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征集】关于征求《淮南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21-11-22 14:40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1122 关于征求《淮南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pdf
《淮南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草案)》起草说明.pdf
淮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草案).pdf




淮南市“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淮南市商务局

2021.11


 


    言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淮南市贯彻落实国家、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时间,也是淮南市厚植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正是我市紧抓电子商务发展新机遇,推动电子商务不断升级、创新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规划根据国家及安徽省“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淮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实际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淮南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电子商务发展的奋斗目标、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以指导淮南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

本规划范围是淮南市的行政区划范围,规划期限为2021年-2025年。

     录

 

第一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二、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二、发展优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二节  战略定位与布局

一、战略定位

二、战略布局

第三章  重点任务及工程

第一节  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电商引领

第二节  深挖品牌价值,丰富电商品牌

第三节  提升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第四节  创新电商业态,拓宽电商领域

第五节  培育跨境电商,拓展外贸业态

第六节  升级电商物流,促进协同发展

第七节  融合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

第八节  加强要素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政策扶持

第三节  深化双招双引

第四节  开展行业监测

第五节  营造浓厚氛围

 


第一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期间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十三五”以来,淮南紧紧围绕“电商淮南”工程建设,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亦简称“电商”),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和建设2020年末,全市网上零售额达到29.05亿元,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7亿元

(一)电子商务政策体系全面形成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徽省电子商务有关政策措施,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出台《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十三五”以来,共兑现电商奖补资金3000万元,农村电商工作连续四年被列入民生工程。

(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大力发展

大力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100%的行政村光纤到村、4G网络城乡全覆盖推动商贸、邮政、电商、快递等资源有效整合,建设快捷、统一、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覆盖全市邮乐购站点1076个,打通了电商进农村的“最后一公里”。寿县、凤台县电子商务县级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统计监测发展评价和考核体系,完善重点电商企业库,电商运行状况、重点电商企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全面掌握。

(三)电子商务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推进电商企业、园区建设及示范创建工作,电商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现有规模以上电商企业10个,年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3个;江淮云产业园、寿县“互联网+”产业园获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称号,入选省级电子商务服务业集聚区5家电子商务企业获省级电商示范企业称号。持续开展“四送一服”,传统商贸企业不断成为电商经营主体。

(四)电子商务经营品牌不断培育丰富

组织开展“好网货”大赛和电商产销对接会,参加省厅“三品一标”认证培训,支持品牌产品与电商企业合作,不断开展电商经营品牌的培育工作和宣传推广。电商产品涉及农副产品、轻纺产品、数码产品、文旅产品等不同行业,形成了丰富的电商产品库。入选“安徽省好十佳好网货”1个,“安徽省好百佳好网货”9个。

(五)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农产品电商企业,支持企业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邮乐网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设京东特色淮南馆、淘宝寿县馆、京东中国特产寿县馆以及邮乐购寿县馆、邮乐购凤台馆等地方特色馆,带动本地产品网上销售。2020年底,共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2个、示范镇5个、示范村36个、示范网点35个、千万企业17个、百万品牌16个。

(六)电子商务新业态不断涌现

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促进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开展“电商直播年”活动,举办首届安徽省电商直播大赛淮南活动,对电商企业直播促销活动进行奖励,大力发展直播电商。指导电子商务企业开展“醉美品牌进社区”活动,不断发展社区电商。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保障体系,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推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

(七)电子商务人才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建立市县两级电商人才培养机制,在全市范围内举办系列电子商务培训大讲堂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县域电商服务和农村电商、电商脱贫创业、社区电商电商业务培训。举办农村电商暨电商扶贫专题培训班,结合电商发展热点问题,开展社交电商、直播销售、包装设计、营销策划等培训。组织参加全省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全省农村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大赛等,以实战来加大电商人才建设力度

