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八公山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八公山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1年6月10日
八公山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文件精神、按照《淮南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淮南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淮地灾办〔2021〕3号)的工作要求,针对我区地质环境基本特征,结合我区地质灾害发生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特编制八公山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全区重点地灾隐患点情况
通过2021年汛前地质灾害排查鉴定,我区确定了八公山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二十四节气广场崩塌、大瓜地岩溶塌陷、杨家地岩溶塌陷和土坝孜统建楼岩溶塌陷4个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我区地质灾害发生类型以岩溶地面塌陷、山体崩塌、滑坡、边坡失稳等突发地质灾害为主。
根据气象部门汛期气候趋势预测,预计我区2021年汛期气候年景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阶段性、区域性旱涝灾害较多,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汛期要加强天气研判和预测,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2021年地质灾害主要防范区段、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岩溶地面塌陷
主要发生地段为八公山土坝孜、大瓜地、杨家地居民点。预测情况为:灾害程度将与汛期降雨量呈正比关系,降雨量越大发灾程度越强。,同时与矿山疏排水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土坝孜街道的岩溶塌陷,由于矿山关闭,停止疏排水,地下水位回升,对地下岩溶的影响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直接威胁土坝孜街道重点易发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的趋势是向东北、西南方向,与基岩走向一致。
(二)采空地面塌陷
主要沿矿井周围分布,现直接威胁对象为塌陷区周边的矿山,以及塌陷区范围内的村庄和村民,特别是钱湖、沈巷村居民区塌陷带。该类灾害影响范围较广,灾害较大。
(三)山体崩塌与滑坡
主要分布在山体岩石裸露区,威胁行人、车辆及周边居民安全。尤其要做好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进景区段(八公山南塘路2#、3#崩塌)、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二十四节气广场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监测、巡查和防灾工作。
(四)边坡失稳灾害
主要分布在淮河干堤部分堤段、支流的防护堤、新谢隔堤、各矿区排洪沟堤坝以及东西部二通道两侧八公山段,其威胁的对象和范围较广,危害较大,是汛期防灾的重点地段。
三、2021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2021年地质灾害主要防范期为5-9月份。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滑坡与崩塌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尤其是暴雨时段和暴雨过后的一段时间发灾的概率最大。部分小型山体崩塌、滑坡、采空地面塌陷、岩溶塌陷与采矿活动和工程建设有密切关系,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四、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责任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的“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的原则,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当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建立群测群防组织和网络,把监测的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特别是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监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区政府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主体,要及时听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立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把每个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具体职责如下:
区应急管理局:负责地质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工作,组织协调灾害救助工作。负责对地灾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加强对矿山的汛期监测和巡查,防止采空区因暴雨等因素引发地质灾害。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八公山分局: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边坡工程的安全维护和应急抢险进行监督管理;对雨情、水情进行监测预报,及时将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信息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负责和督促做好水利设施巡查排查及监测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及时上报区政府,并落实防治措施,组织实施工程防护。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建筑活动中地质灾害隐患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对职责管辖县城区域范围内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组织治理;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隐患和险情进行巡查、检查,并对存在的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区发改委:负责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的居住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立项。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而不适宜实施治理的区域,及时调研立项实施搬迁避让,确保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区财政局:结合八公山区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防、转移避险、群测群防人员误工补助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治理。
区教育体育局: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的巡查、排查和监测工作,制定学校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组织实施。
区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对旅游区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制定旅游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组织实施,确保游客安全。
八公山风景区管理处:负责对八公山风景区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制定旅游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组织实施,确保游客安全。
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地灾隐患点进行巡查,拉设警戒线,设专人值班。
妙山林场:负责林场区域内地灾隐患点的排查治理工作。
2021年,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落实相关工作。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并予以公告,将“地质灾害防治明白卡”、“地质灾害防治避险卡”发放到每户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宣传普及防灾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按照《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建设技术要求》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结合八公山区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单位、部门制定出本辖区、本系统切实可行的防灾方案和应急预案。逐级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明确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具体负责人,将灾害危险区(段)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单位和人员。
(二)实施重点治理
根据《淮南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淮地灾办〔2021〕3号)文件精神,建议加强对大瓜地岩溶塌陷区巡查,禁止在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二十四节气文化广场崩塌,上部危岩极其不稳定,易发生坠落,危及游客安全,建议开展工程治理,同时加强监测、巡查。
(三)严格落实汛期值班、监测、速报制度
要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应急值守人员必须上岗到位,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各单位、各部门应落实好速报制度,在2小时内及时向区政府和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区政府根据灾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应急安排,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绝不允许任何单位、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瞒报或不报,如有发现,依法查处。对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段,有关单位和部门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救方案,设计并制定人员疏散撤离的线路,做到有备无患。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镇村、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区、重要工程等进行巡查和监测,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对于高度危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并予以公告。
(四)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
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充分利用广电、电话、手机等有效渠道,保证地灾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快速传递到镇、村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和单位,不断提高预报的覆盖率。
镇、街道及区直部门要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发现灾害隐患和发灾征兆后要及时采取措施,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向当地人民群众发布公告,组织撤离危险区。落实应急救灾机构、物资、设备、资金、人员和场所。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专家队伍,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附件:《八公山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责任表》
八公山区2021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责任表
序号 |
灾害类型 |
重点防范区段 |
防治措施 |
责任单位 |
1 |
岩溶塌陷 |
土坝孜、杨家地、大瓜地 |
做好群测群防,加强治理,根据勘查结果,进行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各地灾点划出警戒线,加强巡查,设专人值班。 |
八公山镇人民政府、土坝孜街道办事处 |
2 |
山体崩塌与滑坡 |
各采石塘口、进景区段(南塘路2#崩塌、南塘路3#崩塌)、山王东西华山 |
加强治理,在汛期划出警戒线,加强巡查,设专人值班 |
所在地的镇、街道、场、,区文化和旅游局及八公山风景区管理处 |
3、 |
采空地面塌陷 |
煤 矿 |
加快矿业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汛期监测与巡查 |
区应急管理局 |
4 |
边坡失稳灾害 |
淮河大堤、 新谢隔堤、 排洪沟堤坝、东西部二通道两侧八公山段 |
加固岸堤,汛期加强巡查 |
防汛各责任单位、农业农村水利局、所在地镇、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