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22年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09-29 17:59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市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关爱性的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邀请到淮南市民政局副局长邢晓虹,淮南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顾本永围绕我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淮南市民政局副局长邢晓虹介绍有关情况。
  
  邢晓虹:
  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淮南市民政局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范围是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正在或即将处于流浪或乞讨状态的人员,包括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和生活无着的乞讨人员。救助内容是根据救助对象实际需求,按照自愿、无偿原则,提供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源头预防、反家庭暴力庇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救助服务。目前,淮南市共有3家救助管理机构,分别是淮南市救助管理站,寿县救助管理站、凤台县救助管理站。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490人次,其中站内救助180人次,站外救助310人次,累计使用救助资金174.92万元。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全社会中最弱势、最困难、最边缘、最底层的群体,特别需要党和政府的救助帮扶。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权益保障工作,将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民生实事等考核体系。民政部门作为牵头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始终坚持以健全工作机制为切入点,以维护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权益保障工作,努力开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救助管理工作基础
  一是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等25家单位为成员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组织召开会议,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全面建立救助管理机构特邀监督员制度、民政部门负责人定点联系救助机构制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爱心人士等,对救助管理机构的运行管理、人员照料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三是规范救助服务网络。全市3个救助管理机构、10个县(区)民政部门、90个乡镇(街道办)临时救助点、256个村(社区)统一制作救助引导标识牌,明确工作流程牌,明确负责人和联络员。
  二、强化部门协作,提升救助管理服务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两办联合印发的《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淮办发[2019]22号)的要求,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救助管理工作街面巡查协同机制的通知》,在全市建立起参与面广、覆盖面大、渠道顺畅、响应快速的街面巡查协同机制,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积极主动的救助保护。同时,建立了由民政部门牵头,公安、城管等部门组成的救助管理工作街面巡查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村居委会)4级救助服务网络,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有序开展救助工作。不定期对车站、商业区、交通要道、地下通道、桥梁涵洞、拆迁区域、废弃房屋、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巡查,做到“发现一个、劝导一个、救助一个”。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街面巡查救助418人次(其中“寒冬送温暖”救助144人次,“夏季送清凉”救助191人次),发放救助物资327份,公安机关护送到救助管理机构80人次。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通过巡查发现、APP上报,受理流浪乞讨类问题逾48起。为加强部门联动,让街面巡查救助转介处置更为顺畅,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建立了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平台群,33家相关职能单位人员在群中就精神障碍人员救助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会商,形成发现、引导、救助、救治、返乡、回归稳固等运转有效的救助闭环。
  三、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寻亲返乡救助成效
  按照安徽省民政厅、公安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淮南市民政局、淮南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淮南市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身份快速查询机制,经快速查询和寻亲服务后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通过经常与其接触、交流,采集其叙述内容,分析地名、人口、口音等关键信息并及时甄别核实。同时,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淮南日报等多个平台,及时发布寻亲公告,扩大信息覆盖面。积极与专业的寻亲工作室进行深度合作,提高寻亲效率;继续加强传统寻亲手段运用,通过口音识别、站际合作、电话咨询等方式,寻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市共为27名身份信息不明的受助人员查明了身份信息,平安返乡与亲人团聚。
  四、建档入库管理,狠抓源头稳固治理实效。
  全面建立流浪乞讨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和易走失人员信息库。针对反复外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精准帮扶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受助人员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等政策。流出地县级政府督促其近亲属或其他监护人履行扶养(抚养、赡养)义务,防止其再次外出流浪;对于因长期流浪被注销原籍户口的,如果核查清楚原户籍信息,由公安部门为其在原户口注销地办理恢复户口登记。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其反复流浪,强化源头治理成效。通过摸排,全市有过外出流浪乞讨行为人员101人,这些人员均已纳入返乡人员信息台帐,其中13名人员被纳入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为61名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办理了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供养等救助保障,源头预防和回归稳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五、推进落户安置,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
  维护和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为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安置手续,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要求。2019年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流入地政府要按照规定做好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对滞留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由救助管理机构向所属民政部门提出安置申请,民政部门提出安置方案报请同级政府安置。近年来,我市已将152名无法确定身份信息的长期滞留人员办理了淮南户籍,纳入特困供养保障,安置在社会福利机构生活,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我市已启动淮南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内设床位270张,计划于2024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会为落户安置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妥善的生活照料。
  下一步,全市民政部门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民政服务宗旨,以更加务实管用的措施,坚决兜住民生保障的底线,守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红线。拓宽社会救助渠道,畅通救助服务热线,努力让困难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安徽法制报记者:
  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如何求助?
  顾本永:
  如果您需要救助,请拨打110,110特警会将您护送至救助管理站受助。或者直接拨打淮南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电话0554-6418887,救助管理机构会安排工作人员将您接入救助管理机构进行救助。
  市场星报记者:
  市民如何寻亲?
  顾本永:
  1.当家庭有走失人员时,请第一时间到户籍所在地的辖区派出所报案,并采集血样,做DNA备查。
  2.及时到户籍所在地的救助管理机构备案,并在全国寻亲网登录走失人员相关信息。
  淮南广电新媒体记者:
  市民遇到流浪乞讨人员应该怎么办?
  顾本永:
  可以询问该流浪人员是否需要救助,需要救助的请及时拨打110报警或拨打救助电话0554-6418887,或者直接护送他们到救助管理站求助;若是危重病人、疑似精神病人,可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或110报警电话。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