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发布时间:2020-01-16 11:18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让文明成为城市最美底色

在这寒冷的冬季,当您漫步淮南街头,一股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新风扑面而来: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人多了,马路上随意闯红灯的人少了,小区里居民尊老爱幼、其乐融融……一个转弯、一次凝眸,您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淮南处处沐浴文明新风!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美底色,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2019年,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抓手,着力提升市民文明自觉,让文明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撑起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的文明新高度。

绘“民生图景”,增强群众“获得感”

这是一个讲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的暖心故事。2019年1月4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沈强,市长张孝成等市几大班子领导深入八公山区城市记忆广场实地督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民当面点赞文明创建给大家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沈书记,您可能不知道,原来这里用三个字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那就是脏、乱、差!您现在再看看,这里的环境多好哇!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老矿工周师傅说。

“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全市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八公山城市记忆广场建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离休的张老师说。

“创城,为我们群众做了一大筐好事、实事,我们满意、感谢,给市委、市政府点32个赞!”王大妈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表达对创城工作的支持和满意。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为人民群众的美好追求。2019年,我市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办好各项民生实事,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新变化,赋予了创城工作浓浓的民生情怀。

田家庵区桂苑小区属老旧小区,原来基础设施陈旧,公共设施缺乏。2019年岁末,桂苑小区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旧貌换新颜,居民乐开怀。“小区改造后,新铺设了沥青路面,新修了绿化带,新增加了停车位,生活环境发生了大变化!”居民陈女士告诉记者。

大通区南城菜市场属于老旧菜市场,原来配套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最怕的就是雨天,污水满地,臭味熏人。”附近居民周大爷说。针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大通区对南城菜市场实施了标准化改造,让市场环境“脱胎换骨”,群众购物更加舒心。“区委、区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实事!”周大爷说。

文明创建从民生实事破题。我市以“八大提升行动”为抓手,狠抓市容环境整治和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集贸市场改造等民生薄弱环节,从关乎百姓生活的一条路、一小巷、一盏灯等点滴做起,持续优化群众生活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具获得感、幸福感。

涵养“城市精神”,增强群众“归属感”

2019年12月26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19年第16次学习会议暨“德耀淮南”第六届淮南市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举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作为一次专题学习内容,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是践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旨在全社会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热潮。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有的“精气神”。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涵养城市“精气神”,增强人民群众“归属感”。

平凡孕育着伟大。2019年,我市持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四级联动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3人当选“中国好人”,8人当选“安徽好人”,28人当选“淮南好人”;冯根银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当选第六届安徽省道德模范,3人获得提名奖。为放大好人效应,我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报告团巡讲、故事汇巡演进校园活动;坚持淮南好人馆面向全体市民免费开放,年参观达2万人次。同时,坚持帮扶礼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发挥道德基金作用,为近百位好人发放慰问金7万余元,组织60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免费体检,继续推进道德信贷,让德者有得。此外,注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选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及提名奖25人,加强对7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管理,创建省级文明校园16所。

志愿服务,是城市美丽风景线。从2019年4月11日起,我市启动了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100家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有序走上中心城区20个主要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擦亮城市交通文明窗口。2019年,我市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坚持评选、推报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共评选出20个市级优秀志愿服务典型、30个学雷锋示范点、30个岗位学雷锋标兵,其中,7个典型荣获安徽省“月评十佳”优秀典型,1人荣获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1家单位荣获安徽省学雷锋示范点,1个组织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深化群众创建,共享城市文明。2019年,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市级第八届文明乡镇、第七届文明村和第七届文明社区评选活动,授予29个乡镇“第八届淮南市文明乡镇”荣誉称号,授予73个村“第七届淮南市文明村”荣誉称号,推荐31个村镇作为省级文明村镇参评村镇,较上一届增长了8个。同时,开展文明单位评选,授予388家单位为第十八届市级文明单位称号,推荐78家候选单位申报第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此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选以反映农村索要高价彩礼、铺张浪费为题材的戏曲节目,在全区巡回演出,以戏说事,用戏明理。指导各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各乡镇普遍建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弘扬新风正气。

注重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通基层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我市建成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90个,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志愿服务队2536个,志愿者发展到50000余人。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

播种文明,守望幸福。“我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涵养了淮南干群‘精气神’,积淀了城市最美气质。”市文明办负责人说。

记者 朱庆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