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发展开新局 稳中向好展新姿

发布时间:2023-01-18 09:20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回首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淮南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经济企稳向好经历重大考验,“五大攻坚行动”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打造“三城三地”,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抓实体,优环境,加压奋进推动经济稳增长

一组数据见证了淮南全力应对疫情冲击,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铺陈下一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动人画卷。

2022年,我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0个、总投资1190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260亿元的航天锂电池、总投资106亿元的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2个100亿元以上项目,实现了百亿级重大工业项目“零”的突破。总投资68亿元的中环中清光伏装备制造项目从开工到一期投产仅用100天,拼出了淮南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等活动,全市“为企服务”平台解决各类问题1.6万件,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3亿元,新增“四上”企业329家、市场主体4.1万户。积极向上争取,获得中央预算内和省级补助资金14.1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80.1亿元,10个项目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市本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居全省第2位。

二产扩量提质增效成果丰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设立24亿元产业投促基金和1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336万平方米。坤泰集成式混合动力双电机等210个项目开工建设,睿欣产业园等238个项目加快推进,陕汽新能源重卡等73个项目建成投产。

三产“锻长补短”扎实推进。积极开展“皖美消费 乐享淮南”等系列活动,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1家、限上商贸单位120家。田家庵区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综合创新试点区。

2022年,预计我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左右。

抓改革,增动力,多点发力激发经济新活力

新年伊始,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推进涉及公积金类业务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无纸化”工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和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同签署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保密协议》。该协议的签订实现了群众办理公积金抵押登记和公积金提取业务“零跑腿”的目标,解决了从前住房公积金职工办理贷款抵押业务和提取公积金时需到不动产登记窗口排队办理的情况,可以在公积金窗口实现一窗受理和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材料进一步精简,业务办理时间进一步缩减,实现了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取业务和不动产登记无缝对接、“一窗服务、一次办结”的目标。

大胆“创”新,激发“活”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是实现淮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2022年,我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登记“一网通办”省级试点、“灵活用工”平台经济服务和监管省级试点落户淮南,“最多跑一次”事项时限压缩89.3%、居全省第一方阵。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为企优环境排名进入全省前列,城市信用排名居全国第30位。国资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市交控集团、淮粮集团先后组建运营,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立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市科创公共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社会研发投入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一位、第四位。中国电科八所光传输助力“问天”“梦天”实验舱发射。建成全省唯一大数据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获批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

抓投入,惠民生,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

一座幸福之城,需要有鲜明的民生底色。我市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投入力度,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022年,我市民生支出24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0%以上。启动实施创业淮南行动,发放创业贴息贷款6.5亿元,开发各类就业岗位1.3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新增婴幼儿托位5388个,新改扩建中小学278所,幼儿园延时服务、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双减”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数占比全省第1,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数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17倍。

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发放保障资金7.9亿元。10项暖民心行动、64项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全部完成。整治提升城乡菜市场39个,15个口腔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物业+养老”服务试点,建成老年助餐食堂(助餐点)551个、老年学校689所。

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的综合体现。我市大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基本建成安置房5087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投用6963套,改造老旧小区169个,共惠及居民4.8万户。大力推进“难安置”、保交楼工作,解决9427户群众住房问题。持续完善公共配套,市文化艺术中心、奥体公园等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化解并投入使用,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淮南卫校新校区、花鸟虫鱼市场等项目建成投用。

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7.1个百分点,人民公园、龙湖景区等5个公园实现提档升级,新增街头游园10个、健身场地183个。新增停车泊位2.45万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879个,新投用新能源公交车300辆,成功创建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高标准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改造老旧排水管网80.9公里,完成9处城市内涝点整治,改造燃气管网137.2公里,实施电网改造项目220个、惠及居民6.6万户。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赶考路上,实现农业农村新发现。抓好乡村振兴是一道需要用心答好的“必答题”。我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财政投入涉农资金21.6亿元。“两强一增”行动深入实施,粮食总产321.3万吨,实现“十九连丰”,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1%,新增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26个。

乡村建设行动有力有效,改造农村危房372户、农厕1.12万户,建成“四好农村路”511公里,8.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8个。农村改革持续深化,组建安徽农管家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成立全国首家农业大托管人才智库,全程托管面积超180万亩,全年带动10万农户户均增收2600元,“全国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的改革品牌更加响亮。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淮南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日益凸显的区位交通、历史人文、丰富资源、发展空间等优势条件,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

记者 周莹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