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九场)——深化一产“两强一增”,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8-11 14:54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本场发布会是“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主题是深化一产“两强一增”,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岳锐,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杰,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琨,市排灌总站站长王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岳锐作主题发布。
  岳锐: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要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淮南市委、市政府也出台《淮南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今年全市各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落细落实,引领带动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加速。
  上半年,夏粮再获丰收。全市夏粮面积322.54万亩,居全省第6位;夏粮产量122.52万吨,居全省第6位;一产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居全省第11位,其中畜产品总量14.43万吨,同比增长6.87%,蔬菜产量37.12万吨,同比增长2.4%,水产品产量9.61万吨,同比增长3.98%。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7元,同比增长7.8%,增速居全省第11位。寿县、凤台县获评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建成淮南市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成功申报皖北大豆产业集群和沿淮糯稻产业集群,八公山镇进入2023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主要工作举措:
  一、注重粮食安全,坚决扛稳政治责任。大力抓好春季田管,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高度重视小麦赤霉病防控,全市统筹小麦赤霉病财政资金4582.7万元,开展防治646.4万亩次,统防统治率88.5%,打下夏粮丰收基础。全力以赴抓好夏收,全市322.54万亩小麦和24.43万亩油菜实现颗粒归仓。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夏种任务,截至6月27日,夏种工作全面结束,总面积达471.5万亩。
  二、注重发挥科技力量,不断赋能农业发展。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上半年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数1444个、针对农户技术培训28461人次、转化科技成果数779项。二是强化种业强市建设。建立8家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对凤台淮王鱼、潘集酥瓜、寿州香草等种质资源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三是推进种养业提质增效。发展优质专用小麦276.5万亩、优质专用水稻365万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9万亩、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550亩。四是加快推进数字赋农行动。推荐安徽凤台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安徽省2023年数字农业工厂,新增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9个。
  三、注重推进机械强农,持续夯实农业基础。一是加快农机研制补短板。今年我市有三项农机研制补短板任务,目前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其中新型智能户外烘干机、智能微型旋撒一体机已研制出样机。二是加快“三中心二基地”建设。新增水稻育秧中心26个、烘干中心10个、农事服务中心3个。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各1个,现正在建设中。三是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今年以来累计受理农机补贴申请7464台。新增机械化育秧设备332台,插秧机2221台。小麦机收率达99.9%以上,水稻机插秧率达到56.25%,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四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项目全部完成验收工作。2023年已建设面积0.925万亩。五是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2022年32个主体立项建设的53个设施,立项完工率100.0%,预计新增库容2.19万立方米。
  四、注重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上半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居全省第12位。积极落实“免申即享”和“即申即享”奖补政策,兑现奖补资金1200万元。二是持续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上半年,新增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项目63个,投资额93.1亿元。新增开工项目20个、投资额35.9亿元;新增投产项目20个、投资额13.3亿元。三是高位推动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立淮南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班,明确“1+1+N”(淮南牛肉汤+八公山豆制品+糯稻、籼稻等其他优质农产品)发展路径,筹备组建规模10亿元的淮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筹备组建淮南牛肉汤产业发展协会。四是抓好品牌培育。加快推进“三品一标”工作,新获证20家企业71个产品。成功认定6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创建10家。上半年淮南市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销售额实现608万元。
  五、注重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抓好促进农民增收。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7元,同比增长7.8%,增速居全省第11位。一是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扩面增效。2023年春季小麦试点覆盖635个村、1400个经营主体、120万亩田地,谋划建设农业30个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土地承包电子证照试点已完成32个村、2.43万户。二是推进“三变”改革和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强村。组织申报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58个,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2900万元。78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三是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半年,我市新增家庭农场2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5家。组织申报37家省级合作社、22家省级家庭农场。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和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等为重点,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力争在年度考核中争先进位。
  一、紧抓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一是抓好夏管及农业自然灾害防控,确保粮食安全。二是抓好蔬菜产业绿色发展,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三是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加强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抓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免工作。
  二、紧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强化对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调度。鼓励企业扩大产能,推动下半年提档增速,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拓展销路。二是强化“双招双引”。依托我市高端绿色食品产业特别是淮南牛肉汤和豆制品产业,充分挖掘招商线索,主动上门招商。积极落实招商对接成果,推进成熟项目落地,加快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加快推动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快“两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淮南市淮南牛肉汤发展协会成立筹备工作。
  三、紧抓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推进种业强市建设,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二是加快农机研制补短板和“三中心两基地”建设进度。三是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2022年项目顺利通过省厅验收,年底前2023年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10月底完成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四、紧抓农业农村改革,加快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提质扩面工作,稳步推进夏季托管、电子证照、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等相关工作。二是加大对经营主体培育力度。联合邮政、邮储部门开展“百千万工程”支持淮南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行动。三是持续做好农民增收工作。深入研究《淮南市分地区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核算评估办法(试行)》,坚持按月跟踪、按季分析,持续抓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工商导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市如何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助脱贫群众生活再上一层楼?
