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提速

发布时间:2021-04-13 10:53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八公山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乡村更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要跑快,要靠党建“车头”带。

近年来,八公山区聚焦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着力强领导、建队伍、抓引领、汇合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动力,以红色引擎推动乡村振兴提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提升“组织力”,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堡垒”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八公山区始终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找准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把党的工作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

该区健全推进机制,建立区委牵头抓总、区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示范、区直部门结对帮扶、镇党委推进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具体实施的“五位一体”农村基层党建组织领导体系。全面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对象制度,建立“包乡走村入户”常态化机制,明确1名区领导包保1个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压实属地和部门责任。综合运用村党组织量化考核结果,高质量完成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任务。

培养“领头雁”,注入乡村振兴“活水源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八公山区以人才振兴为抓手,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身手,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掀起一股群众积极参与、共建幸福家园的热潮。

“我们村干部报酬待遇在不断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年均报酬能达到3.6万元。”该区一位镇干部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区里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奖惩办法,还注重结合基层实际,广泛征求镇村干部意见。该区组织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区里在推荐市级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时,也注重向乡村振兴重点镇村干部倾斜,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高质量抓队伍,配强乡村振兴主力。八公山区优化镇领导班子结构,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33%,女干部占比28%。实施导师帮带制,邀请区四大班子领导、区直部门负责人担任帮带导师,“一对一”帮带13名镇干部成长进步。

为了培养好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该区建立八公山文旅产业智库,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组织盆景园艺师、养殖户等“土专家”授课,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乡土人才队伍。同时,推行党员“星牌制”、“积分制”管理,挂牌“共产党员”户,增强党员身份感、荣誉感。

出招“兴产业”,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

截至2020年底,八公山区全面消除薄弱村,集体经济强村占比19%,其中2个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近几年均保持在百万元左右。

“村里有了集体经济项目,俺们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一个月收入比纯种地多多了,还能照顾家里,村里也有钱修路了。”在南塘村走访,一位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区依托“文旅产业发展”党建联盟,因村施策盘活山地、林地、宅基地和民房资源,引导成立盆景、乡村旅游等产业协会和1家观光服务公司,建成南塘“憨豆乐园”、林场盆栽基地、妙山民宿等项目,聚力打造环景区乡村旅游村级集体经济带。建成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特色村寨、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各1个,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党建联盟获评全市十大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与此同时,该区还打造“党组织+合作社或企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家禽养殖、豆制品产销等特色产业,建成杨家地养殖基地,加快推进下郢豆腐孵化器建设,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

架起“连心桥”,绘就和谐善治乡村新画卷

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八公山区打造了“老娘舅”调解品牌,十多年来“老娘舅”调解组织已化解各类纠纷600余件,其中重大信访矛盾纠纷50余件。2020年八公山区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

为了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八公山区制定了《关于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试行)》,并推进省级“四最”试点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四下基层”要求,仅2020年区党政领导下基层78次,接待群众308人次。此外,发挥204名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作用,招募240余名“平安卫士”志愿者参与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进一步筑牢社会和谐基石。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梁晓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