(八)电子商务助力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不断建设发展,开展涵盖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仓储、金融、培训等多项服务,形成“人才+平台+技术+快递物流”的特色电商生态系统带动了大批劳动者创业就业成为创业就业的助推器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与大数据等企业快速融合,建设云仓一体化物流中心,提升了物流效率。疫情防控期间,电商企业开展线上下单及无接触式配送,全力保障居民生活,为疫情防控取得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尽管淮南电子商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业集聚初具规模,但电子商务对产业的带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电子商务总体体量相比较小,市场主体实力不强,本土平台类和支撑服务类企业少,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且同质化严重,公共服务能力和集聚带动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市场活力不足,表现在新业态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境电商与工业电商需要更大发展。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对于实体经济的深度促进作用还发挥的不充分,整体的发展质量效益不高。乡镇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商应用层次和水平不高,围绕电子商务生态圈的代运营、营销、设计、包装、美工、咨询、培训、知识产权等衍生服务业不发达,产业生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电商对于传统产业组织生产方式变革和文旅资源等的带动作用仍然有限,电商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支撑能力不足,传统企业数字化创新仍处于较低水平。淮南电子商务的整体投入不足,政策的引领与导向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缺乏吸引人才的有力政策。

第二节   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一)电子商务规模增长引发高质量产业发展新机遇

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21万亿元,网上零售额达11.76万亿元电子商务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十三五”期间,淮南电子商务政策体系、整体框架与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农村电商实现了全覆盖,电子商务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产业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

(二)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扩大电商产业发展空间

当前,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万物互联和智能制造会为电子商务拓展服务载体,带来更多的个性化定制产品;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是支撑电子商务服务体验进一步提升的基础技术。在多种互联网技术的协同应用下,必将催生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淮南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大数据生态产业链逐步构建成型,在全国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方面大步向前,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国策,为淮南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先行条件和基础支撑。随着淮南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提速,基于社交网络、视频直播等为代表的新型电商消费形态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加速提档升级成为满足淮南本地及周边区域居民数字消费方式的内生需求电子商务引领消费、引导生产的作用将进一步释放。

(三)“四化”同步为电商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四化同步”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化同步”以工业化为依托,着力发展工艺品的加工制造;信息化为保障,完善农村地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等;城镇化为载体,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发挥集聚效应;农业现代化为支撑,保障农村电商所需的产品生产。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

二、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物流快捷方便

淮南市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西最长距离80.23公里,南北最长距离122.68公里。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距合肥市区95公里。境内围绕淮河有沿淮走廊,依托国道有合淮走廊,与合肥新桥机场接壤,水路空运设施齐全,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

淮南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文旅资源丰富。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高成长性产业进行培育,打造寿州古城、八公山历史文化旅游区、焦岗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以山脉为纽带的名山旅游圈、以水系为载体的秀水旅游线、以人文为依托的文化旅游带,擦亮“楚风汉韵、能源之都”城市名片。这为电商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电商平台齐全,政策体系完备

近年来,淮南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农村电商、社区电商,促进电商新业态发展,政策叠加优势明显。掌上寿州、韵到家等为推动电子商务聚焦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协同互动发展,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助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

(四)数字产业发达,工业体系雄厚

“十三五”期间,淮南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在支柱煤炭产业受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下,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依然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由2015年的331.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83.2亿元。淮南近年来紧紧抓住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机遇,信息高速公路及大数据发展平台基本建成,大数据产业、数字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20年,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7家,共有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6个。

(五)教育体系健全,人力资源丰富

淮南教育体系健全,域内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7个,其中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大量涌现,人力资源丰富。电子商务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培育了一批电子商务管理、运营和技术人才,为淮南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强大国内市场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建设,坚持以供给侧数字化为主线,以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目标,充分利用数据计算资源和基础设施优势,不断发展新型数字消费,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市场,促深化电子商务在各领域融合创新发展,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建成“创新引领、电商融合、业态涌现、要素集聚、体制健全、保障有力”的电子商务发展新高地为推动淮南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长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建设提供关键动力,为淮南市商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电商引擎,更好服务淮南战略发展大局和“双循环”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布局、政策制度保障、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数字化监管方式和治理能力,营造开放、公平、健康、规范、绿色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二)制度驱动,创新突破

着重深化落实各项政策制度改革,适应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需要,加大注入技术、人才、数据及资本要素,以创新为导向,着力解决电子商务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点带面、重点突破,推动电子商务加快提档升级。

(三)数字转型,融合促进

深入推进电子商务驱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增加基于电子商务入口带动数字化转型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供给,促进电商与农业、工业、旅游、文化、金融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四)战略衔接,协同发展

