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淮南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1-08-06 10:59信息来源:市水利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淮南市水利发展规划


 

 

 

 

 

 

 

 

 

 

 

 

 

 

淮南市水利局

20218


  

   - 1 -

第一章 水利发展形势 - 2 -

第一节 “十三五水利发展成就 - 2 -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 - 7 -

第三节 面临的挑战 - 8 -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11 -

第一节 指导思想 - 11 -

第二节 基本原则 - 11 -

第三节 总体思路 - 13 -

第四节 规划水平年 - 15 -

第三章 水利发展目标 - 16 -

第一节 发展目标 - 16 -

第二节 2035年远景目标 - 18 -

第四章 水利发展主要任务 - 20 -

第五章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 25 -

第一节 完善淮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 - 25 -

第二节 补齐防洪除涝短板 - 26 -

第三节 提高城乡防洪能力 - 28 -

第四节 堵口复堤及水毁修复 - 29 -

第六章 强化节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 - 30 -

第一节 区域水资源配置 - 30 -

第二节 节水型社会建设 - 31 -

第七章 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能力 - 33 -

第一节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 33 -

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供水 - 34 -

第三节 农村水系连通 - 34 -

第八章 加强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修复 - 35 -

第一节 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 - 35 -

第二节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 36 -

第三节 河湖水系连通 - 36 -

第九章 智慧水利建设 - 38 -

第十章 水利改革与发展 - 40 -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 40 -

第二节 加强水利行业监管 - 41 -

第十一章 投资匡算 - 44 -

第十二章 保障措施 - 45 -

 

附表:淮南市水利发展规划谋划项目汇总

附图:淮南市水利发展四五规划工程布置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系统总结淮南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当前水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等工作基础上,科学编制淮南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十四五时期也是我市水利行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管理和协同治理水平,全面推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等新老水问题有效解决,积极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阶段,做好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布局,对牵引和带动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章 水利发展形势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五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五年来,我市水利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坚的水利支撑。

(一)水旱灾害防御成效显著。五年来,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防洪预案体系及抗旱水源调度预案体系,防洪抗旱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成功防御2018 温比亚台风暴雨袭击2020年淮河流域性洪水;有效应对2017年严重夏旱和20192020年秋春连旱,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水源科学调度,合理控制内河、湖泊、塘坝、水库水位,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始终保持适度蓄水,保障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全市小水库雨水情系统、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并投入使用。

(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五年来,开工建设了国家172项目重大水利项目的引江济淮工程淮南段)、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寿县九里保庄圩加固工程以及唐山保庄圩工程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淮南片)工程、世行贷款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淮南片)工程、禹王(朱集、瓦埠湖)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泥河(架河、肖严湖、万小河、梁家湖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先后建成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进一步增强我市防洪减灾能力。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87.69亿元。

(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来,我市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实施解决了未通水贫困村52个,部分通水贫困村62个,全面解决了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和改善农村自来水人口107.46万人,凤台县尚塘水厂荣获2020年度全国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称号。更新改造小型泵站25527千瓦,新建、加固小型水闸99座,改造中小型灌区8个、9.9万亩,扩挖塘坝5363口,整治河沟404条,修复、新建机电井263眼,改造灌区末级渠系36.2万亩。完成2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实现全市范围重点中型灌区全部改造一遍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

(四)水资源管理和节约保护力度加大。五年来,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强化用水总量控制,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健全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监管。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36.2%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5年的0.55提高到2020年的0.565。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节水型企业、单位建设。建成33家节水型企业(其中省级节水型企业20家、市级节水型企业13家),节水型高校1所。制定并发布了《淮南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淮南市人民政府第146号令),完成了自来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非法水源井关闭任务。编制并印发了《淮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5-2030)》《淮南市十三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淮南市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方案》《国家节水行动安徽省实施计划淮南市实施细则》《淮南市十四五节约用水专项规划》等,完成寿县、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五)河(湖)长制推进更加有力。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南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印发《淮南市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出台河长会议、河长巡河、交办督办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市级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全省率先投入使用。市河长办、市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监督协作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的意见》,市河长办、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建立河湖警长制的通知》。推行五老河长企业河长试点,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聘请4专家河长,对淮南市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独立、公平、客观的咨询和判断。全面完成市级重点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范围划定开展全市河湖清四乱、淮河干流岸线专项整治、生态区域违法建设排查等各类行动,河道采砂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采砂公益诉讼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六)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五年来,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完成95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编制完成《淮南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及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淮南市河湖生态流量控制和健康评估》并推进实施。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km2,编制完成批复《淮南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02,市本级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2008万元强化预防监督管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遏制。

