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1-11-26 10:39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1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经济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工商导报、安徽法制报,人民数字安徽、中安在线等省级驻淮媒体,市内媒体有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晚800。

  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是乡村科技振兴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我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如何?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淮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虎介绍相关情况。本场发布会不设记者提问环节。

  下面请张局长作主题发布。

2

  张虎:

  各位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媒体大家一直以来对科技工作的客观专业报道,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面我就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情况作一通报。

  近年来,市科技局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落实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不断谋深做实科技创新驱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我们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在全省开创性地开展了培育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工作,把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做为科技创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政策环境,开展科普培训,培育特色产业,为全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挥了重要作用。至2021年,全市共建设4批39家基地,其中种植类24家,畜牧养殖类7家,水产养殖类3家,农产品加工类5家。39家基地去年共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并通过培训带动周边农户,在全市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

  一、完善培育制度,政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出台了激励政策。市科技局参与制定了《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淮府〔2020〕40号),将基地建设纳入政府产业发展政策,第66条明确了“对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展绩效考核,经考核优秀的一次性奖励8万元”具体政策,明确了基地建设要加强考核,对考核达到优秀的,有政策资金予以兑现。

  二是制定了淮南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今年4月份,市科技局起草并制定了《淮南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皖发〔2021〕1号)、《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皖发〔2021〕2号)、《安徽省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2020-2025年)》(皖科农〔2020〕3号),旨在规范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农村转移转化,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引领和农村创新创业。基地管理按照“特派员带动、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中心,重点围绕淮南市农业特色产业,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积极探索科技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新业态。

  三是明确了基地的考核方式。基地考核采取绩效评价的方式,示范基地每建设运营两年后应对其开展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工作由市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实施,评价方式包括自评申报、组织评价、实地考察等。考核的程序:由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示范基地开展总结自评,完成评价申请材料并书面提交所在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对示范基地提交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查,核实数据、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签署书面意见后汇总报市科技主管部门;市科技主管部门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绩效评价并提出绩效评价等级建议,评价等级分四级:85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84分为良好、60分-6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绩效评价等级建议经市科技局党组研究确定后予以公布,对绩效评价获得“优秀”等次的示范基地,按照淮南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建设科技园区,基地培育载体不断壮大

  把园区做为基地培育的载体,持续推进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支持寿县和潘集、毛集实验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一是持续推进国家农业园区建设。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初步建成了“立足淮南、引领沿淮、服务安徽”的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农业科技园区。2019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获得了全国第十七、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正式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21年6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价。

  二是加快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寿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加强人才小高地、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及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提升了园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园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潘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潘集酥瓜为突破口,围绕西瓜、黄心乌、萝卜等具有潘集特色的农产品,加强研究、引进、示范工作,推广一批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毛集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已获科技厅批准建设,正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

  三是以园区为载体的基地队伍不断壮大。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全市39家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建在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内基地共有12家,占全市基地总数的30.7%。通过抓园区促基地建设的方式,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三、加强科研合作,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基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高校院所、农业骨干企业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向农业农村聚焦,积极开展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淮南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分别在无土栽培技术、农业绿色生态化、水产绿色产业新模式、现代循环农业技术、沿淮稻麦新品种选育、畜禽绿色养殖、果树栽培技术研究等领域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共申报省市县科技项目17项,培养各类人才233人,申报专利95项,开展培训258次,培训人员5560人,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46项。

  四、服务产业振兴,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科技特派员围绕优势特色农业,采取技术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创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断增强。一是基地自身建设得到发展。今年通过绩效评价的39家基地,共实现营业收入4.27亿元,基地的规模得到进一步的壮大。二是转化省级农业科研成果。支持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与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淮南转化省级农业科研成果,共转化“露地耐贮西瓜新品种新优美、荃银丽园等麦套瓜栽培技术”等农业新技术30多项,带动我市2300多户农民致富,实现人均增收1500多元。三是推广市级农业科技成果。发挥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利用市农科院农业科技特派员在田家庵区、潘集区、大通区、寿县等县区的科技创新载体,推广麻黄鸡、反季节酥瓜、反季节蒜黄无土栽培、反季节西红柿、葡萄高效栽培、马铃薯重茬栽培土壤消毒等技术40多项,带动我市15000多户农民致富,实现人均增收1400多元。四是应用本土农业成果。支持本土农业科技人员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专业户发展,示范推广他们的种植养殖技术,带动周边农民致富。示范推广香菇周年生长、反季节双孢菇种植、稻虾共养、淡水鱼养殖、香草种植等技术30多项,带动我市30000多户农民致富,实现人均增收1200多元。

  下一步,我们将基地建设力度,落实科研人员相关政策,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做大做强基地,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我的发布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局长的发布。希望各媒体集中版面和栏目关注我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