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25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2-09-19 14:52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夏维奇代表:

您在人大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第0255号《关于加强基层干部赴沪苏浙交流培养 提升乡镇(街道)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建议》收悉,我市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在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基础上,从突出实干导向、提升能力素质、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激励保障等关键环节入手,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

一、基层干部赴沪苏浙交流培养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重点工作和重要产业,建立健全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统筹选派优秀基层干部赴沪苏浙地区开展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增长才干。2021年以来,市级选派53名优秀年轻干部赴沪苏浙地区、合肥市辖县区(园区)、省直机关和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跟班学习或实践锻炼,各县区选派71名基层干部赴江苏、浙江等先发地区跟班学习,学习借鉴沪苏浙地区先进经验。

二、提升基层干部工作能力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着眼提高“七种能力”工作部署,加强统筹,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履职尽责能力水平。一是干部结构不断优化。我市所辖的90个乡镇(街道)现有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0.6岁,年龄结构得到较大幅度优化;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达85%以上,学历结构呈现两升一降的良好态势;性别、民族等结构性干部配备均达到省委关于换届工作的要求。二是干部教育基础不断夯实。在市委党校青干班、科干班、区中青班、乡镇(街道)党政正职进修班等班次选调学员时侧重选择乡镇(街道)干部,加大调学力度;各县区先后举办了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培训班、乡村振兴培训班等班次,对乡镇(街道)领导班子进行全员培训,助力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三是针对部分科级干部长期在市直、县区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岗位历练的情况,择优选派56名优秀年轻专业型干部赴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挂职锻炼,接地气、经风浪、增才干,并通过其专业背景、业务素养等优势助力基层一线开展工作。

三、基层干部区域性流动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我市健全完善“选育管用”工作机制,加大培养储备发现力度。一是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落实“六选六不选”要求,综合考虑人选年龄、专业、经历等需求和工作表现、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加大基层乡镇(街道)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力度。今年以来,提拔6名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树牢鲜明导向,凭实绩用干部。二是以集中换届为契机,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坚持任职回避和一票否决等制度,注重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选配熟悉党的建设、“三农”工作、依法治理等专业型干部。三是考虑区域和部门协调发展的需要,大力推进干部的交流轮岗,加强乡镇(街道)与区直部门双向交流、乡镇(街道)内部交流,使班子成员的专业、知识、年龄结构合理搭配、优势互补,激发领导班子的活力,确保整体功能最大化。2021年以来,各县区共交流乡镇(街道)干部342人次。四是拓宽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晋升渠道。对现有乡镇事业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中累计工作满3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对在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学士)以上学历(学位)高校毕业生 ,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而相应岗位无空缺的,可先聘用再逐步消化,聘用后5年内只能在乡镇事业单位之间流动。

乡镇(街道)是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线,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下一步,我市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学习贯彻《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及省实施意见,扎实推进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等“五个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意见》精神,以《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20条措施》为抓手,大力发现储备、全方位培养锻炼、大胆选拔使用优秀基层干部。

三是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干部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具体措施的通知》,高质高效落实各项举措,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加大从多领域选派优秀干部人才赴沪苏浙地区交流学习的工作力度,依据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扎实开展各项培训。

 

回复类别:A类

联系人:马友竹

联系电话:0554-6678417

 

 

2022年9月16日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