(七)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加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开展社会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开工建设潘集区入淮排污口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潘集区泥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合理利用金融政策,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和专项债,解决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等建设资金不足难题,促进工程建设实施。利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契机,成立淮南中安水利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为构建水利投融资平台提供有效支撑。深化放管服改革,压缩行政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项目招标投标全面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民工资支付工作管理。深化水管单位体系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水利确权划界,启动河湖体制创新试点,加强河道采砂、河湖管理监督执法,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重大水事违法案件,执法监管能力得到加强。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专栏1  十三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水利发展目标指标

规划目标

实际完成

1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20.58

20.58

2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32

36.2

 

万元GDP用水量m3

135.3

126.9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25

30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54.7

51.0

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65

0.565

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80

86

6

农村集中供水率(%

85

86

7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1.6

3.5

8

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

85

85

GDP

第二节 面临的机遇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也面临新机遇: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今后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和视察安徽时的重要指示,为推进新时代治水、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指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水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二)水利工作总基调,为水利工作明确了重点任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工作总基调,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水利行业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农村供水、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利行业信息化等方面短板建设;同时,还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法律、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一套覆盖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行政事务工作等六个重要方面工作的高效监管体系。

(三)建设生态文明,为水利工作提供重要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生态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水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要素,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快水利建设的要求,并将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为新时期水利工作提供重要机遇

(四)重大发展战略,为水利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了合肥经济圈、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对水利基础支撑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工作也必须面向服务于区域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区域战略的实施也为水利工作提供了重要抓手    

第三节 面临的挑战

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既定目标任务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市水利基础还比较薄弱,与水利行业自身管理要求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面临新挑战新老水问题交织并行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还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补齐补强水利薄弱环节短板,大力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化水治理制度体系,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防洪除涝体系仍有明显短板

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增长,水旱灾害风险加大,防洪除涝任务依然艰巨。一是淮河中游中小洪水通道小,洪水下泄不畅,因洪致涝、关门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防御超标准洪水的能力不足。二是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居民迁建尚未完成,排水不畅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部分淮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防洪除涝标准低,部分水库、水闸、堤防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汛期险情时有发生。

二、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适应

一是蓄水、调水、引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调度手段能力不足,水资源配置和保障水平不高;二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还需加快建设;三是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应急备用能力尚不能满足需要,水资源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亟待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

三、河湖水域岸线的现状与生态文明要求仍有差距

河湖水域岸线存在开发与治理不协调,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问题,特别是淮河岸线主城区段局部面貌脏乱差,影响城市形象,与生态文明要求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四、河湖水生态监管还不到位

一是部分河湖生态空间被挤占,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还存在,河湖调蓄和生态功能减弱,水生态损害问题依然严重;二是河湖水域岸线与分区管控有待加强;三是河湖水系连通有待加强,生态用水保障程度不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不断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水利支撑和保障。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战略部署,统筹谋划工程建设与行业监管工作,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协同治理水平,全面推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有效解决,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江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二是坚持节水优先、高效利用。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均衡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水制宜,约束和规范各类水事行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相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系统解决水问题,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五是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建立水安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人为风险、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六是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利用价格、税费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深化水利智慧化建设,构建系统完备的水治理制度体系。

第三节 总体思路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部署,在立足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与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涉水事务管理等水利发展规划指标目标,补齐防洪除涝、供水保障、水生态环境修复、水利信息化等短板。扎实谋划新一轮一规四补,全力推进灾后水利建设;巩固提升水利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新一轮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加快以淮河行蓄洪区调整改造、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淮河淮南段岸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发挥河湖长牵头的制度优势,推动落实河湖长制六大任务,持续改善河湖管理面貌。

一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聚焦水治理中的明显短板,继续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深入推进保庄圩达标改造。

二是全面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水平,科学谋划灾害防御标准和水工程建设标准提升,建设更加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认真总结洪水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把握好洪水规律,增强监测预警和工程调度的精准度与可靠度,大幅度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和超标准洪水的能力。