适应电子商务多维度融合发展需要,做好电子商务与农业、 工业、服务业的应用衔接,与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合肥都市圈、合淮同城化等战略衔接,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线上与线下两种渠道,高水平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5年,形成电子商务引领消费增长、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乡村振兴、牵引民生提质增效、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带动机制,网零售额超过60亿元,年均增速20%左右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20亿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亿元,建成“创新引领、电商融合、业态涌现、要素集聚、体制健全、保障有力”的电子商务发展新高地。

2035年,电子商务高度融入经济社会生活,成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引擎,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内容。

(二)具体目标

—到2025年,培育2个以上年网销额超亿元的电商强镇和1个以上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新增年网销额超千万元农村电商企业6家以上,培育3-5家以上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力争国家级1个以上

—到2025年,专业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传统商贸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100%电子商务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持续提高,电商深入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电商、工业电商不断发展,工业电商普及率超过50%

—电子商务要素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高端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基本健全,年开展培育20场次以上,电子商务相关从业人数超过5万人,网络交易监管和行业质量管控水平大幅提升,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四五”淮南市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 年

备注

1

网上零售额(亿元)

>80

预期性

2

相关从业人数(万

>5

预期性

3

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

>50

预期性

4

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20

预期性

5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

>2

预期性

第二节  战略定位与布局

一、战略定位

(一)传统电子商务的增长区

依托现有的电子商务发展主体及传统商贸经营企业,加强传统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扩大现有电子商务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对外贸易交易数量,实现市场销售额快速增长,促进传统商贸经营企业电子商务化运营达到100%。

(二)数字电子商务的示范区

依托于高新区江淮云大数据产业园、淮南智慧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和淮南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线上经济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对商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全链条进行改造和重构,创新经营服务模式,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数据存储资源和云服务。

(三)新业态电子商务的成长区

加强新零售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规范发展直播社交电商,拓宽社交电商、直播带货、虚拟实景等社交网络销售渠道,促进电商新业态不断成长。发挥文化创意在优化电商供给品质、提升品牌价值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地方文化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利用寿县古城、八公山风景区、焦岗湖等文旅资源,加快电子商务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四)工业电子商务的生长区

深化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赋能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经开区等多个专业工业园区的产业特色,利用电商平台为企业提供云采购、云销售等服务,提高工业企业采购销售的网络化、协同化、智能化、云化水平,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订单、生产、库存等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供应仓储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的精准对接、快速响应和柔性供给,建设工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生长区。

二、战略布局

充分利用淮南现有产业园区、城市空间结构以及电子商务集聚区分布现状,坚持“科学布局、突出特色、空间集聚、资源协同”基本原则,优化电子商务产业布局,打造“一主一辅两组团”“一主一辅两主轴”“一主一辅两主线”的战略布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错位、差异发展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布局。

(一)一主一辅两组团

“主组团”

以主城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主体以及寿县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为主组团,辐射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大通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整合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等高校电子商务、大数据资源,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电商支撑服务,引领全市及周边地区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与辅组团融合发展,相互渗透,逐步形成特色产业电子商务集群。孵化一批工业电商企业及服务商,着力推动工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辅组团”

依托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电商物流产业园区及企业,辐射八公山区、谢家集区,做大做强本土企业经营的各类生鲜产品、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以传统商贸业为支点,促进网络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与主组团相辅相成,着力突破县域电商瓶颈制约,健全农产品上行供应链体系,完善县域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

(二)一主一辅两主轴

“主主轴”

以田家庵区、经济开发区主要企业、园区,向南延伸至高新区、寿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至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区为主要发展轴线,坚持现有产业平台建设,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大数据、文化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辅主轴”

依托主主轴向谢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延伸,发挥现有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及企业的作用,辐射两边,形成电子商务发展的辅主轴,着力健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实现区域内电子商务与物流协调发展。

(三)一主一辅两主线

“主主线”

以电商产业发展为主主线,重点围绕电商平台与经营主体、物流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提升交易规模,打造淮南本土电商品牌,不断培育和发展社区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电商新业态,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商企业10-20个,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

“辅主线”

以电商融合发展为辅主线,重点以电子商务为发展媒介,不断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电商带动作用,继续壮大农村电商,培育发展文旅电商、大数据电商,促进工业电商不断生长,丰富电商发展内容,扩大电商经济。

