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深化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18 11:46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本场发布会是“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一场,主题是深化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斌,市科技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张春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总工程师马冬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张局长作主题发布。
  张斌: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我市深化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情况。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立市之要。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省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坚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绿色发展等具体行动,促进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为淮南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能。    
  2023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制造业完成投资98.8亿元,同比增长90.5%。其中: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完成31.7亿元,同比增长45.7%,居全省第4位。全市技改投资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63.6%,高于年度目标43.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速4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
  一是实施工业稳增长行动。持续深入实施包保服务、要素对接、政策落地、升规纳统、助企解难五项行动。开展“政策快递服务”活动,梳理支持制造业发展有关政策共65条,编印政策清单,精准送达企业。强化惠企政策引导,积极争取各级制造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等奖补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全面落实落细“免申即享”惠企政策,让企业更精准、更高效、更快捷地享受政策红利。
  今年以来,共兑现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免申即享类)项目资金1238万元,惠及企业144家。继续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办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12件,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6451.26万元。市共举办14场产销、银企对接会。其中,5场产销对接会,参加企业共97家,签约金额4700万元;9场市、县区两级政银企对接会,参加企业共136家,达成贷款签约金额共94.9亿元,授信金额共30亿元,其中为中安联合等重点企业提供30亿元中长期项目贷,金融助“实”赋“制”功能逐步显现。
  二是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制定印发了《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2023-2025年)》。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改造,培育建设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以上,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5个,培育“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1个,推广工业机器人500台。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坚持“建平台、用平台”相互促进,实现282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包924个。
  三是实施优质企业引育行动。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规上企业扩体量,促增量。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879户,年度新增77户。实施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截至目前,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0户,培育认定68户安徽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达因汽车、文峰光电2户企业进入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目前在库培育企业7户。
  四是实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行动。引导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4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户省级标准化示范企业。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品技术转化推广。完善升级“三首”政策引导和示范应用体系,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今年以来,共新增认定5个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1个首版次软件。全市共有“首台套”33个,首版次软件5个。
  五是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加快推进碳达峰工作,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新增首批次新材料2个,目前全市共5个。牵头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七个产业园区建设,谋划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18.5亿元。全市共有国家级绿色工厂4户,绿色设计产品5个,省级绿色工厂25户。28户优秀生产企业、19项先进技术、20项新装备产品、71个重点改造项目、1户节能环保服务企业进入全省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
  六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今年新增省级新产品5个,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1个省级新产品。全市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共15个,“安徽工业精品”10个,“三品”示范企业18家。
  七是实施降本增效行动。坚持降成本、抓改革、强管理多管齐下,持续提高行业及企业效益水平。印发《2023年全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意见》(淮府办秘〔2023〕4号),修订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优化资源配置政策体系。全市参评规上工业企业736户,亩均税收8.39万元/亩,较上年度同比增长35.9%;亩均营业收入223.74万元/亩,较上年度同比增长17.5%。印发《淮南市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工业厂房整治攻坚行动方案》,摸排建立91宗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工业厂房信息清单,通过同类企业导入替代、重点项目大宗盘活、工业园区回收招商、停产企业自主出让等多种形式进行盘活整治。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大专项行动:
  一是抓好规上企业倍增行动。认真落实《规上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建立规上企业培育库,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困难问题,奋力实现全年净增规上企业200户以上的目标任务。
  二是抓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认真落实《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建立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上市挂牌企业四个培育库,实施梯度培育,奋力实现增加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户的目标任务。
  三是抓好制造业项目攻坚行动。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活动和无研发中心“两清零”,实行“双招双引”制造业项目全周期管理,紧盯开工纳统升规,奋力完成工业投资增长27%、技改投资增长22%、制造业投资增长32%的目标任务。
  四是抓好“1234”数字赋能行动。认真落实《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建成开通5G基站1200个,实现5G和千兆光网全面覆盖城市地区和有条件乡镇,争取千兆城市。培育建设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以上,培育“数字领航”企业、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1个,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2%。
  五是抓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开展补链延链强链,推进“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建设。落实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若干措施,持续降低企业用能、用水、用地、用工及物流成本。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000亩以上。
  六是抓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突出“双招双引”,大力开展“创业淮南”行动,激励本土企业二次创业,建立和防范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机制,办好企业家大讲堂、政银企对接会、工业品产销对接会等载体,做好“政策快递”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树立“时不我待”的意识,保持“紧盯不放”的韧劲,强化“一抓到底”的实功,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奋力创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安徽经济报记者: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土地资源配置改革为抓手,联动推进“标准地”改革提升、“亩均论英雄”改革突破、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攻坚。请问,下一步,我市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
  张  斌:
  谢谢您的提问!
