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1-09-14 11:18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1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经济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工商导报、安徽法制报,人民数字安徽、中安在线等省级驻淮媒体,市内媒体有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晚800,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近年来,淮南市财政局以抓好抓实农业保险为手段,积极助力农业农村发展,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淮南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金四鑫,淮南市财政局金融科科长曹力,就我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请淮南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金四鑫作主题发布。

2

  金四鑫:

  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和汇报一下我市的农业保险工作,也借此机会向各家媒体和各位记者朋友们对这项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我市的农业保险工作从2008年启动以来,经历了试点摸索、全面推开、日趋完善的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全市开展的农业保险涵盖水稻、小麦、奶牛、育肥猪等二十几个品种,截至2020末各级财政共投入财政补贴资金8.74亿元,累计赔付达8.8亿元,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金近207.73亿元。可以说,为我市农业分散风险,保证农民收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着力实现联动保障。市政府成立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统一协调落实全市农业保险工作,推动保险经办机构市场化运作。全市72个乡镇、街道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站,87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点,协保员达到1283余人,形成了“网络连成片、服务面对面”的保险服务基本平台,建成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二是引进市场机制,着力开展创新工作。构建市场化竞争格局,通过公开公平竞争引导经办机构加大投入,切实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与质量。2017年通过招投标确定两家保险经办机构承办农业保险工作。2020年继续探索农业保险共保模式,将2020年以来我市新增的中央政策性育肥猪保险进行共保模式试点,共同承保2020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育肥猪保险,共保体成员发挥各自优势,有效控制风险。2020年我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共保体成员积极行动、积极参与,实现了大灾风险分散,农户利益得到了及时保障。2021年按照市场规则遴选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我市具有经办资格的保险机构组成3家联合体,分别获得了2021年-2023年种植业及林业、养殖业、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承保资格,保险市场布局进一步优化,保险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三是积极主动作为,着力维护农户利益。积极关注和应对农业自然灾害情况,坚持月度督导制度,及时下发有关防汛救灾期间农业保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指导全市灾害期的农业保险工作。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期间,我市第一时间部署经办机构启动灾害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及时查勘定损,启动预赔机制。仅秋季作物向受灾农户支付赔付款1.61亿元。

  四是发挥助推作用,着力支持、巩固脱贫攻坚。加强农业保险扶贫信息统计,要求乡镇、村在承保清册及理赔清册中增加栏目,单独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标注,进一步关注贫困群体,减轻贫困农户负担。2018年潘集区通过政府专项扶贫资金承担了全区3980户次贫困户投保的2.03万亩大宗农作物种植保险自交保费,同时为投保的贫困户开通绿色通道,快速理赔,帮助贫困户灾后迅速恢复再生产。开发新型农业保险扶贫产品,与已开展的农业保险产品进行整合,为贫困地区、贫困户提供风险保障。在贫困户很难通过自身实现产业脱贫的现实下,借助合作社等第三方力量,如将贫困户饲养的生猪集中到规模养殖场进行养殖,市财政以奖代补,养殖受益归贫困户,损失按规定赔付,保证农户基本利益。今年以来,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化解返贫风险,按照省统一部署,决定自2021年起,在我市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县区开展“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实现保险政策工具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机结合,防范化解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致贫风险,惠及全市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17.5万人口。

  五是狠抓特色保险,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立足地方实际,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市财政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符合农业产业政策导向、农户投保意愿强烈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大棚蔬菜、经果林等种植业类保费补贴从2021年起由50%提高至60%以奖代补,畜禽、水产等养殖业类保费补贴由20%提高至30%以奖代补。截至2020年末,全市大棚蔬菜、淡水养殖等12项特色农产品保险保费收入9611万元,财政补贴资金7416万元,累计赔付达1.14亿元,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金19.36亿元,特色农产品保险使更多的农户享受到农业保险政策的红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强化实施,进一步完善保险政策供给。

  认真落实国家现有保险各项政策,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按照省统一部署,在我市寿县、凤台县、潘集区等产粮大县全力推动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由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升级、由保成本向保收入升级、由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升级,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和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我市主粮作物保险保障程度,实现稳粮增收,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安全的政策目标。

  二是持续优化保障,进一步完善保险运行机制。深入分析农业保险的各类保障对象,分类施策,织密织牢农业保险保障网络。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完善工作机制,稳定财政资金投入,区分不同险种、针对不同群体合理设定不同财政补贴比例及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防贫保”综合保险推进工作力度,进一步细化保额费率标准,明确承保机构,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防贫保”综合保险在2021年底实现全覆盖。