“十四五”淮南市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布局图


第三章  重点任务及工程

第一节  加强平台建设,促进电商引领

(一)加速电子商务产业平台建设

支持生产制造、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生活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垂直细分龙头企业单独或联合开发自身的电商平台,发展一批销售类、服务类和跨境贸易类电商平台,重点扶持一批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本地垂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稳步推进集交易、结算、信息、物流和融资服务于一体的大宗资源性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形成皖北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商品交易中心。

(二)发挥电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依托淮南智慧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淮南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寿县“互联网+”产业园、物流园等创新平台,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鼓励发展优势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等各类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共享、协同等新兴模式发展。宣传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推广行业电子商务深入应用,促进教育、培训、医疗、文娱、旅游等服务领域电子商务发展。

(三)促进传统商贸企业电商化

借助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形态向现代专业商业贸易中心转型,逐步向研发、设计、电子交易、展览展示、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等一体化展示交易中心升级,并积极扩大市场服务范围,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全球市场转变。进一步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快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进信息中心、检测中心、结算中心、安全监控中心、废弃物处理中心等建设。

专栏1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程

1.重点推进淮南智慧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淮南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寿县“互联网+”产业园、淮南跨境电商产业园、淮南市快递物流园、淮南市邮政物流园等本地平台建设

2.依托大通工业园区电商创业园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积极拓展园区发展规模和层次,将园区运营面积扩大到5万平方米以上。培养电商企业(本土电商占比达到一定比例)100家以上。支持生产制造、生活消费品等行业和领域垂直细分龙头企业单独或联合开发自身的电商平台,重点扶持一批产业链带动作用明显的本地垂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3.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入驻设立功能性区域中心,着力吸引国内外成长性好的平台入驻。依托地方特色产业资源,不断深化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开展创新合作,升级产业带,鼓励本地企业集体入驻,快速形成网上集聚效应。 

第二节  深挖品牌价值,丰富电商品牌

(一)深挖传统老字号品牌价值

传承和保护具有淮南特色的老字号品牌,积极深挖八公山豆制品、淮南牛肉汤等传统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做大做强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文化附加值。探索“互联网+品牌”创新战略,扩大淮南老字号品牌的美誉度,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老字号餐饮、专业市场品牌。2025年,力争“安徽老字号”品牌企业达到20家以上。

(二)不断培育丰富本土商业品牌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对新认定国家驰名商标(商号)、中国名牌的本地商贸流通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将现有的品牌扶持政策覆盖到商贸流通领域。鼓励淮南市本地品牌实施或扩大连锁经营,提高规模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商贸领域新认定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5家以上。

(三)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

持续优化商业发展服务环境,积极引进具备独特品牌价值和先进品牌运营模式的国际知名商业企业品牌、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加大力度支持国内知名品牌发展,为名特优商品进入淮南市场搭建平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借助“走出去”平台,拓宽商业合作渠道,加强培育国内外顶级品牌代理商、经销商,全面推动淮南市商务品牌化建设。

(四)发展品质电商助力消费升级

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推动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拓展。鼓励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体验馆,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健身旅游融合,发展品质电商助力消费升级。扩大电商产销对接会,支持品牌产品与电商企业合作,推动品牌培育和宣传推广。组织参加“好网货”大赛,不断增长“安徽省百佳好网货”数量。

专栏2  重点品牌保护和培育工程

1.传承和保护具有淮南特色的老字号品牌,深挖八公山豆制品、淮南牛肉汤等传统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加大对“益益、聚红盛夏集贡圆、一品香”等老字号品牌保护,在资金、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

2.加快培育丰富西商农商城、花鸟鱼虫市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一批具有资金雄厚、模式先进、高成长的地方品牌。在农副产品、智能装备等本地优势产业领域培育知名的商业企业品牌和品牌产品,在教育培训、旅游休闲等领域培育服务品牌。

3.瞄准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聚焦知名餐饮品牌、商业设施运营品牌企业、商业策划品牌企业等,加大力度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入驻,力争“十四五”期间,引进10家以上重点商贸企业项目,壮大一批地方品牌。


