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托”起乡村振兴“新路基”

发布时间:2022-12-07 10:34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集约高产、绿色高效、降本增收,在潘集区古沟回族乡,以土地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发挥着它巨大的能量,逐渐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在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古沟回族乡於湖村在2021年被确定为土地托管试点村,当年就完成土地托管13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80%以上。该村通过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及党员大会,宣传政策,统一思想,党员带头,引领示范,通过广播及入户宣传,打消群众顾虑,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委托经营主体——淮南市安胜瓜果蔬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年与淮南市春风粮油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合同,秋季播种小麦,托管后群众每年亩收入800元,村集体收入50元。为了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在合同中还明确每季收割前支付群众保底收益。土地托管后,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大部分外出务工,少数群众就地参与经营主体的农事生产。土地和农村劳动力的“双重释放”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古沟回族乡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眼于解决“地谁来种、怎么种,集体经济怎么发展、农民怎么增收”的问题,多措并举规范运作,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截至目前全乡托管土地1.1万亩,涉及9个村,9个服务主体,其中整村托管2个村。通过托管可实现亩均增收450元,累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

古沟回族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急不躁,坚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激发村党组织和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努力实现托管提质增效。

为了加深村党组织和村民对土地托管的科学认知,古沟回族乡采取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政策宣传,并邀请市、区农业农村局专家领导进行政策解读和指导,提高知晓率。同时,坚持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地缘人缘优势,优先选择聂圩、古沟、於湖等班子战斗力强,农户种植不方便的,托管意愿强的村开展试点,通过“以点带面”实现托管提质扩面。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古沟回族乡还引导农户将分散承包的土地委托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对村党组织自身发展能力强、产业方向明确的,由村集体开展自主经营;对村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弱、产业优势不突出的,按照“引大户、利共享”的模式,将托管土地打包统一公开委托。乡党委政府对村集体推荐的第三方服务主体,从征信、口碑、实力等方面进行核实,确保实施的真实性和农户的收益安全。通过村党组织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引导农户把不愿种、种不好、没有能力经营的土地托管出来,推动农村零散土地化零为整、由小变大、成方成片,对个别不愿意托管的通过土地置换、统一服务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此外,充分发挥乡里粮食加工优势,积极引导实施主体与胜宇谷物、多传粮油、春风粮油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合作,签订订单回收协议,增加收入,可实现亩均增收约450元,保障了托管的可持续性。

一系列分门别类、行之有效的土地托管措施,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概念植入了广大村民的心中,土地托管的热情在古沟回族乡全面迸发。

聂圩村村经济合作组织托管村民300亩土地作为试点,明确一名村两委成员负责经营,在合同里明确群众保底收益800元每亩,并于当季收割前支付到位。当年种植小麦300亩,亩产达1000斤,销售价格1.5元/斤,收入45万元,生产成本投入32万元(其中群众保底收益12万元、生产资料投入20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13万元。聂圩村村民聂朋伍家有8亩多地,农忙时节务工回来,在看到本村部分群众将土地托管后可以在外面安心务工,通过了解土地托管后亩均收入800元,比自己耕种还合适,实现土地不减产,自己在务工中还能增加收入,主动找到村里要求将土地托管。“家里土地有人管,自己在外有活做,两不耽误,有啥不好的呢?”聂朋伍笑呵呵地说。

古沟村党员杨兵带头将自己10亩地托管后,引导本自然村35户群众将土地托管,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今年秋收水稻面积500亩,亩产均高达600公斤以上,与往年相比,亩均增收达100公斤以上。沉甸甸的收获让大家对土地托管赞不绝口。

潘集区古沟宇杰农场与淮南市胜宇谷物有限公司签订的600亩订单,虽然高于市场价0.2元/斤,但是因为按要求种植了优质水稻珠两优570,当年亩产达600公斤,亩产值达1920元,还是比普通水稻增收了450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王世宇告诉记者:“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实现了集约高产、降本增收、多方受益,土地托管托出了一片新天地。”

古沟回族乡有关负责同志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我们乡计划2023年全乡双季托管面积达3万亩,通过扩大统一托管规模,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搭建农业生产统一经营的服务平台,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真正让土地托管‘托’出一片新希望。”

记者 贾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