三是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大力推进河湖库水系联通,进一步提升水系互联互通水平;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合理分水、管住用水,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通过强监管倒逼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四是加快构建河湖生态廊道。坚持水陆统筹、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加快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严格管控河流湖泊水域岸线,重塑自然健康的河湾、岸滩,营造多样化的生物生境,积极推进重要河流与区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五是持续提升水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强化水资源统一规划、调度和监管,构建综合专业相统筹、区域相协调、部门行业相协同的综合管理体系。聚焦行业全面监管,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发挥好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等各领域现有规划制度效力,进一步加强常态化行业监管,实现查、认、改、罚各环节工作有效衔接,真正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第四节 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 2020年,规划水平年2025年,远景目标展望至2035年。


第三章 水利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目标

2025年,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水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行业监管能力显著提升,水法治体系初步建立,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水利投融资机制逐步健全,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水旱灾害防御目标。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防洪薄弱环节基本消除,防御洪水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大幅提高。持续推进淮河干流治理,加快推进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淮河干堤淮南段基本实现达标提升;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提高排涝能力,沿淮重点洼地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统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利工程在区域中的防洪、供水等作用,优化完善年度调度方案,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配置,指导受旱地区科学调水,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优化配置。2025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8亿m3以内,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2020下降16%15.5%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节水型企业建成50个;农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5;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非常规水利用率达到25%非农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大中型灌区渠首计量率达到100%

城乡供水保障。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大力实施区域供水规模化,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

水生态保护。人为水土流失现象得到遏制,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地下水与水量双控管理,基本遏制地下水超采。

现代水治理体系。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取得实效,完善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行政执法能力持续提高。

智慧水利建设完善水雨情测报系统,力争建成泵站涵闸远程监控系统、河湖风险评估及智能监测系统、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指挥系统等,提升科学化决策调度水平2025年,初步建成全面支撑水利业务应用的大数据中心,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水利数字化、网络化和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专栏2  淮南市 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规划目标

备注

1

用水总量控制(亿m3

20.8

约束性

2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2020

下降16%

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m3

106.6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2020年下降15.5%

约束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43.1

 

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75

预期性

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5

预期性

6

农村集中供水率(%

99

预期性

7

非农业用水计量率(%

100

预期性

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不包括贯流式火电直流冷却水

 

 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高,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水旱灾害防御。到2035年,全面完成我市淮河干流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淮河行蓄洪区建设及其他洼地治理,基本建成淮河干流峡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淮河中游综合治理等治淮骨干工程。建成肖严湖等沿淮洼地大中型泵站,重点区域排涝能力显著提升,防洪排涝短板基本补齐。实施完成淮河干堤淮南段达标建设、淮河干堤凤台段达标建设,提高城区防洪能力,全力打造淮河安澜。

城乡供水和水资源配置。2035年,建成引江济淮及二期工程,实施完成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城乡供水能力得到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形成全社会共同节水的良好局面,水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

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实施完成淮河岸线淮南主城区段环境综合整治,主城区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饮用水源地及入河排污口周边环境得到管控及改观。继续开展采煤沉陷区水系连通工程及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力度,营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良好环境。

 


第四章 水利发展主要任务

(一)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成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寿县九里保庄圩加固工程,争取开工建设淮干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洼地治理、安徽省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淮河干流堤防提升达标等工程。实施凤台县永幸河、寿县陡涧中心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开展瓦埠湖、肖严湖等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建设,持续推进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快县城及工业园区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快淮河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淮河淮南段生态廊道建设,逐步实施淮南市主城区淮河沿线水环境治理,重点实施淮河南岸田家庵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重点湖库水生态治理实施瓦埠湖、高塘湖、焦岗湖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环境。加大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力度,加快凤台县、潘集区采煤沉陷区水系连通与综合治理。

三是进一步完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供水工程规模进一步扩大,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进一步规范水费收缴和维修养护经费进一步落实水质检测体系更加健全供水水质进一步提高建设市、县两级供水工程信息化中心,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建设,启动实施中型灌区项目建设,规划实施4处重点中型灌区和10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通过开展渠道防渗、配套完善、计量设施建设等方面,补齐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短板。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审批,力争达到应批尽批;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监督检查力度,达到监督检查全覆盖;加大水土保持补偿费增收,力争达到应收尽收。加大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

