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奋力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发布时间:2022-08-12 11:02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淮南市奋力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依托,不依赖!专一,不单一!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长度究竟能延续多久?这道难题始终考验着淮南。

做“春蚕”还是“蝌蚪”?专家们曾形象地将资源型城市的命运总结为“春蚕型”和“蝌蚪型”。“春蚕型”城市就像春蚕作茧、丝尽而亡,整体搬迁。“蝌蚪型”城市则像蝌蚪跳上岸,摆脱对资源的依赖,蜕变成“青蛙”,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此上,淮南愿为“蝌蚪”,转型发展!而近些年的“淮南探索”“淮南实践”“淮南突围”也证明了这一点。

值得一提是,去年9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报告题为《坚定不移转型发展 坚持不懈鼓足干劲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其中,作为关键词,“发展”出现160次、“产业”出现85次、“转型”出现33次。足见,转型的路,坚定走下去,发展就能有出路;坚实走出来,淮南才能有未来——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硬支撑!

找准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条路

2013年,国务院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淮南被列为141个成熟型城市之一。

按照《规划》要求,淮南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近10年,一直想招儿、一直努力着,有挫折有经验、有变化有成绩——从煤电化三大基地傲视群雄,到煤电与非煤产业齐头并进,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871.9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457.1亿元,跨越6个百亿台阶;战新产业产值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省前四位。2021年,淮南规上非煤电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49.7%,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19.9%提升至28.5%。

从一座山峰攀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首先要穿越一个非理想状态的“峡谷”。这是新锐经济学家凯文·凯利《新经济新规则》一书中的观点。他的这个比喻,很契合当前淮南转型发展。

那么,淮南将如何穿越“峡谷”,进行新的攀登呢?

先看“非理想状态”:煤电产业增加值占淮南工业经济总量在70%左右,如果说煤电辉煌是引以为傲的一面,那么“煤电独大”也是转型发展中难免焦虑的另一面。

再看“更高的山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淮南被赋予“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的定位;淮南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要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淮南必须依托但不依赖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受煤电市场影响较大”等突出问题;从思想上彻底摆脱“路径依赖”;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新机遇、拓展新平台”。

于是乎,经历过6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淮南市于2021年5月再次开展“高质量发展,我们怎么干”大讨论,凝聚破除思想桎梏的力量,提振全面转型发展的干劲。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淮南加速度。并对此进行了具体部署,仔细看可以发现,这五个方面都是掣肘淮南发展、影响淮南形象的突出问题,也是淮南需要穿越的“峡谷”。

大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淮南转型发展进入新征程、新境界。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片林

在“五大攻坚行动”中,产业转型居首。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决破除资源依赖思维定势,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为重要支撑,把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这一要求,道出了底线如何守,新路怎么走。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多元支撑,打造淮南未来的顶梁柱、硬实力和话语权。

——传统产业向质而行,磨砺出一往无前的转型之勇。

“不拥抱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等于灭亡。”近年来,这样的话语在很多产业广为流传。在此快车道上,淮南传统产业遇到了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数字化提质增效的赋能力量不容置疑,转型刻不容缓;其二,绿色化转型究竟“怎样转”“转向哪”?

对此,市委书记任泽锋指出:“推动‘煤电化气’等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坚持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做强存量、扩大增量,全力打通煤电化气产业链路径。”

跨淮河、入平原,潘集电厂一期项目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是安徽省第二批“煤电联营”重点推进项目,建成投产后,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电力权益规模将达到1673万千瓦。

如果说,煤电联营实现了“强筋健骨”,煤气联动则是实现了“扬煤吐气”。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把天然气产业作为战略发展新方向。去年12月20日,由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芜湖长江LNG船舶加注站完成了“新长江26007”LNG动力船加注作业,标志着全国内河首座岸基式LNG加注站建成并投入试运营,“气化长江”迈出实质性步伐。

从黑色煤炭到白色颗粒……走进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现场,记者惊叹于淮河岸边“煤制聚丙烯”“煤制聚乙烯”的诞生,这些白色颗粒被广泛运用于家电、汽车、电缆等众多领域。

煤电联营、煤气联动、煤化联产,淮南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全力打造煤电化气千亿产业链,为转型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新兴产业从新而动,蓄积起锐不可当的转型之势。

判断一座城市产业的竞争力,要看当下表现,更要看它定义未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蕴含在创新发展中,体现在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里。

淮南制订出台《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绿色食品六大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布局。

统计数据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5.5%提升到25.9%。

同时,抛开数据,从企业层面观察,那些可见的进步和丰硕成果,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战新产业的竞争力。

近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对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三板”挂牌申请作出批复,同意其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此举意味着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淮南市第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截至目前,淮南共有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上市(挂牌)重点后备企业10家,为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2021年5月8日,安徽省首台本土制造的盾构机“凯盛一号”在凯盛重工有限公司下线,填补了我省重大装备制造业在该领域的空白。

园区升级,平台赋能!依托淮南经开区、淮南高新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园区、寿县新桥产业园区等产业平台,打造‘链式经济’,打造产业集群。

去年,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入选年度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从淮南东华特装公司定制LNG气瓶,从安徽德力克公司采购汽车底盘铸件,从淮南通霸公司采购蓄电池……2020年,陕汽零部件企业配套总额达6000万元。以陕汽为龙头,淮南经开区和市产发集团投入20多亿元,建设了绿色智造产业园、清洁能源零部件产业园,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聚于此。

点燃加油干事创业一团火

“抓产业必须提升能力”“抓产业必须转变作风”“抓产业必须摒弃形式主义”……“五大攻坚行动”推进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用了20多个“必须”强调狠抓产业转型发展的责任感。

作答产业转型,淮南以思想解放、精神提振、作风改变解开难题。

产业集聚发展无非两种途径:除了要培育,就靠招商。

2021年12月,淮南市召开首届转型发展大会,与长三角区域、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集中签约62个项目,投资总额536.07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文旅等产业。

自去年9月开始,淮南创新举办了8场“政重企事”圆桌会议,从打造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并联审批、企业诉求办理等领域,破解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推进双招双引,为产业转型发展铆足后劲。

去年4月,淮南出台了《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1版》,并提炼出88条改革提升举措,包括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报建、获得电力等20个方面内容。新版方案,与此前更多是“跟随”与“补缺”相比,这次提出的口号是“率先”。

从考察到企业落地仅用13天,完成登记注册仅1天,淮南实行全程代办行政审批,让安徽贝可科技有限公司体验到一站式服务的便利快捷。企业负责人陈乐告诉记者,深圳市商业显示产业促进会在淮南成立分会,吸引了珠三角近20家商业显示研发制造企业落户,新型显示产业园正式投用。

多处发力,一个指向——让淮南的发展环境“经得起比较,经得起打听”,为开放招商、项目落地赢得更大空间。

聚力产业转型,淮南凝聚起磅礴之力,长风在手,驰而不息……

记者 张 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