  今年,我们将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突破口,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拓展评价领域范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各级开发园区内有供地或租赁厂房3000平方米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全覆盖。
  二是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因地制宜地确定了八类行业评价,突出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增设动态评价指标,反映企业评价年度亩均税收增降情况,在高质量发展指标中增设亩均新建(技改)项目投资、单位污染物排放营业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在综合素质指标中增设吸纳就业情况,务求评价指标更加科学完善。
  三是选树亩均效益标杆。每年评选“亩均效益领跑者”20强企业,评选“亩均效益领跑园区”2强,发挥亩均的导向引领作用。
  四是聚焦低效资产盘活。印发《淮南市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工业厂房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建立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工业厂房清单,通过同类企业替代、企业二次创业、工业园区亩均英雄贷等多种形式进行盘活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已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525.8亩,盘活闲置工业厂房37.8万平方米。
  安徽日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请问下一步我市如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
  张  斌: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之一,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助推引擎。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印发了《淮南市实施“1234”数字赋能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案(2023-2025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明确一个目标、开展两大行动、实施三项工程、提升四个能力”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一是开展数字化诊断行动,促应用。省奖补淮南市诊断资金203万元,目前已全面全展对17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诊断,预计10月底完成年度诊断任务。我们将以数字化诊断为切入口,建立“一企一档”数字综合档案,帮助诊断企业加强结果运用,提高数字化诊断后企业开展转型项目转化率。
  二是开展数字化转型进园区活动,做示范。有针对性的组织政策进园区、工业互联网进园区、绿色制造进园区、工业软件进园区等系列活动,推动园区企业提升利用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能力和成效,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落地。加大“双招双引”,吸引鼓励省内外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来淮设立区域总部或子公司,快速提升全市软件园入驻企业数量和质量,壮大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力量。市高新区成功入选省级“一区一业一样板”项目试点,获得扶持资金1800万元,市经信局将陆续推动其它省级以上开发区申报省级“一区一业一样板”项目。
  三是开展软件服务包推广活动,强服务。6月13日,省经信厅和淮南市政府联合举办了淮南市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对接暨首席数字官培训会。目前,市经信局会同羚羊平台、软件服务供应商组建了8个软件服务包应用服务指导工作组,赴各县区、园区开展推广应用工作。各小组采取召开集中服务指导工作会、重点企业逐户入户宣传指导等方式,覆盖全市所有县区、园区924户企业,主要宣传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政策,指导企业选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对企业选用软件服务包情况持续跟踪问效,确保数字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工作落到实处。
  淮南日报记者: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小巨人企业4家。请问市经信局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取得哪些成效?
  张  斌: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市政府制定出台的《淮南市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市经信局作为牵头部门,同时又承担规上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两大倍增行动具体任务。截至7月底,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7户、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9户,总数达879户。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达3户,“小巨人”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0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6户。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施政策赋能。完善推进机制,县区、园区成立专班,建立四类企业培育库。加强财政扶持,设立专项产业资金3150万元,兑现2022年度免申即享类制造强市资金两批1238万元,兑现2022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资金845万元,争取到位制造强省项目资金410万元,组织企业开展市级财政支持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补助、“四化”技改项目贷款贴息、专精特新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奖补“精品安徽”宣传推介、奖补企业内网改造、奖补企业参加产业专业展会等项目资金申报,目前正在审核,其余各类相关市级奖补政策正在有序推进中。推进规上企业倍增专项行动和专精特新企业倍增专项行动。推荐6户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68户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4户,新增省“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5户,挂牌企业总数达35户。
  二是实施金融赋能。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专项行动,上半年共举办6期市级、2期县级对接会及“一对一、点对点”式金融对接服务,82户制造业企业与银行成功签约,签约贷款及授信金额达68.7亿元。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2023年,辖区内银行针对制造业企业(项目)累计创新产品18个,交行、农行推出园区担保“白名单”企业“园区贷”,工行、中行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创贷”,徽行推出专精特新白名单企业“专属贷”,建行推出制造业企业“设备购置贷”。通过创新产品,上半年累计投放制造业贷款47833万元。建立市级上市(挂牌)动态后备资源库,22家企业纳入后备资源库。
  三是实施创新赋能。支持企业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培训13场、服务企业204家。开展高新申报推荐,第一批推荐通过70家,通过率83.3%;第二批推荐41家。支持企业创建创新平台,建立省级“双创基地”培育库,35家企业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淮南赛,正在筹备第七届“创客大赛”活动。实施“三品”战略和工业精品培育行动计划,建立“三品”示范企业培育库,培育“三品”示范企业10户。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专业性展会,组织9家企业参加第133届春季广交会,达成意向成交额约1100万美元。组织斯迈特汽车电子等7家企业参加2023印尼国际汽车配件展暨第四届中国(印尼)贸易博览会。
  淮河早报记者:
  据我们了解,近年来,市经信局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加大为企服务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创新开展“政策快递”服务,切实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  斌: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政策快递”服务是我局落实政策宣传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更高效便捷地让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惠企政策落实落地,让政策红利转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今年以来,共兑现市财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免申即享类)项目资金1238万元。共向上争取到位两批省级制造强省、民营经济政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项目资金2383.4万元;争取工信部融资担保降费奖补、重点“小巨人”奖补等国家级资金850.92万元。做到对企业需要的政策宣传到位、对企业实用的政策落实到位、对企业享受的政策兑现到位。