四是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实行节水评价制度;实施水资源承载能力分区管控,以市县为单元划定水资源超载地区、临界超载地区和不超载地区;优化调整用水结构。分级建立各类用水户用水计划,分级负责监控,加强用水过程管理,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开发节水调水监控平台,逐步实现节水调水在线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实施地下水位与水量双控管理,基本保持现状开采水平或略有降低,加大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力度,有效防止出现地下水超采区。开展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饮用水源地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力争全面完成县级备用水源地建设。

(二)进一步强化各项监管,促进水利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江河湖泊监管。完成全市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建立界线清晰、权责落实的河湖管理与保护体系。全面完成主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湖泊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完善各级河长办工作机制,督促各级河(湖)长和各级责任单位履职,形成河湖保护管理工作合力。建设清洁型、生态型河湖。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压实河湖长主体责任,协调调度各方科学施策、系统治理,统筹解决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等问题。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河湖治理与保护。发挥社会参与、民间监督的作用,推动河湖管护常态化。

二是强化水资源监管。加快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加快制定完善水资源监管标准,明确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水量分配指标、生态流量管控指标等,建立节水标准定额管理体系。加强地方协调并积极配合完成国控二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控;完成市级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对已建成的监测站点,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日常巡查维护,水资源取用水监测站点故障率、系统数据上报率、数据完整率、数据及时率符合规范要求;列入重点监控名录全部纳入监控系统;加强水资源在线监控能力建设,严格用水户的取用水监管;开展水权交易,探索实行政府有偿出让水资源使用权。

三是强化水利工程监管。落实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建管机制,严格执行四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制度和监督机制,保障水利工程质量总体可控、稳步提升。推进水利工程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抓好已建工程安全规范运行,开展工程管理现代化试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水利工程招标监管,强化市场主体行为动态监管,引导市场主体履约守信,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水利项目公示制度,形成多元化监督格局。建立水利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积极筹措管护经费,确保水利设施长久发挥效益。加强项目档案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坚持问题导向,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以严格责任追究为抓手,构建系统完善、权责明晰、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监管体系,全面履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法定职责。建立行政审批、监督检查与行政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发挥信用体系约束、行业组织自律以及媒体和公众监督作用,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升监测和信息化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生产建设活动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减轻人为水土流失。

五是强化水利资金监管。全面加强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加强对资金规模大、涉及范围广、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水利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突出抓好中央和省级重大水利项目资金监督管理。健全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水利项目资金监督管理,推动水利资金整合,建立健全检查、抽查、验收、总结、考评等管理制度,对水利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

六是强化水行政事务监管。结合行政权力清单,合理划分各级事权,建立较为明晰的市、县(区)水利事权关系。积极推行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技术服务等水利公共服务向市场购买,进一步明确购买水利公共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要求,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加强基层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强化水利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一专多能、服务高效的基层水利职工队伍


第五章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第一节 完善淮河干流防洪减灾体系

实施淮河干流治理,提高干流堤防防洪能力。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继续实施国家172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淮干正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寿县九里保庄圩加固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开工建设淮干峡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安徽省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建设工程安徽省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工程和安徽省淮河中游综合治理工程;加强崩塌河段治理,稳定河道岸线,控制河势。


专栏3  淮河干流治理工程

1、淮河干流峡山口~涡河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

对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行洪区进行调整改造。上、下六坊堤行洪堤加固,上下口门新建裹头;汤渔湖行洪区改为一般防洪保护区,疏浚汤渔湖进口至荆山湖进洪闸段河道;废弃灯草窝圩、程小湾生产圩等估算投资99.0亿元

2、淮河干流正阳关~峡山口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

对寿西湖、董峰湖行洪区进行调整改造,新建进、退洪闸各2座;加固堤防7.415km,新筑堤防37.384 km,铲除堤防11.216 km,新建堤顶道路67.203 km;护坡89.448 km;疏浚河道24.843公里;新建或改建泵站6座、穿堤涵闸15座等,总投资60.61亿元

3安徽省淮河流域一般行蓄洪区建设工程

对瓦埠湖蓄洪区城南、窑口、陶店、袁湖、孙庙、史院以及董峰湖行洪区董岗等7座保庄圩进行堤防达标建设,新建瓦埠湖蓄洪区撤退道路5.04km,配套桥涵9座等,估算投资8.0亿元。

4九里保庄圩加固工程

规划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堤防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加固堤防19.57km,新建排涝泵站2座,重建穿堤涵闸9座等估算投资5.5亿元。

