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担使命 奋勇争先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2-11-28 15:03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淮南高新区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今年1至10月,淮南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7%、高新技术产业增长34.6%、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2%、进出口总额增长83.5%;净增“四上”企业27户,净增6户新建新投产工业企业,居全市第一;新增民营企业812家,同比增长60.8%……

一组数字,见证发展。今年以来,淮南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聚力聚焦,壮大新兴产业

淮南高新区对标市委六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锚定大数据、新型显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延伸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大数据产业聚焦“两园、两中心、多平台”,推进大数据基地建设。今年以来,先后引进淮南软件信息与制造产业园、白山云盾服务全球中心、北斗时空信息大数据应用等大数据重点项目13个。大数据基地在省级考核中较上年提升6位次。新型显示产业按照“建园、强链”思路,建成一期、二期新型显示产业园共65万平方米,在建三期28.8万平方米,计划开工350亩四期产业园,全力打造智能终端显示生产基地。2022年招引11家新型显示企业,总投资102亿元,累计入驻企业达31家。总投资65亿元的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制造项目顺利签约落地。新能源产业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总投资55亿元的淮南创维商用车、总投资18.9亿元的创源动力科技项目,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推进万泰电子、中车瑞达等重大项目建设。中电科八所成功申报安徽工业精品,万泰电子获批2022年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并实现新三板挂牌,中车瑞达获批2022年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新增3家,累计达27家。

创新驱动,澎湃发展动力

淮南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安徽理工大学科技园加快建设,入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46家。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达38家。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高新区科技信息产业园竣工交付。突出培优培强,制定企业“陪跑”计划,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9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78家。新组建、认定3家省级工程中心,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76件。组织15家企业申报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3家企业获批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淮南移动淮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获批“安徽省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服务载体”。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279个,荣获科技部通报表彰。大力实施“科创+人才”战略,加快推进淮南·闵行科创产业园合作共建,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1至10月,上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273.56亿元,全年预计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66亿元。

优化环境,厚植发展沃土

淮南高新区坚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营商环境优化两手抓、两手硬,持续做优发展环境、做强发展支撑。在城市配套设施方面,开工建设道路里程4.67公里,累计通车总里程达145公里。完成人民公园、E水系公园南片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汤洼大坝公园,基本形成“十四纵十二横”主次干道路网、“九纵两横”水系系统。不断增加教育、医疗优质资源供给,开工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淮南实验学校、春分中学,建成投用高新区中心幼儿园,加快推进高新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市容环境持续改善,园区荣获“淮南市第二十届文明单位”称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建成投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推行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及时出台稳经济一系列政策措施,兑现产业扶持政策2.26亿元,争取制造强省、科技创新、“三重一创”等省市各类奖补资金5293万元,通过“政银担”、“科技贷”、“园区贷”等业务发放贷款1.09亿元。与省、市同步开展现场集中办公活动,通过创优营商环境平台为企业办结各类诉求1055条。落实“亩均论英雄”发展理念,完成22家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组织开展“皖美消费·乐享高新”惠民消费活动等,优惠金额45.3万元,带动消费125.95万元。

以民为本,增进民生福祉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淮南高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十项暖民心行动年度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7个城市社区食堂、4个农村助餐点投入使用。新开工保障房1500套,建成紫荆苑、香樟苑五期三标段项目保障房1600套。基本建成覆盖村和社区的老年大学线上线下教学体系,竣工移交10个社区居家养老配建用房,开放使用1个文化站、26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年预计为589户低保户发放低保资金720万元,为419户城乡特困人员发放供养资金480万元。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建成投用4个社区服务平台。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大托管”,目前已托管7000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年采集核酸样本505.6万人次。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记者 李东华 通讯员 吕天然 王诗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