合各级政府及部门实际,包含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政府信息发布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制定《2013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淮府办〔2012〕20号),将“规范”二字贯穿政务公开工作各个方面,从政务公开目录、流程、载体和制度等入手,按照全省“统一组织、统一编码、统一目录”的“三统一”模式,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栏目和技术标准,不断提高政务公开规范化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各县区、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门户网站信息公开栏目,促进网站间的联接与融合。为进一步推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市于10月9日,召开全市政务公开现场网上抽查和标准化实施年活动推进会,各县区政府、市直72家单位的分管负责同志以及具体工作人员参会,会上,从工作认识、活动安排以及保障落实三个方面,既点出了工作重点,又指明了工作思路,还提出了具体要求,推动了政务公开“标准化实施年”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了政府工作透明度和行政效能,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六)抓机制,高效率推进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完善主动公开机制。一是有效地整合政府门户网、信息公开网、淮南外宣网、淮南新闻网,实现“四网”链接,公开信息。截止目前,我市共发布有关民生公益、招商引资等相关信息4000余条。二是在市档案馆、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了30多个查阅点,八公山区、田家庵区等把查阅点设到社区居委会,让群众最直接最便捷地在家门口获取政府信息。三是通过《淮南政报》、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媒体这三个重要载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二是完善保密审查机制。严格按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要求,做到保密不上网,上网不保密。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皖政办秘〔2012〕46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开展自查,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保密审查机制,确保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取得实效。近几年来,从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产生的泄密事件。

 

    三是完善依申请公开机制。及时更新依申请公开指南、目录和流程。在推进网上申请受理的同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国税局等行政机关公共办公场所,设置了20多个依申请公开受理点,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截止目前,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共接收网上依申请公开13件,已全部办结;社会依申请公开10件,已全部转交相关部门受理并全程跟踪办理结果。

 

    (七)抓实效,高频率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督查

 

    开展工作督查是促进政务公开的有力手段,也是了解有关部门政务公开开展情况的重要渠道。我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到“日读网、周督查、旬点评、月通报、季交流、半年测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创新内部自查。政务公开办指定专人,每天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网上信息发布情况进行实时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周对信息发布数量少、格式不规范的单位进行电话督查。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部门按照市政务公开办统一要求,确定每周五下午为政务公开工作内部自查时间,自查范围包括一周信息发布数量、信息的规范度和时效性、公开栏目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对上级政务公开部门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通过内部自查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各单位、各部门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开展专项调研。制定下发《关于开展政务(办事)公开工作调研的通知》,调研范围涉及全市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关注度高、公权力较大的部门所属基层站所和二级机构,调研内容包括落实2013年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情况、政务公开“标准化实施年”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信息公开情况等6个方面,并创新调研方式,采取查看材料、网上测评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从4月份至今,已调研超过20家单位,督促各县区及市直部门开展自查和对其所属部门开展调研超过40余次,通过调研活动的开展,扎实推进了国家和省级政务公开文件精神的落实,有力提升了各县区、各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

 

    三是坚持通报检查。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是人民群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方式,我市坚持对市直72家部门、6区1县以及46家乡镇日常信息的主动公开情况做到每月一次文件通报。每月月初安排专人对上月信息发布情况予以统计,统计结果不遮不掩,以正式文件形式进行全市通报,对信息发布数量多、时效性强、格式规范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反之予以批评。每期通报均通过电子协同办公系统发送至市政府、县区、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手中,有力地推进公开的深入。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专栏

    2013年,全市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和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2万余条,比上年增长7.5%。市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全年主动公开信息9788条,同比增长7.3%,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公布机构领导、设置及人事类信息222条,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信息643条,规划计划、统计信息305条,财政预决算信息46条,招标采购信息133条,部门动态、公告和新闻发布等其他信息2000余条。公开内容更加优化,质量不断提升。各级信息公开主体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专栏)640多个,形成覆盖市、县、乡(镇)三级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体系,访问量超过130万人次。
    各县区政府及其部门(单位)全年主动公开信息4823条,乡、镇政府主动公开信息7977条。

    (二)政府公报

    市政府编辑出版了《淮南政报》,每月一期,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市领导讲话,重要行政法规,市政府规章,各级政府机关的主要规范性文件,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以及人事任免、表彰等信息。

    (三)新闻发布会

    2013年度,全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议8次,主动公开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重要信息,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