5安徽省淮河中游综合治理工程

该项目涉及淮河干流淮南段河道,是《安徽省淮河治理“六大工程”行动方案》谋划的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淮河干流淮南段河道综合

 

第二节 补齐防洪除涝短板

结合2020年汛期暴露的城市防洪安全隐患,补齐防洪除涝短板,实施主要支流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泵站技改、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谋划淠河寿县段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淠河寿县段堤防达标建设、穿堤建筑物安全隐患处理,完善防汛道路,开展淠河河道疏浚。完成寿县陡涧河中心沟、凤台县永幸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推进凤台县大山撇洪沟八公山区孔李截洪沟、大通区马厂泄洪沟、寿县寿西截涝渠和毛集实验区排涝大沟等山洪沟治理。

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谋划实施瓦埠湖排涝站工程,彻底解决瓦埠湖流域关门淹问题;力争完成肖严湖(正阳)排灌站、梁家湖排灌站新建工程,解决寿县正南洼地和梁家湖片区涝水外排问题。

泵站技改。对姚家湖排涝站、幸福排涝站和屯头电力排涝站实施拆除重建。实施西四排涝站、凤台县采煤沉陷区排涝泵站、史院乡保庄圩排涝站改造工程。对谢家集区瓦埠湖沿岸排灌站进行修复提升改造。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继续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小型水库防汛通信预警系统建设。开展安丰塘、大井水库、花果水库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八公山区丁山水库,大通区马厂水库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寿县正阳涵、幸福涵、南小河、金小堰地下涵4座中型病险涵闸,八公山区南塘水库涵闸及谢家集区孙庙保庄圩14座排涝涵闸除险加固工程。

专栏4  补齐防洪排涝短板

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谋划淠河寿县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寿县陡涧河中心沟、凤台县永幸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力争实施大通区窑河治理工程。推进凤台县大山撇洪沟、八公山区孔李截洪沟、大通区马厂泄洪沟、寿县寿西截涝渠和毛集实验区排涝大沟等山洪沟治理

重点涝区排涝能力建设。谋划实施瓦埠湖排涝站工程,力争完成寿县肖严湖(正阳)排灌站、梁家湖排涝站新建工程

泵站技改。对姚家湖排涝站、幸福排涝站和屯头电力排涝站实施拆除重建。实施西四排涝站、凤台县采煤沉陷区排涝泵站、史院乡保庄圩排涝站改造工程。对谢家集区瓦埠湖沿岸排灌站进行修复提升改造。

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开展安丰塘、大井水库、花果水库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八公山区丁山水库,大通区马厂水库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实施寿县正阳涵、幸福涵、南小河金小堰地下涵4座中型病险涵闸,八公山区南塘水库涵闸及谢家集区孙庙保庄圩14座排涝涵闸除险加固工程




 

第三节 提高城乡防洪能力

结合新一轮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修订完善淮南市城市防洪规划。谋划推进淮河干堤达标提升建设,组织实施淮河干堤淮南城区段和凤台城区段达标工程。开展寿县牛尾岗堤达标建设,拆除重建部分穿堤建筑物;实施寿县正南淮堤加固,确保堤防达标建设。完成西淝河排涝站、高塘湖排涝站供电备用线路建设。实施西部采煤沉陷区新谢隔堤除险加固工程,刘岗拦水坝险工险段隐患处理。

淮河干堤淮南段达标建设。实施黑李段、老应段、耿石段、田家庵圈堤等堤防达标建设工程,开展约60km防汛通道建设(含石姚段退建堤、洛河洼退建堤、幸福堤);石头埠段约500米堤防缺口实施封堵;黑李下段~老应段3.13km堤防进行封闭;石姚段退建堤、洛河洼退建堤散浸、管涌等险情处置;对造纸厂自排涵、城市圈堤旱闸、曹咀自排涵、三水厂废弃取水穿堤管道、六号码头旱闸等穿堤建筑物安全隐患进行处理;对堤防迎水侧及背水侧缺失防浪林、防护林进行补栽补植,对部分堤段进行修复。

