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向“新”而行 发展向“高”攀登

发布时间:2024-02-19 09:16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淮南煤化工园区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做好“煤头化尾”文章,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产业向“新”而行 发展向“高”攀登


图为淮南煤化工园区产业蓬勃发展。 记者 张 越 摄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新春伊始,记者来到位于淮南煤化工园区的淮南赛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目前,设备已安装了90%以上,计划2024年3月底正式投产。我们先行生产电池电解液主原料,后续生产电池电解液,预计年产值60亿元以上。”淮南市赛纬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波告诉记者,企业选择投资淮南煤化工园区,既是因为园区营商环境好、办事效率高,也是因为园区布局了中安联合、金宏、普碳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循环低碳经济产业链。

产业兴则园区兴,园区兴则经济强。2023年以来,淮南煤化工园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围绕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做好“煤头化尾”文章,推动基础化工强链、精细化工延链、化工新材料补链,实现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化,打造安徽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目前,园区投产企业10家,规上企业10家,高新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拥有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企业研发中心1家、省产业创新研究院1家,获评安徽省新材料产业十强园区。

坚持向“新”而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循环产业体系

园区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精,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以产业链关联为纽带的产业集群,打造“低碳园区”。以中安联合为龙头,锁定“固碳”新技术,引进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碳捕集综合利用等项目,构建中安联合二氧化碳(碳排放)→淮南金宏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碳捕集)→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碳利用)→赛纬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碳产业链延伸)的循环低碳经济产业链。

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循环产业体系。园区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施行了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企业间实现了物料互供循环。目前,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生产的乙烯、副产碳五可作为安徽嘉玺碳四碳五综合利用及苯乙烯项目的原料,安徽嘉玺的苯乙烯可输送给淮南舜天公司生产树脂,安徽嘉玺的副产氢气供应给中安联合作为甲醇生产的原料,中安联合同时向安徽嘉玺提供工业用气体等,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园区发展奋力向“高”攀登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打造创新研发平台。2023年,园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远达、嘉玺、摩纳珀里等企业成功申报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舜天公司成功申报省企业研发中心,远景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成立纳米农药制剂联合实验室。园区联合中安公司成功获批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全省唯一的化工中试基地,目前已落户企业2家;依托中试基地建设,同步谋划建设博士后工作站,为高端人才科技研发提供平台空间。

强化科技意识服务,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园区积极向上级申请科技项目资金,组织科技企业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培训,指导企业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在岗职工技能提升等活动,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目前,中安联合创建了3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安徽嘉玺荣获“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淮南赛纬EC车间荣获“安徽省工人先锋号”。

强化人才保障,服务企业发展。园区联合淮南联合大学成功申报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淮南新材料产业学院挂牌,采取“2+1”培养模式,首期近400名新生入学。开设“新材料大讲堂”,第一讲主题为“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打造园区干部、企业员工的“充电站”。加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2023年完成培训300余人次。通过打好“组合拳”,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支撑。

记者 朱庆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