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委党校2016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

发布时间:2016-02-26 00:00信息来源:市委党校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淮南市委党校2016年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


中共淮南市委党校于1957年4月17日经市委批准正式建立,是市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市委党校实行校委制,校长由市委副书记兼任,日常工作由常务副校长主持。2000年3月经安徽省编委批准为大专体制,核定编制93人,其中,参公管理45人,事业单位48人,现实行“一校一院”体制,即淮南市委党校、淮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党校内设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函授部、总务处、工作处、机关党委、财务科、图书资料室、理论研究室、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研室、现代科技与管理教研室、党史党建教研室等13个处室,现有在职职工64人,其中,参公管理16人,事业单位48人;正高2人,副高16人,中级18人,初级6人。

    市委党校位于田家庵区广场南路6号,占地面积约58亩,建筑面积14450.3m2。2001年6月建成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站B级站,可接收中央党校卫星转播课程;现有馆藏图书6万余册,各类期刊报纸180余种。目前,党校正在进行校园改造,下一步办学条件将会得到较大改善。

    2011年以来,市委党校在市委正确领导和省委党校指导下,认真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党校姓党,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围绕中心,确保有为有位;坚持从严治校,确保风清气正;坚持改革创新,确保培训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党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承担完成国家、省、市科研项目43项,获全省党校系统课题中标奖、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学比赛一等奖、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市委党校的主要职责:

一、突出党校特色,积极发挥党校理论武装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认真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二、推行三个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新体系。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干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推进研究式教学方法,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

四、提高科研水平,发挥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作用,建立课题研究横向合作机制。   

五、强化学员意识,健全学员学风建设的监督考核机制,创新办学理念,增强党性观念。

市委党校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99.0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999.07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3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基本支出924.07万元,其中:干部教育支出527.66万元,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357.4万元,事业单位医疗费39.01万元,用于离休职工医疗统筹费。项目支出75万元,用于党校工作经费支出。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二、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三、年初结转和结余:指单位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四、结余分配:指事业单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缴纳的所得税以及从非财政补助结余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事业基金。

五、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年或以后年度继续使用的资金。

六、基本支出:指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七、项目支出:指单位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所发生的支出。

八、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九、“三公”经费:纳入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单位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是党政机关维持运转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开支的相关支出,是政府行政开支的一部分。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十、机关运行经费:指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附件:市委党校2016年预算公开表.XLS

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doc

附件:2016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表 (1).doc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