  三是持续突出特色,进一步提升保险服务能力。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范围、保险深度,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补助。继续实施特色农险市财政以奖代补政策,加大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力度。一是注重统筹各类资金,引导社会捐赠、群众缴费等多方投入,拓宽保费资金来源。二是深挖潜力,对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好深度调研,有效提高农户保险意识,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是持续细化规范,进一步加强保险绩效管理。推动经办机构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职责,扎实做好业务宣传、承保理赔、查勘定损和防灾减损等各项保险服务工作,妥善解决好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强化绩效的原则,以保费补贴资金为主线,开展全过程、各环节、深层次的绩效评价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保障和撬动作用,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促进我市农业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自己所在媒体名称。

  中安在线记者:

  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工具,为农业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淮南市主要有哪些农业保险险种? 

  曹力:

  农业保险作为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抵御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农业保险框架体系。农业保险险种由2008年的“能繁母猪”一项,目前已拓展至中央政策性保险种植业险种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芝麻、马铃薯、水稻制种(常规稻、杂交稻)、小麦制种;中央政策性保险养殖业险种包括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中央政策性保险林业险种包括公益林、商品林;共计十六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覆盖大棚蔬菜、大棚草莓、葡萄、果树、育秧、瓜蒌、蘑菇、淡水养殖、小龙虾养殖等十几个品种。我市农业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为构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市场星报记者:

  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果,如何利用保险工具防止化解返贫风险,请介绍一下“防贫保”综合保险在我市推进情况。

  曹力: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化解返贫风险,根据省统一部署,我市决定自2021年起,在我市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高新区、潘集区、毛集区、寿县,凤台县等8个县区全面开展“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防贫保”精准对接全市17.5万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采取“3+N”一体式“防贫保”综合保险,即:特色农产品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以上3项为必选项目)+若干民生保障“菜单式”自选保险(包括基本生活保障保险、家庭财产损失保险、教育升学补贴保险、履约保证保险等项目),做到对象精准,产品精准、措施精准、赔付精准。每年根据返贫致贫监测信息定期动态调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财政统筹相关资金予以适当保费补贴,

  2021年6月28日市财政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淮财金〔2021〕126号),我市具有经办农险资质的保险机构组成了一家联合体,联合体按规定签订承办协议后,我市“防贫保”综合保险试点工作将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在这里还要特别说明一下,参保对象购买“防贫保”综合保险必选项目的,财政对脱贫户按照50%的比例予以补贴,对监测帮扶对象等按照90%的比例予以补贴;购买自选项目在30元(含)以内的,财政按上述比例予以补贴,超过30元的部分,由农户全额承担。按照脱贫户、监测帮扶对象全员参保情况测算,年总保费规模可达1700余万元,其中每年财政需投入保费补贴800余万元,每年将为17.5万参保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200亿元,真正构建起保险防贫的“防火墙”。

  安徽经济报记者:

  “农民种粮,保险护航”,在灾害面前,农业保险是农心“定心丸”,即将开展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有哪些主要内容?

  曹力:

  即将在我市推开的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其核心内容是三大粮食作物保险政策进一步扩面、提标,在我市种粮大县寿县、凤台县、潘集区,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中央和省财政对投保农户实施保费补贴。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基本原则。以坚持积极稳妥、自主自愿、创新发展、风险防控为基本原则,支持政策范围内有关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自愿投保。二是保险标的、保险品种和保障对象。保险标的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品种有两种:完全成本保险,即保险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种植收入保险,即保险金额体现农产品价格和产量,覆盖农业种植收入的农业保险。保障对象为全体农户,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三是保险责任和保障水平。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涵盖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责任涵盖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原则上,两种保险的保障水平最高均可达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四是实施地区。实施地区为我市寿县、凤台县、潘集区三大粮食主产县。五是补贴比例。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投保农户保费实施补贴,中央财政补贴45%、省级财政补贴25%、农民自缴30%。六是承保机构管理。承保机构应满足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管理要求,要有稳健的农业再保险安排,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再保险标准协议,要公平合理地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特别是保险费率要体现保本微利的原则,反映经营成本的综合费用率不得高于20%。承保机构在承保理赔时,要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在农户同意的基础上,原则上可以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抽样确定损失率。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保险经办机构积极作为、多措并举,在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希望各媒体持续关注我市农业保险工作,为农业保险政策贯彻落实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