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精准救助 “加速跑”竭力为民解困

发布时间:2023-02-08 09:07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刘所长,真的太谢谢您了。您真是帮了俺们的大忙,救了俺们的命呀!”日前,毛集实验区夏集镇陈集村村民李秀成、余秀芝拿到农村低保A类保障的月保障金1260元,感动而又欣喜。这对于患有重病、身负残疾且生活困难的他们来说,就像心里照进了阳光,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不久前,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发现,李秀成本人名下医疗支出流水较大,并因生活困难向夏集镇提出低保申请。夏集镇民政所负责人通过实地入户走访调查发现李秀成患有直肠癌,个人医疗自负费用较高,其配偶余秀芝肢体二级残疾,无劳动能力,家庭除农业收入外,无其他收入来源,银行流水过大为其治病筹款所致。夏集镇人民政府联审联批小组综合该户收入、财产及医疗费用支出等情况后,于2022年12月将2人纳入农村低保A类保障。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在困难群众救助帮扶的过程中,我市以大数据为抓手,全面建立起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让符合救助条件的低收入人口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据了解,我市投入资金220万元建设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被动申请”向“主动救助”转变。系统通过整合乡村振兴、医保、教育、残联等10余部门数据,编织信息、预警、救助三张大网,打造了无缝对接的大救助信息共享资源库,不断打通各类“信息孤岛”,为各部门更加规范高效开展救助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全市14万余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加大了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举措的整合程度,将防致贫返贫工作由“各自为战”变成了“集团协作”。

“大数据的好处就是可以帮我们的工作做到救助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谢家集区李郢孜镇民政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在收到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对辖区内赖山村魏中文户医疗费用过大预警信息后,工作人员立即按照程序,对该户进行走访调查。经了解,魏中文身患乳腺癌,离异无子女,每年自负医药费约3万余元,高额的治疗费用让其生活陷入困难。经审核确认将魏中文纳入城市低保A类保障,减轻了魏中文的医疗负担,也使她对生活重燃了希望。

我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通过汇总各部门数据,自动筛查累计自付医疗费用较高、新办残疾人证、教育负担重等信息数据,精准比对出有致贫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实时预警。通过线上预警、线下核查的方式将救助做在困难群众开口之前,实现了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在保人员与殡葬数据、残疾人信息等自动比对,筛查出疑似死亡、残疾等级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由工作人员实地进行核实,使救助更加精准有效。据统计,借助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我市将近3000名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特困范围,为这些困难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我市从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下放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限至乡镇(街道)、在实际居住地申办救助,创新救助申请模式,畅通“四条通道”,实现了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打通了社会救助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我市畅通救助服务热线,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开通社会救助服务模块,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及时搜集、受理、回应群众诉求,实现了社会救助求助、政策咨询等服务,及时高效、精准便捷。建立网络申请通道,实现救助申请“不打烊”,在“淮南民政”微信公众号上嵌入“社会救助”服务功能,链接“皖事通”APP“皖救一点通”服务,使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救助事项申请、查询、举报违规行为等业务。我市还面向老幼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开通主动发现报告功能,承担社会救助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承担政府委托从事困难群众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遇困群众,可将遇困情形通过“我要预警”功能,一键推送至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机构,由经办人员主动联系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同时,完善乡镇(街道)线下受理点网络,加强力量配备,为每个受理点配置打印机、高拍仪,方便群众就近一次性完成申请。开发“智慧民政”APP,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移动办公应用,方便他们高效快捷地承担入户调查、摸排走访等工作,为基层减负松绑,助力社会救助工作高效、精准实施。

以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我市的社会救助工作因为有了“大数据”赋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加速跑”更加铿锵有力。

记者 贾 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