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淮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淮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是由淮南市应急管理局牵头修订起草,在修订过程中注重加强与省应急厅、省防办对接,并征求和充分吸纳了市防指成员单位意见,经市司法局审查同意,形成《淮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送审稿)。2020年6月,《淮南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报市委审定,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
一、背景依据
必要性:
根据《中共淮南市委办公室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应急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淮府办秘[2019]48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职责划转至市应急管理局,部分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了调整,相应的防汛抗旱职责发生较大变化,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重新进行编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安徽省抗旱条例》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
《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二、编制目的
提高全市防汛抗旱能力
做好水旱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保证抗洪抢险、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危害
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三、主要内容
正文由总则、组织指挥体系、汛(旱)前准备、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及发布、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后期处置、附则九部分组成。
(一)总则
主要介绍了应急预案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
(二)组织指挥体系
明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组成及成员单位职责
明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设置及职责
明确县(区)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设立
明确防汛现场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明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组、专家组的组成及职责
明确有关部门配合和衔接机制
(三)汛(旱)前准备
从责任落实、应急预案、汛(旱)前检查、工程准备、应急物资、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社会动员8个方面,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汛(旱)前准备工作职责。
(四)监测预警
明确监测预报、预警发布内容及预警响应主要采取的具体工作措施。
(五)信息报告及发布
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及信息报送、信息发布程序。
(六)应急响应
按洪涝、旱灾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应急响应行动分Ⅳ级(一般)、Ⅲ级(较大)、Ⅱ级(重大)和Ⅰ级(特别重大)四级。对不同等级的响应条件、响应启动、响应措施、响应终止做出了明确规定。
(七)应急保障
从队伍、物资、资金、技术、通信、交通、电力等7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
(八)后期处置
在应急处置结束后,做好各项善后工作。组织对重大水旱灾害应急处置等进行调查,对灾害影响和后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九)附则
对名词术语进行解释,对预案管理与更新、奖励与责任、预案解释部门、预案实施时间进行说明。
(十)附录
市防汛抗旱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图
市防汛抗旱应急分级响应框架图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水旱灾害的防范和处置。
联系人:崔明
联系电话:0554-665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