淮河干堤凤台段达标建设。实施淮河干堤凤台段2.9km防汛通道建设,对堤防险工险段及穿堤建筑物安全隐患进行处理,完善堤防迎水侧护坡及水利景观等。

第四节 堵口复堤及水毁修复

2020年汛期,淮河淮南段、淠河淮南段等多条河湖超警戒水位,董峰湖行洪区、上下六坊行洪区先后扒口行洪,已建防洪减灾基础设施在汛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和短板,部分生产圩破圩,堤防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针对水毁情况,谋划实施水毁修复及灾后重建,开展董峰湖行洪区、上下六坊行洪区堵口复堤,西淝河生产圩、程小湾圩、万小河圩、时淠圩、大滩头、施家湖圩、马岗圩等生产圩堤堵口复堤及灾后水毁修复。


第六章 强化节水和水资源合理配置

第一节 区域水资源配置

针对2019年旱情暴露的问题,全面构建调引蓄提、互联互通、多源互济的供水保障格局,建成引江济淮淮南段等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结合引江济淮二期淮南段工程,力争推进江淮分水岭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和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实施,全面提升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输水干线贯通工程、城乡集中供水工程、生态修复与蓄水工程等。

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寿县江淮分水岭地区位于淠史杭灌区末梢,干旱年份灌溉保证率偏低,无法保障正常的农业生产。规划通过新建灌溉泵站,取用引江济淮水源解决寿县淠东干渠和瓦西干渠下游约75万亩农田灌溉问题,提高灌溉保证率。

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加快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建设,实现山南新区供水干管与淮南市主城区供水管网互通,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水质。

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加大污水处理再生利用。近期在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城区、西部城区、潘集区、凤台县开展再生水回用工程,新建再生水厂3 座,分别为:石姚湾再生水厂、八公山再生水厂、潘集再生水厂,总设计处理能力9 m3/d。远期扩大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对近期规划建设的再生水厂实施扩建,并在山南新区、寿县、毛集区开展再生水回用,新建再生水厂3 座,分别为:山南新区再生水厂、寿县再生水厂、毛集再生水厂。

专栏5  水资源配置重点工程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输水干线工程,输水线路扩建与延伸、输水干线管护;城乡供水工程及调蓄工程;生态修复与蓄水工程,工程措施包含新建提水泵站、节制涵闸,水系连通、蓄水工程,干线截导污工程;灌区配套等 

江淮分水岭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规划通过新建灌溉泵站取用引江济淮水源,解决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田灌溉问题新建庙岗一级泵站(灌溉流量40m3/s,拟灌溉面积60万亩;新建庙岗级站(灌溉流量10m3/s),拟灌溉面积15万亩),估算投资3.0亿元。

引大别山优质水源工程。工程主要任务是将淠史杭灌区分配给淮南市水量经大井水库输送至山南新区水厂,通过引水渠系整治,新建供水泵站和输水管道,将大别山的优质水源输送至淮南市高新区自来水厂,利用高新区供水干管与主城区供水管网的互通,改善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水质,解决淮南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供需矛盾。工程设计规模为20t/d。其中:近期供水规模10t/d,远期供水规模20t/d,估算投资6.49亿元。


 

 节水型社会建设

落实以水定需,严格把住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强化总量、强度双控和刚性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和发展布局的优化,推动区域总体节水。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节水方面,重点是解决灌区骨干工程老化失修,渠系不配套,渗漏损失严重等问题,开展田间工程节水改造。以发展绿色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对现有采煤、发电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镇供水老旧漏损管网改造,推动公共机构和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加强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


第七章 提高乡村振兴水利保障能力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农村水系连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水利保障水平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实施淠史杭灌区和永幸河灌区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面积171.6万亩,整治支渠以上渠道,修建堤顶防汛道路,新建、改造泵站、水闸等渠系建筑物,整治排洪渠。永幸河灌区现状土地面积64万亩,耕地35万亩,灌溉设计保证率75%,排涝标准5年一遇。规划20余条骨干渠(沟)进行加固清淤,对邵沟排灌站、彭岗西排涝站等2座泵站进行拆除重建,愚公分洪闸等15座涵闸及渠系建筑物进行配套与更新改造,加强量测水、信息化设施建设,打造节水高效生态灌区。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龚集灌区、泥河灌区等9个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需改造渠首工程13座,改造渠道82 km、排水沟42 km,新建渠道建筑物410座、改造290座,恢复灌溉面积5.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1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5.75万亩。实施庞岗灌区、朱集灌区等4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需改造渠首工程13座,改造渠道98 km、排水沟40 km,新建渠道建筑物125座、改造180座,新增灌溉面积4.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9.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6.6万亩。