  程杰:
  感谢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关心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今年中央1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专章进行部署安排。在市委、市政府高位部署、统筹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具体到我们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着力“三个聚焦”、落实五项举措,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守底线”,持续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上半年,我们按照国家局、省局统一安排部署,面向农村居民,把握一个收入线(即人均年纯收入7900元),关注三类户情(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组织开展了全覆盖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全市新纳入监测户674户2036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监测人口6252户16947人,其中已消除风险4582户12178人,风险消除率71.9%。在工作方式上,主要是优化村组网格划分,压实“网格”责任,运用大数据比对,依靠基层同志入户走访核查,把户情摸准,把措施落实。
  二是聚焦“夯基础”,持续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一手抓政策完善,织牢织密保障网。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和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优化完善政策措施,构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政策体系。一手抓持续投入,扩大拓展发展质效。今年,全市共安排各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71亿元,其中,市级安排资金6000万元,比去年净增300万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全市累计获得省级专项奖励资金915万元。
  三是聚焦“促增收”,持续强化发展动力培育。坚持以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为工作导向,聚焦产业就业,用发展的办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持续提高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如,今年到位的省级以上资金为4.24亿元,我们匹配都产业项目是79个,资金3.15亿元,占比74.3%。涌现了温氏养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绿港现代农业助农增收、寿县小微园带动村强民富等一批示范典型。同时,大力推进稳岗就业,全市60043名脱贫人口(含监测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五项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做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工作,落实五项具体措施。主要是:1.加强监测排查,分户分析研判;2.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3.促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稳定经营性收入;4.切实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保障财产性收入;5.及时落实帮扶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总的来说,就是通过政策效应叠加释放和内生动力充分激发的双向发力,切实让脱贫群众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大踏步地赶上并投身到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澎湃实践中。谢谢大家。
  安徽法制报记者:
  请问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做了哪些工作确保夏粮收购工作平稳有序?
  魏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安全”。在今年夏粮收购工作中,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种粮大户的重要回信精神,严格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持政策性兜底、市场化主导、信息化赋能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入统粮食企业收购小麦47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6.5万吨,夏粮收购工作平稳有序。
  一是抓工作统筹。成立夏粮收购工作领导小组,分片督导县区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制定夏粮收购工作方案,健全粮食收购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夏粮收购工作合力。
  二是抓要素保障。加强粮食收购备案管理,备案粮食收购企业271家,做到“有人收粮”;完成收购贷款审批 5.61亿元,杜绝向售粮群众“打白条”现象,做到“有钱收粮”;落实仓容64万吨,其中高大平房仓32万吨,满足小麦收购工作需要,做到“有仓收粮”。
  三是抓储备轮换。落实政府粮油储备均衡轮换制度,今年省市政府储备小麦轮换任务共3.9万吨。其中省储小麦1.7万吨,市储小麦2.2万吨。截至目前,轮入省级储备小麦1.5万吨、市级储备小麦0.9万吨,预计8月底前完成轮换任务。
  四是抓市场经营。探索政银企合作模式,落实夏粮市场化收购贷款1.66亿元。国有粮食企业利用仓容、技术优势,与粮食加工企业开展代收代储合作。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粮食收购新格局。
  五是抓服务质量。主动对接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售粮需求,广泛应用“惠三农”APP和智慧皖粮“售粮通”系统,充分发挥1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六是抓市场监管。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制定夏粮收购监管方案,综合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信用监管、动态监管等手段,突出重点环节监管,严查快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维护夏粮收购市场秩序。截至目前,未收到投诉及举报件。
  粮食收购事关农民增产增收,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抓好夏粮收购工作对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我局热忱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夏粮收购工作,谢谢大家!
  淮南日报记者:
  “两强一增”行动提出,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推进。请王伟站长介绍下我市大中型灌区建设相关情况?
  王伟:
  我市大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61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约70%。近年来,全市水利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大中型灌区建设管理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稳经济大盘的主阵地,2022年申报获批凤台县永幸河大型灌区1处,淠史杭、茨淮新河大型灌区分别将寿县、凤台县片纳入“十四五”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实施完成1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7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大中型灌区灌排工程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进度再优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进程。编制完成朱集灌区等11处中型灌区改造工程立项建议报告,报送水利部,列入全国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库。引导和支持县区通过发行非标专项债落实配套资金,开工建设了凤台县永幸河大型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已完成投资8100万元;全面完成投资1167万元的潘集区龚集中型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项目。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灌区供水效益,提升农田灌溉和排涝保障能力。
  二是规划再细化,协同推进灌溉排涝工程建设。市水利局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强化水利和农业农村部门协同配合,共同编制全市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协同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将大中型灌区打造成高标准农田。结合大中型灌区布局,摸清现状底数,将灌区工程、供用水等信息逐步实现数字化,有序推进大中型灌区一张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的叠加,尽快实现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与灌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数据共享,为协同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服务再深化,推进已建成灌区标准化管理。市水利局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创新方式方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智慧泵站运行管理系统与涵闸群控制系统,全面推进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落实灌区用水总量控制和节水灌溉,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