    (四)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

    在市档案馆、市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设置了30多个市级查阅点,并在全市231个社区居委会设置了便民查阅点,让群众最直接最便捷地在家门口获取政府信息,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政务服务中心

    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集中办公、贴近群众的优势,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以及发布和查阅设施,公开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监督渠道等信息,推进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的过程和结果公开。同时,中心各窗口普遍设立依申请公开受理点,方便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

    (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和拓展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增强公开的及时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市所辖76家单位机构集体入驻人民微博并组建淮南市网络社会管理群。市国税局充分发挥税企QQ群、纳税服务微博和短信平台等信息化载体的作用,发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与广大人民群众零距离沟通;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开通淮南城管微博、城管110互动平台,网上受理群众举报投诉,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导向。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一)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

    2013年全年共受理公民来件申请8件,网上依申请公开3件。

   (二)受理办理情况

    针对公众对政府相关信息的申请诉求,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依法有据、严谨规范、慎重稳妥的原则,在2013年受理的11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中,已经答复数11件,其中同意公开数9件;同意部分公开数1件;其他答复数(即:非政府信息、政府信息不存在、非本部门掌握)共1件;不予公开数0件。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问题及对策

    (一)2013年度共发生1起因政府信息公开涉及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二)土地征收类政府信息案件涉稳情况突出
  由于土地征收本身牵涉面广、涉及人数多,一旦针对土地征收过程中的问题提起诉讼,利益相关的被征收人都会参与,导致原告人数众多,且由于征地过程中部分被征收人与政府的矛盾比较尖锐;从被诉实践来看,被征收人提起涉及土地征收的政府信息公开诉讼,获取政府信息只是其为解决土地征收补偿等其他问题而获得证据材料的一个过程性行为,如果判决败诉使其未能获得相关材料会对下一步提出利益诉求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导致原告的对立情绪升级,带来一定的维稳压力。
    (三)多措并举,化解维稳风险
  鉴于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多集中于征地拆迁类而原告情绪普遍较为激烈的现状,切实化解诉讼中的维稳风险很有必要。一是前期做协调工作,尽量通过庭外和解解决问题。涉及征地拆迁类的政府信息公开案件,其根源在于对征地拆迁的不满,通过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目的也是要以此获得证据材料或向行政机关施压,以达到自身的目的。因此,对于此类案件,行政机关应当尽量通过协调的方式,在法庭之外解决申请人的合理诉求。二是加强安保维稳工作,确保庭审和宣判的顺利进行。对于不能在庭外化解的矛盾纠纷,法院应当尽快开庭审理,同时在开庭前要做好相应的庭审准备,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防,防止不稳定事情发生;在宣判时,尤其是对于可能要判决败诉的案件,要做好对原告的释明工作,促进原告息诉罢访。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各县区、各部门在提供信息时均未收费。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

    市政府明确市政府办公室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在市政府办公室设立市政务公开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年专项工作经费25万元。县区政府及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上由办公室承担。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兼职人员约470人。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

    2013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回应公众关切不及时、不主动、基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仍较为薄弱、依申请公开处理难度加大、运用改革创新的思路还不够等问题。2014年,将采取以下措施着力加以改进:

    一是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推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全面公开行政权力目录和运行流程图。积极探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公开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设置行政审批事项。行政权力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推进权力行使结果公开。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政府预算决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项目,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公开本部门预决算,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详细公开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着力做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保障房分配、医疗服务收费、高校招生、国有企事业单位人员招录等信息公开、公示。加快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做好人大、政协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探索逐步向社会公开办理结果。

    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建立重要政府信息及热点问题定期有序发布机制,让政府信息发布成为制度性安排,把政府新闻发布厅建设成政府重要信息发布的主要场所;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力度,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建立专家解读机制,组建政策解读的专家队伍,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后,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做好科学解读,提高政策解读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积极探索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政务信息发布和与公众互动交流新渠道。

    四是深化基层信息公开。各县区要在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代办点设立信息公开查阅点,通过信息公开网站、数字电视、公告牌、明白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第一时间公开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涉农专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农村养老医保低保等信息,实现公开信息让人民群众看得到、能监督

    五是完善保障措施。出台《淮南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行为。组织开展全市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提升年活动,全面完成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升级工程。强化学习培训,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组织系统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考评办法,建立多元化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工作落实。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