 城乡一体化供水

农村供水保障工程。通过新建规模水厂,实施管网延伸、小型供水工程改造与扩建、深井供水工程并网,实现全市农村居民供水全覆盖;通过管网改造工程、水质监测能力建设、新建应急供水工程、主干管网互通工程等全面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水平;新建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

 农村水系连通

农村水系连通。按照农村水系布局,以县域为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防污控污、景观人文等工程措施提高防洪排涝标准,改善水生态环境、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修复

第一节 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

20m

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和提升生态功能,以问题整改为主攻点,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促进水体水质明显改善。以流域为单元,综合施策,切实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构建河湖绿色生态廊道,恢复河湖生态结构与功能。通过生态清淤、生态净化、岸线保护、河道整治、河湖滨带生态治理、水文化等措施,重点对淠河、泥河、东淝河等开展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加强湖泊保护力度,实施瓦埠湖与高塘湖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焦岗湖生态带建设,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

芍陂(安丰塘)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实施水体底泥清淤、河道整治、生态护坡改造,防护林建设,干渠生态廊道、亲水景观、临河道路建设等,建立有效的芍陂水生态保护体系,使安丰塘生态修复得到加强,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二节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水土保持建设。坚持尊重自然、预防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持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落实《淮南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

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流域为单元,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通过沟道治理、生物过渡带建设、水源保护、污水垃圾处理、乡村绿化美化和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治理凤台县、寿县、潘集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km2,水土保持预防保护35km2

第三节 河湖水系连通

采煤沉陷区水系连通。加大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力度,同步实施泥河片区、永幸河片区、西淝河片区采煤沉陷区水系治理,通过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改善沉陷区水环境与水生态,构建活力、清洁、流动的水生态系统,促进沉陷区生产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水文化。开展芍陂(安丰塘)等古水利工程修复保护,发掘治淮历史,宣传弘扬淮河水文化。

 

专栏6  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淮河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淮南主城区段)。主要包括淮干堤防达标提升,生态廊道建设,入河排污口及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进行治理,石姚段一般防洪保护区湿地建设,滨河大道建设等。

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对淠河、泥河、东淝河等开展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加强自然湿地保护,实施瓦埠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高塘湖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焦岗湖生态带建设。

采煤沉陷区水系连通工程。加大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治理力度,继续推进谢家集区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建设重点,同步实施泥河片区、永幸河片区、西淝河片区采煤沉陷区水系治理。


 智慧水利建设

完善水雨情测报系统。增设水雨情监测站点,完善水雨情监测体系,实现全市境内瓦埠湖、肖严湖、梁家湖、十涧湖、城北湖等内河湖泊水雨情信息的实时监测。

泵站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大中型泵站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泵站涵闸的启闭等运行工况远程监测及图像监控,提高整体运行调度能力。

河湖风险评估及智能监测系统。对淮河淮南段105km现状河道进行河底地形勘察,建立不同等级洪水淹没范围风险评估、预警预报系统,升级改造现有河湖远程视频监控,新建河湖、水工建筑等三维模型展示系统等。

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指挥系统。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指挥系统建设主要为升级完善信息数据中心、终端平台建设,硬件更新升级和增加备用电源,对淮南市水利信息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了解掌握水旱灾害情况和防御措施。

水旱灾害防御物资仓储能力建设。规划提升全市水旱灾害防御物资仓储能力,新建市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仓库,建成全市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调度管理系统,对全市水旱灾害防御物资统筹调度、科学管理,综合提升防洪保安保障能力。

 

专栏7  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

完善水雨情测报系统增设水雨情监测站点13分别为大涧沟2处、十涧湖2处、新应台1处、城北湖2处、梁家湖2处、肖严湖2处、泥河2处,共13处,均为栈桥式结构。

建设泵站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建设大中型泵站涵闸远程监控系统47座,其中大型泵站5座,中型泵站24座;大型涵闸1座,中型涵闸17座。

河湖风险评估及智能监测系统对淮河淮南段105km现状河道开展断面测绘,实现35km堤身监测、监控,布设监测、监控设备30台套;新建河湖、水工建筑等三维模型展示系统

