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扶贫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1-01-20 11:17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DSC_6176副本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经济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工商导报、安徽法制报,人民数字安徽、中安在线等省级驻淮媒体,市内媒体有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晚800,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网络直播。

  本场发布会是淮南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凤台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凤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常国辉围绕扶贫工作进行发布,本场发布会不设记者提问。

  现在请凤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常国辉作主题发布。

DSC_6178副本

  常国辉: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凤台县脱贫攻坚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凤台县人民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凤台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各界人士以及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凤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有关工作作简要介绍。

  一、凤台县基本情况

  凤台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沿淮而建、因淮而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富集、交通便捷,煤炭探明储量达120亿吨,可开采储量达100亿吨,拥有5对国家级大型矿井和2座火电厂,年产原煤3300万吨,发电量160亿千瓦时,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2亿斤以上,是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电基地,素有“地下煤海、地上粮仓”之称。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国水稻机插秧先行县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全县辖16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有213个村、40个社区,总面积894平方公里,人口68.3万人。14个乡镇、207个村(社区)有扶贫开发任务,其中贫困村38个,分别于2016年、2017年稳定出列,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7万元。截至2021年1月,建档立卡贫困户6701户16933人实现稳定脱贫(其中2020年脱贫户26户86人),经逐户对标自查,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监测户30户97人,边缘易致贫户703户1901人,通过精准帮扶,返贫致贫风险消除。

  二、“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五年来,攻坚责任压紧压实,精准脱贫意识深入人心。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党政主抓、分管专抓,驻村工作队、扶贫专干、帮扶干部具体落实的责任体系,严格执行《凤台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凤台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细则》,将脱贫攻坚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评,采取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方式,每月初制发“扶贫重点任务清单”,月底暗访排序,落后乡镇约谈鞭策,形成全县一盘棋、全员抓落实的扶贫工作局面。针对我县作为煤电大县,贫困人口相对较少的县情实际,持续深化认识,层层传导压力,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建立县委、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县四大班子、乡村、县直行业部门、帮扶单位“六个责任”联动机制,下足绣花功夫,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做到群策群力促攻坚。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由2015年的5人增加到2020年的16人;14个乡镇扶贫工作站各配备2—3人;207个行政村各配1名扶贫专干;派驻38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11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71%下降至2019年底的0.017%,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0.7%,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目标任务即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

  五年来,各项投入大幅提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扶贫专项资金,由2014年的1471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4768万元(不含县域结对帮扶石台县的1500万元,下同)。小额扶贫贷款从无到有,2020年存量贷款达5514.18万元,五年累计发放贷款12582万元,受益贫困户5259户,投放贴息资金1228.2万元。累计整合资金13.11亿元,投入到14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进一步加强“双基”建设。其中,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68亿元、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入0.43亿元。脱贫攻坚期内,累计投入资金8.53亿元升级、改造和新建道路866公里、道路养护60.2公里,新建乡村水泥路138.43公里、防渗渠22.23公里、桥涵21座、小型水利工程81座,农网改造升级项目99个,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9%,新建“家庭宽带”村庄(小区)294个,实现乡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新建高标准农田11.83万亩。125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免除书本费,发放助学金、补助金,村村都有卫生室,配备合格村医,完善贫困村公共体育设施器材配置,建成公共文化设施并免费开放。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五年来,扶贫产业加快发展,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等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贫困村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依托全县300多家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稳粮食、扩蔬菜、强畜牧、兴水产、重加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批发市场等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近年来,我县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226.4万元,扶持了116家种植、养殖、加工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壮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有效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辐射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10462元增加到2019年的16019元,年均增幅达10.62%;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315元增加到2020年的11335元(入户测算),年均增幅64.94%,贫困群众在“真投入”和“真帮扶”下,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五年来,社会帮扶合力攻坚,基层基础不断夯实。落实“三包”机制,全县3593名帮扶联系人结对帮扶6701户贫困户,468名帮扶联系人结对帮扶703户边缘易致贫户,实现“全覆盖”。通过开展“扶贫日”系列活动,编印《筑梦的声音》,讲好扶贫故事,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舆论氛围日渐浓厚。“百企帮百村”帮扶成效显著,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公益扶贫、社会扶贫,106家企业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38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59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充分发挥派出部门行业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送思想、送技术、帮项目、找门路,促进贫困村(户)经济发展。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基层干部通过开展贫困识别、精准帮扶、发展集体经济、强化基层党建,群众工作本领明显提高,农村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效巩固。

  三、今后工作展望

  一是以更高的觉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切实做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运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谋划开启脱贫群众的新生活。

  二是以更大的担当,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对已出列的贫困村和退出的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统筹做好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帮扶工作,对边缘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关注相对贫困“九类人群”的生产生活。落实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落实兜底保障政策。

  三是以更强的力度,持续深化各类问题整改。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与各级各类发现的问题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一体解决,确保问题整改清零,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质量提升、工作作风改进、扶贫政策落实。

  四是以更远的视角,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产业兴旺摆在重要位置,抓好产业项目谋划,加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加强产业、就业、金融的深度融合,围绕做大做强我县优质农产品,发展壮大中山杉育苗优势项目、银凤牌糯米生产区域减贫、润航循环农业产业扶贫等产业模式和品牌,发挥产业兴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推动美好凤台建设。

  主持人:

  凤台是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之一、华东地区重要的煤电基地,素有“地下煤海、地上粮仓”之称。希望各媒体集中版面和栏目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报道,宣传好脱贫群众的幸福新生活,为美好凤台建设鼓与呼。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