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奋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淮南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07 17:08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分专题介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的目标、思路、举措、进展等。今天是这个系列的首场发布会,主题是介绍我市奋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安排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杨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时敏,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李佑柱,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资产监督与评价科科长吴月娇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伟作主题发布。

  张伟: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根据工作安排,现作“奋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动淮南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大力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取得新成效。2022年,面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41.1亿元、增长2%。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加快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到2027年经济总量向3000亿元冲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
  一、坚持供需两端发力,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推动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中实现更大作为。一是着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用好我市支持产业发展“60条”等政策,开展千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在更大范围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二是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深入开展百亿项目攻坚行动,强化投资“赛马”、项目建设“五比”激励,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深入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全省布局、进入全国盘子。三是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徽动消费”行动,大力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支持城乡居民增加住房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力争到202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
  二、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一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积极争创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扎实开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引领行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到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2%。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光火储氢等新能源产业,力争到2025年火电装机规模提高到2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580万千瓦,打造国家新型能源综合基地。以加快集群化为方向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4条千亿级产业链,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2条五百亿级产业链,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2条百亿级产业链,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左右。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工业互联网有效发展,加快推进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基地创新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锻长补短”,打造一批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三、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市县协同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做到“老城区有底蕴、新城区有品味”。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一产“两强一增”,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全覆盖步伐,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打响“淮畔良品”区域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以开放性金融支持基础设施整市推进试点为契机,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征迁改造,持续改善老旧小区、城郊接合部等环境容貌,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三是全面振兴县域经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会福利、文旅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着力实施省促进皖北振兴“一县一策”重点举措,支持各县区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活力。坚持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增强经济循环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联动实施“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建设全国一流企业。坚决落实“十做到”“十严禁”,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是积极融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强化与上海闵行合作对接,加快闵行淮南科创园建设,努力在产业创新、生态文旅、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更多一体化。坚持以合淮同城化为主攻方向,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淮合作区)为先行区和试验区,主动承接合肥辐射与产业转移,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资源对接合作。三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抓好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建设和招商,“一区一策”推动开发区提质扩量增效。
  五、奋力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一是深入实施暖民心行动。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淮南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二是着力扩就业促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创业淮南”行动,未来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三是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社会治理攻坚行动,全面加强信访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南。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转型步伐。深入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全力做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
  新征程已经开启,新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淮南广电新媒体中心记者: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请问淮南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上有哪些考量?

  杨洁:
  为落实国家关于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等战略部署,我市已启动数字淮南建设,其中将数字经济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淮南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围绕方案落实,我市将大力推动数字科创行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行动、数字产业能级提升行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数字政府引领发展行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市数字经济。
  一是扩量提质。淮南发展数字经济有产业基础等优势,拥有省级大数据战新基地。近年来,我们以数据为关键资源,初步形成了涵盖“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行业应用、安全保障”的大数据产业生态,数字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化发展有了较大提升。煤电、化工、装备制造、医药等行业“5G+工业互联网”应用加快建设,淮河能源“智慧矿山”、潘集电厂“5G赋能智慧能源”项目入选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体验中心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服务载体。
  二是赋能增效。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叠加在其他产业上,为优势产业插上效率的数字化“翅膀”,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发展的方向发展。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充分发挥在能源、存储、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依托高新区大数据战新基地,在数据存储、数据标注、地理信息、硬件生产等领域精准切入,引入龙头企业,拓宽产业链条。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煤电化、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产业转型、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应用深入展开,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依托“城市大脑”全面汇聚城市政务、经济、社会数据资源,围绕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民生服务“一键可感”、产业经济“一屏全览”,形成一批具有淮南特色、全省领先的典型应用,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三是夯基固本。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建设泛在高速网络体系,编制出台了《淮南市建筑物配建 5G 移动通信基础设施技术导则(试行)》,填补建筑物移动通信配套设施标准的空白,提升5G服务能力。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4198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连续覆盖和重点区域深度覆盖。
  关于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工作,目前制定出台了《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2023-2025年)》,根据方案,打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从2023年起,每年培育建设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5个,培育“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1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左右。到2025年,实现全市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推动重点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入全省前列。
  市场星报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建设农业强市上聚焦发力。上半年以来,我市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着重推出了哪些重点举措?

