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奋力增进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3-07-21 16:16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本场发布会是“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主题是奋力增进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今天我们邀请到淮南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杨珺,淮南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宫涛,淮南市财政局(国资委)党委委员、副局长朱绍明,淮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春,淮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调研员范冬青,淮南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医保中心主任桂美琪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淮南市发展改革委四级调研员杨珺作主题发布。
  杨珺: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根据工作安排,现作“奋力增进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新闻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为解决群众关注的收入、就业、社保、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问题,深入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重点在四个方面见实效。
  一、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见实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共同富裕。一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健全基本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二是扩大和巩固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机制,完善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2023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分别增长8.5%、9%。三是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健全收入合理增长机制,保护合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二、在就业优先战略上见实效。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搭建常态化就业供需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帮创业带就业,促发展惠民生。一是扩大就业容量。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促进“家门口”就业行动,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推进创业淮南行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到2027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18万人以上。二是提升就业质量。出台支持技工强市建设若干政策,聚焦重点群体和“6+1”新兴产业等急需紧缺技能人才,2023年预计开展新职业、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和新技工系统培训4.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7万人以上,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三是优化就业服务。推进“数字人社”建设,健全城乡基层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就业促进行动,加快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加强重点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升级打造“2+N”招聘品牌。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
  三、在社会保障体系上见实效。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是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保障三重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二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巩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序衔接全国统筹,优化操作流程,规范全国统筹业务经办。稳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落实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巩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三是兜紧兜牢社会保障安全底线。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打造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对全市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四、在健康淮南建设上见实效。深入实施健康淮南行动,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一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快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二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引入上海、合肥等地优势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办医,争创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公立医院弹性开设午间门诊、晚间门诊和周末门诊,满足群众在不同时段就诊需求。实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行动,提供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重点提升市中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三是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应急能力。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完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安徽法制报记者:
  刚才提到10项暖民心行动,请问今年我市暖民心行动的实施情况?
  杨珺: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暖民心行动,成立工作推进专班,高效统筹推进,继续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新徽菜·名徽厨、老年助餐服务、健康口腔、安心托幼、快乐健身、便民停车、放心家政、文明菜市、老有所学10项暖民心行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下面来介绍一下今年我市推进暖民心行动的具体举措: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市民生办于今年2月份出台《2023年10项暖民心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督查工作机制,及时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截至目前,全市10项暖民心行动35项重点目标任务17项已提前完成,27项任务完成率超过80%。二是强化项目实施。今年全市共有1107个用于实施暖民心行动的项目点。建立了暖民心行动项目库,截至6月底,项目库有融资需求的项目16个,总投资30.98亿元,资金需求25.29亿元。对于在库项目,民生办积极争取省予以优先支持。争取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组织有融资需求的市直牵头单位和县区加强与农发行淮南市分行对接。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向全市群众发送政策宣传短信,印发海报2万份,宣传单10万份,制作宣传音频、短视频50余条,开展特色活动16次,及时宣传暖民心行动政策成效,让群众积极参与,增强群众体验感、获得感。截至6月底,市民生工程网共采编更新信息、视频120余篇,其中《淮南市出实招推动暖民心行动提质增效》等9篇被省采用。四是强化督查考核。开展督查暗访,会同市委督查考核办,不定期对全市暖民心行动开展专项督查,强化过程考核,持续跟踪问效,真正把暖民心行动做到实处。
  市场星报记者:
  请问财政部门是如何做好资金保障的?
  朱绍明: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市财政局着重从以下三方面抓好保障:
  一是加强资金保障。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非必要非重点项目,坚持民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二是加强向上争取。紧跟中央和省政策动态,充分把握政策支持的方向、领域,配合主管部门超前谋划、提高项目储备质量,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三是加强绩效评价。做好资金统筹规划,合理调整调配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尽快形成实际工作量。做好绩效评价,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2022年财政支出299.5亿元,十三大类民生支出248.9亿元,占比超83.1 %。2023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5.5亿元,十三大类民生支出132.0亿元,占比84.9%。2022年实施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统筹各类资金投入37亿元。2023年继续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截至6月底,统筹各类资金投入1.8亿元。
  淮南广电新媒体记者: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请问人社部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都有哪些切实举措?