建设和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指挥系统升级现有水旱灾害防御网络平台、防汛通手机客户端、淮南河长平台等软件系统,对现有中心机房硬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水旱灾害防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水旱灾害防御物资仓储能力建设。新建市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仓库,建成全市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调度管理系统。


 水利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在生态敏感区、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区域试点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思路,通过比较监测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奖励或处罚。力争实现重点区域生态补偿全覆盖。

推动产权改革。坚持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原则,全面完成规模以下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推进已划界河湖和水利工程确权工作。

开展水权试点。明确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明确各行业水资源配置方案,明确各取用水户的可用水量,发放水权证书。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在水权确权的基础上,培育水权交易市场、创新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原则,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用好用活水利投融资平台。

强化节水政策引导。一是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对节水产业的财政奖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力度,推行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重点支持水资源节约等领域,鼓励创新节水支持方式。二是积极争取有关资金,探索设立节约用水专项资金,加大取用水监测计量、节水载体创建、非常规水利用、节水改造和先进技术推广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三是推行水效标识建设,加强重点用水产品水效标识制度管理,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严格节水产品认证;创新节水服务模式,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持续开展水效领跑引领行动,树立节水先进标杆。

二节 加强水利行业监管

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加快构建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制度体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优化监督机构设置和内部配置,推进水利监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配齐现代化监管装备,为强监管提供可靠保障。力争引入社会监督,提升监管效能。

强化水行政执法。针对非法采砂领域、水资源管理领域和水土保持领域及其他涉河涉水管理,强化水法规执行及监督,维护水法规权威性、严肃性。一是加强水行政综合执法,推进水行政执法与水利行业强监管有效衔接,完善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二是制定出台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办法。制定水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持续推进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三是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持续推进河湖执法行动,落实水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任务。

强化河湖监管。一是加强河长湖长考核,促进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鼓励每位河长湖长多走一公里。二是明确河湖管控边界,加快推进划界成果上图,同步推进水利工程划界工作。三是编制好河湖规划,强化规划约束,落实河湖空间管控要求。严格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加强许可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四是巩固好治理成果,深入推进清四乱工作,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五是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探索疏浚砂综合利用,推广机制砂应用,推动河道砂石资源科学有序开发,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六是探索开展河湖健康评价。

突出水资源监管。坚持"节水优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抓取用水管控,针对水资源管控指标不清、取用水管理不严、取用水数据不实等突出问题,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抓节水载体建设,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大评估考核监管力度。

强化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监管。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库、农村饮水工程、灌区最后一公里工程,运行管理隐患多、问题比较普遍。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风险。一是加强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全面落实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逐库明确责任人、落实重点环节工作,确保三个责任人有名有实。做好小型水库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组织实施水库大坝水闸安全鉴定,开展水库降等报废,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二是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定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问责实施细则,三是加强灌区末端运行管理。深入研究灌区最后一公里管理方面的难题,进一步划清事权,落实配套工程和运行维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重点健全制度、责任、支撑保障三方面体系,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履职情况督查,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履行生产建设活动监管责任,严肃查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都能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


第十 投资匡算

根据期间水利发展和改革的目标与建设任务,淮南市水利投资共分为防洪提升、节水和水资源配置、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修复、行业能力建设等大类规划总投资614.84亿元。按水利建设主要任务划分,防洪提升工程320.68亿元,占52.16%,其中大江大河治理工程245.11亿元,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16.79亿元,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治理、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水毁修复工程12.42亿元,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工程16.16亿,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建设30.2亿元。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137.15亿元,占22.31%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程52.16亿元8.48%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103.5亿元16.83%行业能力建设工程1.35亿元,占0.22%

淮南市十四五水利发展投资表   

序号

项目分类

投资小计(亿元)

比例

防洪提升工程

320.68

52.16%

节水和水资源配置工程

137.15

22.31%

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程

52.16

8.48%

水环境整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

103.5

16.83%

行业能力建设

1.35

0.22%

合计

614.84

100%


第十 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级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规划实施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的专家咨询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规划的协调、咨询和论证工作,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二是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考虑建设需要、基础条件等因素,组织专班加快推进全局性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工程建设实施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是落实工程建设资金。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利用水利融资政策,争取加大信贷资金投入规模,用好金融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四是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工程建设四制管理,加强工程建设协调力度,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早日发挥效益。

五是强化各项监管。根据水利建设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江河湖泊、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水利资金、水行政事务等各项监管。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