第三节  提升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一)提升乡村电子商务振兴能力

进一步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成果,培育龙头型农村电商企业,打造高质量农村电商名优品牌,发展电子商务特色小镇。落实“新基建+”行动,合理布局、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农村电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网络品质与服务功能。

(二)推动内容电商等向乡村普及

积极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应用,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为本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赋能,帮助农村优质农特产品、滞销农产品线上销售,助力乡村振兴。将大数据与农产品流通相结合,帮助农村新型市场主体精准定位,推进订单生产、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

(三)健全农村电商服务及物流配送体系

完善市、县、乡(镇)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发展农村物流统仓共配,到2025年,“进村快递”普及率达100%。加快县域及农村快递物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动植物检疫体系、安全追溯体系、质量保障和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专栏3  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工程

1.加强经营主体建设支持龙头企业扩展农村市场,引导集聚发展,到2025年,农产品上行超千万的电商应用主体超30家以上。

2.依托“江淮云”大数据平台,统一整合市县镇乡村的名优特产、特色食品、手工艺品、乡村旅游等资源,推进“淮货网上行”打造“淮货优品”电子商务平台,到2025年,力争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20亿元以上。

3.建立健全农村电商体系。围绕品牌、人才、资金等要素,加快完善农村电商体系。充分发挥各县区特色农产品资源,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一批农村网商经纪人、一批农村电商示范基地。

第四节  创新电商业态,拓宽电商领域

(一)不断创新促进电商新业态发展

发挥电子商务对价值链重构的引领作用,鼓励电子商务企业挖掘用户需求,推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发展远程办公、云展会、无接触服务、共享员工等数字化运营模式,不断提升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电子档案、电子面单等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水平。探索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生鲜社区等新模式的应用,促进新零售新业态推广,建立新零售生态圈。

(二)加快电商服务业产业聚集

以双创孵化器、创客空间为依托,加快电商服务业主导产业的聚集,带动电商行业高端化发展,打造电子商务服务业新的增长极。引导传统电子商务平台拓展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加强与内容提供商、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商之间的开放合作。支持探索“互联网+会展”线上线下结合的会展新模式,拓展淮南豆制品展销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地方特色商务活动线上发展空间。

(三)着力培育本土电商直播企业

鼓励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本土直播机构,推动直播电商在商贸领域深化应用。支持有实力的电商企业和直播平台参与我市产品、品牌和企业资源的整合,开展农产品产地直采直播,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上行。借助直播平台,开展电商产业发展基础摸排工作,挖掘限上电商主体,支持餐饮企业、零售门店主动拓展线上市场,推动传统企业探索和尝试数字化转型。

专栏4  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工程

1.依托安徽淮记食品有限公司等电商直播企业,结合淮南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开展电商直播活动,重点推介淮南本地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促进电商直播活动不断繁荣发展

2.积极引入专业化社区电商企业,整合社区现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集网购快递、教育医疗、家政养老、餐饮娱乐和生鲜、家电、家具配送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3.开展“电商直播年”活动,鼓励县区利用淘宝直播、抖音直播等直播平台销售产品。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等各类直播助销活动。持续举办安徽省电商直播大赛淮南赛区选拔活动。

第五节  培育跨境电商,拓展外贸业态

(一)加快发展跨境及海外电子商务

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培育,为跨境电商提供网店建设、报关报检、结汇退税、海外仓储和境外商标注册等综合服务做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对接合肥自贸区,鼓励电商行业建设跨境及海外电子商务园区或加入境外经贸产业园区,完善跨境电商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持海外仓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打造完善的跨境电商产业链。

 

(二)不断拓宽跨境电商发展方式

鼓励发展行邮方式的跨境电子商务直邮出口,加快发展大宗物流方式的跨境电商备货出口业务,依托大数据分析海外市场需求进行备货,根据网上订单直接从海外仓配送给消费者。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打通面向境外消费终端的地方商品营销渠道,提高自主品牌的网上销售比重。积极吸引国际电商平台及优秀电商企业、人才进驻淮南,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境外投资生产、销售当地适销对路的商品。

(三)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

引导现有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仓储企业及社会资本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传统货代、国际物流等企业拓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业务,引导海外仓提升服务功能,拓展统一采购、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业务,完善物流服务。逐步拓展海外货运航线,加强与省内外公共海外仓业务对接,引导更多的优质海外仓为我市企业提供服务。