  一是编制政策快递宣传手册。对经信领域支持制造业发展有关政策进行梳理,涉及项目资金类、企业培育类、试点示范类、创新支持类四类政策共65条,编印《政策清单》宣传手册,并及时更新调整。
  二是打造政策快递服务平台。聚焦企业生产经营要素全链保障,每月举办“三个一场”,即:举办一场企业家大讲堂,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一场制造业政银企对接会,搭建融资畅通平台;一场产销对接会,搭建产销供需平台。结合“千名干部入企业服务”,打好政策宣传“组合拳”。
  三是建立政策快递服务机制。局领导带头联系包保全市11个县区(园区),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定期深入企业一线,为企业精准画像,将政策及时推送给企业并指导企业按需申报。自5月中旬开展“政策快递服务”工作以来,共服务企业390家,发放政策清单400余份。
  工商导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请问市科技局领导,去年以来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张春亮:
  感谢您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科技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开展培育、政策与服务融合开展培育、市局与县区联合开展培育的办法,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贡献科技力量。截至2022年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52家,同比增长26.6%,申报总量和通过总量均创历史最高。2023年向省认定办推荐第一批申报高企企业84家,通过70家,通过率83.3%。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深化二产‘提质扩量增效’”,继续壮大企业创新主体,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挖潜力,着力完善高企培育库。市、县科技部门积极与经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投资促进部门等对接,摸排掌握科技型企业存量与招商引资企业增量,充实完善2023-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动态培育库,县区、园区、市科技部门自下而上建立帮扶跟踪“台账”,跟踪辅导、重点培育。
  二是突出提能力,强化高企政策宣传培训。广泛宣传高企申报认定政策,详细解读科技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涉及的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科技人员占比、研发费用占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占比以及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研发组织管理、企业成长性等具体标准要求,把企业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应享受的政策,尤其是今年初市政府出台四类企业倍增计划的支持政策宣传到位,激发企业申报高企的积极性。
  三是突出聚合力,加强部门联动。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以及省《通知》要求,市、县区园区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在培训、调研、审核等环节密切配合,为申报高企企业做好服务,提高申报成功率。
  安徽法制报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造方式,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还将通过哪些举措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
  马冬冬:
  感谢你的提问!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变革,是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有力抓手,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效能提升,着力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促进我市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出台相关政策,压实主体责任。一是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通知》(淮府〔2022〕55号),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在容积率奖励、招投标方式、预售证许可等方面激励措施,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和应用;二是成立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住建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全市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工作,三是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考核督查,跟踪问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加强部门协同,强化要素保障。一是会同市发改委、市自规局出台了《淮南市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淮建科联〔2023〕5号),在土地出让或划拨时,提出绿建星级、装配率、太阳能应用等相关要求,从源头上进行管控。二是加强沟通,积极申报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项目,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积极引领项目示范、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修编相关标准等。三是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投融资支持,鼓励相关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
  延链补链强链,培育产业集群。一是结合我市粉煤灰、煤矸石等区域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建筑材料企业申报相关绿色建材认证,培育一批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的绿色建材示范企业。二是扶持科技创新、管理能力突出的骨干企业,拓展装配式建筑市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比例,培育2-3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促进我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和实施能力提升。依托淮南舜耕预制构件有限公司,打造集成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建筑业企业。三是强化绿色低碳引领,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作用,在高新区管委会办公楼、中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等项目集中建设能耗管理系统监测平台,中沛焦岗湖生态养老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展智慧住宅试点示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法,推动我市城乡建设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认同。一是利用互联网、各种媒体平台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加强政策解读,普及装配式建筑知识。二是通过技术推广会、现场观摩会等形式,积极促进业内交流合作,营造推进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和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升装配式建筑的社会知晓度、认可度。三是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展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全市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管理队伍素质,提升建筑节能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和设计单位联合,编制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的装配式建筑图集。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