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民支援渡江战役
1949年春,安徽全省人民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鼓舞下,积极投入了渡江战役支前运动,为渡江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月,渡江战役支前后勤工作开始启动。2月8日,华东局决定华中支前司令部与江淮支前司令部合并为华东支前司令部。支前司令部设在蚌埠。同时,在蚌埠设立调运总站,负责调运在豫皖苏征集的军粮。2月14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在蚌埠召开会议,制定《关于我军南渡的支前计划》后,党政军民全体动员,积极做好支前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大军渡江,皖北人民宁肯自己挨饿,也要把家里的粮食尽量拿出来支援大军渡江。经过桐城的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和第五兵团,连同随军南下的干部。家属,共30万人,所需粮食500多万斤,均由桐城筹集供给。据不完全统计仅江淮和皖西两地共提供粮食1.5亿斤。各地为部队做了大量军鞋,仅皖西舒城等3个县市就做军鞋5万双。江淮被服厂为部队赶制军衣4万套。蚌埠宝丰面粉厂为部队加工面粉110万斤、马料130万斤,该厂修理部还为部队装配步枪1000多支。合肥市动员人民群众投入支前运动,共转物资5125万斤,转运伤员8500人,装卸物资2亿多斤。
皖北各地动员数以万计民工,组成抢修大队,配合解放军工兵部队抢修津浦铁路蚌埠至宿县段和蚌埠淮河铁桥。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就修复了210公里的铁路线。淮河铁桥一时无法修复,民工们就用蚌埠群众支援的600余艘木帆船和部分驳船,在淮河上架起7座浮桥。在浮桥上通过的汽车就有3300多辆,炮车2000多辆,马车24240辆。
据统计,无为县共征集5000多条船,2000多名水手支援渡江作战。枞阳县集中了大小船只1956条。怀远县动员船只1073条,水手2416人。望江县动员船只250条。宿松县动员船只1077条,水手2001人。
在渡江战役中,皖北人民共出动常备民工和临时民工297万人次,担架1.5万副,修理铁路210公里、公路1600公里,支援粮食18万吨、柴草3.6万吨、大小车辆9.8万辆、船只1万艘。
在解放军强渡长江中,船工们冒着生命危险奋勇前进。无为县民工中涌现出特等渡江功臣王德金,一等功臣马毛姐等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37人,四等功臣499人。马毛姐是一位年仅14岁的小姑娘,在敌军密集的炮火中,她同哥哥一起,把第一批渡江战士送到长江南岸,在返回途中,又抢救了被击翻在江面的两条船里的解放军战士。
为了策应大军渡江,皖南党组织、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初,中共皖南地委就对策应大军渡江作出了周密部署,要求沿江工委完成“直接迎接大军渡江任务”。2月,沿江工委作出了《为紧急完成迎接大军渡江任务的决议》要求沿江各级党组织重点做好江边、党群、武装、财粮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皖南党组织和沿江支队密切配合渡江先遣大队在皖南开辟工作。4月6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选调300余人,组成先遣渡江大队。先遣大队登陆后,很快与中共繁昌县委、沿江支队南繁芜总队及中共南陵县地方组织、地方游击队会合。先遣队胜利完成了对敌人江防及纵深守备力量侦察等重要情报及时发往江北指挥机关。
4月11日,中共皖浙赣工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大军渡江前夕,各地区应立即将武装集结于机动位置,截击撤退的国民党军队,开展广泛的对敌政治攻势,号召国民党官兵主动起义。20日,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5300余人起义。23日,人民解放军苏浙皖赣边区司令部发布命令,要求各地武装立即配合解放军歼灭各地国民党军队。
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迅速向南挺进,安徽全省获得了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