  时敏:
  主要是着眼于从“保障安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改善环境”四个方面,全力推进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控,统防统治率88.5%,打下了夏粮丰收基础。全市322万亩小麦和25万亩油菜实现颗粒归仓。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夏种任务。强化种业强市建设,建立了8家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水稻“晶两优8612”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
  二是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成功申报皖北大豆产业集群和沿淮糯稻产业集群,争取中央资金1.04亿元。八公山镇纳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累计兑现乡村产业发展资金1200万元,惠及企业240余家。成立淮南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班,明确“1+2”(高端绿色食品+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制品)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两品一标”建设,新获证20家企业71个产品。新创建6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扩面增效,春季小麦试点覆盖635个村、1400个经营主体、120万亩田地,土地承包电子证照试点已完成32个村、2.43万户。组织申报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58个,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2900万元。78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全市新增家庭农场2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5家。
  四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半年完成10751户改厕任务,完成率80.4%。寿县、凤台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2022年度27个省级中心村总体工程进度超过80%,2023年度28个省级中心村全部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淮河早报记者:
  近年来,淮南消费市场规模迅速提升,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我想了解一下,2023年在加强商贸流通主体引育方面有何创新做法?

  李佑柱: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扩消费、畅流通,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7年底的573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883亿元。限上商贸主体由2017年的593家增加到2022年的873家。尤其2022年,面对本地疫情反复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惠民消费券和汽车购享节活动,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的韧性,202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亿元,同比增长2.0%,增幅全省第6位。
  商贸流通主体是消费市场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动力源泉,今年,我们将继续把培育限上主体摆在优先位置,大力实施商贸主体培育壮大行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一是继续开展各类促销活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续更大力度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坚持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围绕汽车、家电、文旅等消费领域,让惠民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鼓励商户推出配套促销活动,不断丰富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
  二是推动消费载体建设升级。继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市-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改善消费条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三是实施商贸主体培育工程。做好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摸排和服务工作,加强内培外引,按照“限上企业抓增长、达限企业抓入库、近限企业抓培育、新建企业抓跟踪”原则,加强近限“批零住餐”企业培育和月度申报入库全过程跟踪服务,充分利用相关鼓励支持政策,支持商贸流通单位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新增限上单位91个,在培育企业77家,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130家以上,总数超1000家。
  工商导报记者: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淮南在扩外贸、育主体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佑柱: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商务局将盯紧盯牢外贸进出口全年增长16%的任务目标,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全面摸清企业底数,按照企业五类清单,开展形式多样外贸政策宣讲和进出口业务培训,帮助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力争全年新增外贸实绩主体30家以上。
  二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借助“徽动全球”万企出海行动,市、县(区)联动集中组织有需求企业组团参加4场境外知名展会,鼓励各县(区)、园区有序组团有需求企业参加30场境外知名展会。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重点展会,支持企业参加各种线上线下展会,谋划我市“一带一路”境外商品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三是加快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海外仓等,加快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第三方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全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
  四是畅通国际贸易通道。推动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扩能升级,推动铁路“无水港”建设,加快“单一窗口”宣传推广,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实现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优化进位,全年开展或参加各类培训20场左右。
  安徽法制报记者: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推行国有资本优化和结构调整,请问市国资委在这方面是怎么落实的?
  吴月娇:
  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重要抓手,在推动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方面,就是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领域集中,向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集中,向创新和战略性产业集中,从而来提升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更好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在实现路径,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来继续深化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促进国有资本市场化法制化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推动资源向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向产业链中高端、向具有主责主业优势的企业集中。市建发集团、产发集团对历年注入的经营性资产和划转股权的企业进行全面梳理,理顺产权管理职能,加快内部重组整合。同时,积极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之间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和各种合作。市产发集团向战略新兴产业集中,加快推动我市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以G60科创云廊1号楼9层为基地,出资成立上海熠骏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科创云廊研发中心,打造产业孵化、研发、创新在上海,产业化落地在淮南的格局,助力我市尽快融入长三角。市华源集团公司高度聚焦国有企业主责主业,直击发展痛点、破解改革难点,用“二次创业”的思维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主动对接我市“五大攻坚”和“六大产业”需求,利用自身资源,与大型央企、省属企业洽谈合作,积极探索“基金+项目+园区”的模式,融入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谢谢。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