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返乡政策】淮南市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发布时间:2022-01-11 16:24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情防控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2022年元旦、春节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繁重。为精准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确保全市人民群众度过健康平安的节日,现就有关工作通告如下:


一、人员流动安全有序


1.加强人员出行管理。提倡在淮过节,非必要不离淮,非必要不出省,尽量避免跨省区域流动。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区)。确需前往的,需提前向所在单位及社区(村)报备,途中做好个人防护。


2.加强返乡人员管理。倡导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淮南籍人员就地过节。确需返淮的省外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淮后立即向社区(村)、酒店报备,积极配合做好信息登记、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相关防控措施。我市已在淮南高铁南站、高铁东站、淮南火车站、寿县高铁站、凤台高铁站以及淮南长途客运总站设置了免费核酸检测采样点,为省外返淮人员提供免费核酸检测服务。


3.加强重点人员管控。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淮人员,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提前向目的地社区(村)、酒店或单位报告,抵达目的地后配合落实医学隔离观察、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高风险工作岗位人员不建议来淮,确需来(返)淮的,应脱离高风险工作岗位满14天,且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积极报备。强化公共卫生监督员的工作职责,落实重点人群“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4.强化高危人群管控。发热病人、健康码“红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得出行。严格境外来(返)淮人员集中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对隐瞒病情,瞒报、谎报个人行程信息,可能造成疫情扩散传播隐患等严重后果的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二、重点环节防控到位


5.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非必要不举办各类大型会议,提倡采取线上形式举办。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得擅自举办大规模集聚性会议和活动,必须举办的不得超过50人,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倡导市民“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倡导家庭聚餐不超过10人。


6.加强旅游景区、公共场馆等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全市各旅游景区、影剧院和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场馆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


商超、农贸市场、交通场站、公交车、餐馆、学校、建筑工地、民政服务机构等公共场所要严格扫码测温、一米线、通风消毒、佩戴口罩等措施。酒店、宾馆落实住宿人员双码(行程码和健康码)查验制度,严格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7.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减少聚集。如出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如实告知近期旅居史和相关接触史,且始终佩戴好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两节”期间市民在置办年货时,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进口冷冻食品和进口水果,不从中、高风险地区网购物品,强化“人物”同防。


8.积极接种疫苗。符合接种新冠疫苗条件未接种、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程序和未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市民,主动接种疫苗,降低自身感染和发病风险,共同筑牢免疫屏障。


四、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9.落实单位(场所)主体责任。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要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公共卫生监督员的工作职责,落实“四早”,科学精准防控,不得在现行防控政策基础上擅自“层层加码”。


10.落实社区管控责任。夯实四方责任,细化责任分工,加强社区与属地卫生、公安等联防联控协调沟通,基层网格员摸清辖区人口底数,落实辖区人员排查管控、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清洁消毒等防控措施。


以上措施自通告发布之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


让我们团结一心,慎终如始,共同守护淮南市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为建设“平安淮南、美好淮南”作出贡献。

 

市、县区疫防办电话


市疫防办0554-6640051

田家庵区疫防办0554-2680217

谢家集区疫防办0554-5616720

八公山区疫防办0554-5617730

大通区疫防办0554-2519353

潘集区疫防办0554-4971271

毛集实验区疫防办0554-8272364

高新区疫防办0554-6629827

经开区疫防办0554-6801253

寿县疫防办0554-4021823

凤台县疫防办0554-8682667


淮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应急综合指挥部

2021年12月31日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