专栏5  跨境电子商务培育工程

1.依托田家庵区安成经济开发区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发展跨境及海外电子商务,鼓励引导专业市场经营主体借助电子商务创新交易模式,培育新型市场业态。依托本土豆制品、牛肉汤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制造企业,申报跨境电子商务资质,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领军企业,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

2.积极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和成熟经验,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生态圈。鼓励各县区、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立“众创中心”、“本地化服务中心”等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平台。

3.依托淮南清科晖农“一园二平台”项目,培育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对接合肥自贸区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报关清关、交易结算、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企业,发展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中转集配货等相关物流产业功能,支撑服务跨境电商发展。

第六节  升级电商物流,促进协同发展

(一)建设一批智慧高效物流园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创新管理、规划引导为抓手,重点建设和培育若干布局集中、用地集约、功能集成、服务配套、特色鲜明的智慧高效物流示范园区建设和完善具有物流信息资源配置、供应链管理服务、政府服务融合等主要功能的开放性、通用性、标准化公共平台,逐步实现货物配载、信息交换智能化。

(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

鼓励企业整合社会存量资源,大力发展分布式区域物流配送中心,积极探索城市共同配送、众包物流、社区自提等电子商务物流新模式支持社会化、信息化、智能化、国际化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及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电商物流体系。鼓励骨干快递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健全仓储、冷链、运输、供应链管理等能力,加快向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

(三)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完善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数据保护、开放共享规则,整合共享上下游资源,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无缝衔接,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加强系统互联和业务联动,共享共建数据。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在电子商务在快递物流领域应用,鼓励实现物流公共数据平台供应链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推广电子商务物流标准规范,指导行业协会开展贯标工作,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水平

专栏6  电商物流协同发展工程

1.积极谋划淮南市高新区物流产业园,加快打造成为城市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城乡物流配送交换枢纽。推进八公山镇豆制品冷链物流园、寿县互联网+物流园、淮南农副产品物流园、毛集冷链物流产业园、凤台县西商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一批园区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能级。

2.大力支持传统批发市场智慧化建设与改造升级,建设田家庵现代化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一批集贸易、展示、物流、科研服务等为一体,融合线上、线下营销互联网+”智慧批发市场。

3.推进楚都建材大市场、皖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批发市场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逐步完善市场的信息、结算、价格等功能,建立电子报价、信息发布、结算和物流配送体系,提高批发市场信息的集中、处理和传播能力。

第七节  融合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

(一)加快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积极依托中移动大数据中心等大数据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商贸领域的应用,加快培育和建设“智慧商店”、“智慧商区智慧商街,打造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突出、产业生态一流、创新应用广泛的智慧商务城市。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企业开放数据资源,引导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市场拓展、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

(二)加强与文旅、医疗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淮南市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及产业发展特点,大力发展都市近郊休闲旅游、科技体验旅游等,延伸旅游消费链条,扩大餐饮、零售、酒店住宿及体验消费。发挥文化创意在优化电商供给品质、提升品牌价值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地方文化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鼓励电商企业采用淮文化进行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的设计。开展“智慧医疗”远程会诊服务模式,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

(三)鼓励工业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电子商务赋能传统产业,鼓励工业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强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原材料供应商、分销商、仓储和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无缝集成,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的柔性生产,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资,通过产业数字化培育新的发展动能。

(四)引导电子商务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指导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健全绿色运营体系,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设备推广应用,加快数据中心、仓储物流设施、产业园区绿色转型升级。加强上下游联动,协同推进塑料包装治理和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快推广应用标准化物流周转箱,促进企业应用覆盖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环节的绿色包装标准体系,促进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大力发展和规范二手电子商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专栏7  电子商务融合产业发展工程

1.加快建设江淮大数据中心淮南市子平台,统筹推进各类数据归集汇聚。加快推进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探索建立规范的数据市场化流通、交换机制,依法合理开展数据交易和服务。完善产业园区、孵化器等平台载体建设,优化电商营商环境,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利用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包众创、个性化定制发展。

2.围绕“红色、生态、民俗、康养”四大主题,以电子商务为融合媒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