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寿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积极挖潜资源,充分发挥“增减挂”作用,大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自实施“增减挂”项目以来,寿县共累计获批124个批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面积4.57万亩,有力地保障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激发土地要素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实现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安丰塘畔新农村 许昊 摄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印发《寿县土地增减挂及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投入管理机制,将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出让金等费用纳入项目收支,夯实项目资金基础。同时,在项目区成立镇、村项目领导小组,代表议事会,财务监督和工程质量监督四项组织,建立财务监督、工程质量监督、重大事项会商等三项制度,坚持做到一个项目一个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完善增减挂工作机制,大力推动项目实施。
摸排登记资源底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建立“增减挂”资源摸排登记台账,组建9个工作组深入村、组开展资源摸排调查,优先选取“空心村”、散乱废弃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等,将其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资源登记台账,切实为实施“增减挂”项目做好准备。截至目前,寿县“增减挂”资源共摸排登记资源量近6万亩。
坚持以民为先。坚持实施过程以民为先,项目实施中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选址建新、复垦地用途等方面充分尊重民意,对涉及拆迁的房屋,逐户丈量签字,结合拆旧房屋市场价值和搬迁成本等,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及时足额打卡发放,做到征求群众意见率100%、项目到户测绘率100%、资金补偿到户率100%;坚持特殊项目以民为先,根据全县实际,为全面保护行蓄洪区域群众权益,在征求群众意见后,按照政策规定,针对涉及的6个乡镇,积极开展8个批次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规模4000亩。截至目前,已落实3500余亩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居民迁建项目用地,并通过项目融资解决居民迁建项目建设资金,保障1.7万户迁建群众移有所居。
国家级美丽乡村寿县堰口镇陈圩中心村 林伟 摄
发挥“反哺”作用。实施“增减挂”坚持资源取之乡村、用于乡村,积极将产生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乡村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共计提供700余亩指标用于新增建设25个“乡村振兴创业园”;提供1500余亩指标用于新增建设70个扶贫车间;提供5000余亩指标用于征迁安置房建设;提供400余亩指标用于建设村民活动广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供3800余亩指标用于道路、教育、卫生、污水处理等提升乡村生产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纳入交易流转平台,流转收益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截至目前,已支持全县乡村建设发展资金达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