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进展情况
截至3月31日,淮南市共受理指派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58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29.05%;办结数722件,结案率57.39%;计划投入经费数477.4万元,已投入98万,完成率20.53%;已使用经费47.59万元,其中案件补贴数43.11万元,宣传培训等4.48万元,经费使用率48.56%,案件补贴占比90.59%。
二、工作举措
(一)发出第一张“承诺制”法律援助决定书。1月4日,淮南市第一张实施“承诺制”审查模式的法律援助决定书在淮南市法律援助服务大厅正式发出。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设立了申请人经济困难说明和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建立了以诚信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进一步方便法律援助申请人,提高法律援助机构服务效率。该制度是国家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二)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法》学习宣传培训会。为准确理解、贯彻落实好《法律援助法》,推动全市法律援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1月11日,淮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再次集体组织学习《法律援助法》。法援中心负责人一方面围绕《法律援助法》的出台背景、法律效力、宏观与微观双层面以及特色亮点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详实的领学辅导和解读。另一方面引用《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的相关内容,对照说明了《法律援助法》在事项范围、效力等级、条款数量等方面的变化,重点强调了在日常法援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的规定与要求。会议强调,要通过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相关宣传培训活动,不断扩大其社会覆盖面和知晓率,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和良好的法治环境,不断推动法治淮南建设发展。
(三)召开法援案卷质量评查反馈问题分析会。2月16日下午,淮南市法援中心组织召开省司法厅对我市2021年度法律援助案卷质量评查反馈问题分析会。会议指出,案件整体质量仍然存在不足:庭审笔录较为简单、案卷材料不规范、缺少相关报告材料、结案归档不及时等。会议强调,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县区缺乏主业主责意识,监管不严,整改不力;部分法援承办人员业务不精,责任不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要切实强化主体责任担当;二要重点加强相关监管举措;三要着力夯实案卷整改工作。始终坚持按照《法律援助法》和评估规则,不断加强法律援助业务培训指导,着力推进法律援助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建设,持续提高办案质量和水平。
(四)召开全市第一季度法律援助工作推进会。3月23日上午,淮南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召开第一季度全市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推进会。会议要求,各县区务必要压实工作责任,将群众意愿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日常工作实践,落实公共资源合理化使用;及时汇总2021年度省考核问题,总结有效经验,及时补漏补缺,争取更优更强;学习了解《安徽省2022年年度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会议强调,仔细研讨《安徽省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着力发挥法律援助志愿者在法援工作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部署第一季度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互查互评工作,进一步提高法援案件质量水平;倡导各县区积极发现工作亮点、多报高质量的信息、提高信息的采用率。
(五)开展第一季度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互查互评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落实《淮南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办法》第一十条关于季度评查的相关规定。决定开展2022年度第一季度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互查互评工作。以严格落实《全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全国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为依据,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自行抽调人员组成评查组,抽调县区2021年10月-2022年3月,在法律援助案件综合管理系统中已结案归档的法律援助民事、行政、刑事案件,进行互查互评工作。
(六)开展“法援惠民生·为民办实事”品牌建设活动。落实了《“法援惠民生·为民办实事”品牌建设活动方案》,对照方案内容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落实“为民办实事”法律援助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为宣传重点,为民办实事为活动目标,明确重点宣传服务对象。2022年第一季度全市开展“法援惠民生·为民办实事”品牌建设活动5场次,如“法援惠民生 润心过大年”、“送法进军营 拥军暖人心 共筑强军梦”等活动。活动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免费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发放法律援助宣传用品共计500余份,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惠民。
三、存在问题
一是法援案件结案率与案卷质量仍需提高。在法律援助发展新环境、新形势下,法援案件质量始终是工作的重点,法律援助案件还存在结案率与案卷质量不高的问题待续解决。
二是社会满意度更待上升。作为民生工程,法律援助社会满意度还存在上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相关法援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案例编撰水平仍需强化。我市案例编撰水平还不够高,需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案件编撰水平,确保我市有更多更优秀的案例被中国法网案例库采用。已达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法援工作的群众知晓度、满意率。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找问题,学经验。及时总结第一季度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互查互评工作成果,进一步落实《全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全国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同行评估规则》,督促各县区从互查互评工作中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学习其他县区的优秀经验,为提高全市法援案件质量水平奠定基础。
二是严把关,优质量。重视2021年度我市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省考核结果,专注法援案件结案率低、案卷归档不及时等问题。严格把关法律援助机构审核、结案等办案程序,提高法援案件质量,增加优秀案件数量。利用定期培训提升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业务能力、法律修养和责任意识。督促县区及时健全法律援助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案件归档及时率。
三是明指标,促工作。以安徽省2022年年度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为依据,制定淮南市2022年年度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指标,确保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为更好的完成2022年度工作明确目标。
202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