  杨春: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千万毕业生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市应届高校毕业生为2.46万人,比去年增加约0.43万人,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稳就业决策部署,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各级广开就业渠道、优化服务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优化就业服务。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就业服务活动,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校企对接,组织“招才引智校园行”活动11场,促进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实现线上线下对接。推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实现接收手续、档案管理、就业登记、城乡居保参保等联办。做好取消普通高等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后去向登记、档案转递、报到入职等有关衔接工作,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今年以来,针对高校毕业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32场,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2.3万人次。
  二是引领创新创业。深入实施“创业淮南”行动计划,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向在淮高校发放创业政策宣传单页5000余份,开展创业政策宣讲30余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其中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0万元。开展“周六创业课”走进高校活动,邀请知名创业导师为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做创业主题分享。发放电子创业券290万元,193名大学生通过创业服务云平台领取电子创业券3.51万元,购买人才测评、视频微课、代理记账等创业服务。54家大学生创业实体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三是落实重点帮扶。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帮扶工作机制,对实名登记的淮南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摸清就业需求,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将零就业家庭、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企业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发放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13.57万元、一次性就业补贴10.5万元、求职创业补贴546万元。
  四是拓宽就业渠道。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鼓励高校毕业生踊跃参加见习,通过见习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3213个。积极鼓励各类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同时,发挥政府吸纳高校毕业生作用,组织做好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公开招聘等工作,今年全市已考试录用公务员463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10人,有效降低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淮南广电新媒体记者:
  刚刚有介绍到要“推动全体老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请问什么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我市在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宫涛:
  感谢这位记者提问。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群体,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的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我市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制定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出台《淮南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具体服务对象、内容、标准等,为老人提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
  二是建立精准服务主动响应机制。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加强残疾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依托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提供养老服务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便民养老服务。
  三是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推动建立相关保险和福利及救助相衔接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合理确定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范围和补贴标准,建立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四是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按标准和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政府投入资源或者出资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优先用于基本养老服务。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基础作用,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划分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优化现有公办养老机构结构。培育优质养老服务主体,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五是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可及化水平。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优先推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对纳入分散特困供养的失能、高龄、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淮河早报记者:
  请问卫健部门是如何做好重点人群服务相关工作?
  范冬青:
  一是推进优生优育工作。组织开展全市生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工作,对《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修改完善。全市共建成托育机构197个,可提供托位11339个,每千人托位数3.74个,申报国家普惠托育建设项目并通过4家,争取中央项目资金960万元。
  二是提高妇幼服务能力。成立淮南市妇女儿童安全与健康保障专家库,完成淮南市危重、死亡孕产妇暨新生儿死亡评审组成员的调整工作。开展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我市宫颈癌筛查13995人,完成率77.8%;乳腺癌筛查8171人,完成率96.1%。市妇幼保健院和寿县妇幼保健院获评国家级“母婴友好医院”。
  三是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开展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县区、示范机构和示范中心创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设置率87.5%。推进中医院、寿县县医院等安徽省规范化老年医学科建设。成功申报全国第三批安宁疗护理试点城市。
  四是加强职业健康工作。制定《淮南市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2022-2025年)》,已确定治理企业221家,治理完成率40.72%。完成我市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15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质控检查。
  淮南日报记者:
  请问淮南市门诊慢特病保险政策待遇及申办途径?
  桂美琪:
  门诊慢特病是指门诊慢性病和特殊疾病的合称。由于国家尚未出台政策文件做出统一规定,各地对于此类疾病门诊待遇报销业务名称叫法不一,有被称为门诊慢性病、门诊特殊病、门诊规定病种、门诊特定病种、门诊大病等,但一般是指一些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费用负担重且适合在门诊治疗的疾病(主要为慢性病、重大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另外还有糖尿病、尿毒症血透析以及恶性肿瘤等)。这些门诊慢特病普遍采取按病种管理,需要进行门诊慢特病待遇资格认定,门诊慢性病以限额支付为主、重大疾病则一般参照住院待遇进行管理。目前,我市门诊慢特病病种从原来的25个病种增加到现在的74个病种。
  门诊慢特病待遇标准:门诊慢特病实行起付标准和限额管理。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 起付线标准为600元,门诊慢特病患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上部分按85%支付(其中透析患者的门诊透析费用95%),一个医疗年度内不能超过门诊慢特病病种最高支付限额。城乡居民门诊慢病  起付线标准为300元,门诊慢特病患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上部分按65%支付。一个医疗年度内不能超过门诊慢特病病种最高支付限额。城乡居民门诊特病  起付标准按当次就诊医疗机构普通住院政策报销(其中透析患者的门诊透析费用95%),年度内按照就诊最高医疗级别医疗计算一次起付线。
  门诊慢特病患者认定多个病种的,一个年度内只计算一次起付标准(按最高就医标准计算)。
  目前,淮南市取消指定医疗机构报销限制。今年7月1号起,我市取消市内门诊慢特病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限制,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在参保地一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可享受门诊慢特病待遇。
  门诊慢特病申报流程:一是线上可通过“皖事通”—“安徽医保公共服务”进行办理或关注微信公众号“淮南医保”—点击主界面下端“服务大厅”—“医保掌上办”办理。二是线下参保患者每月10日前到各县区政务服务大厅医保窗口进行申报,申报审核成功后,次月享受(每月10日后申报的参保患者顺延至下月审核,次次月享受待遇)。三是“免申即享”针对器官移植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恶性肿瘤3个病种,实施“免申即享”政策,即参保群众出院结算后,参保地医保部门根据医保信息系统中的出院诊断等信息,直接认定相应的门诊慢特病,不需要群众自行申办就能直接享受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
  下一步,淮南市医保局将进一步优化门诊慢特病政策,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方便参保群众获得各项医疗保障待遇。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