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财政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3-10-13 17:10 点击数: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今年以来,我市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市财政形势稳中向好。今天我们邀请到淮南市财政局(国资委)党委书记、局长(主任)唐兵,淮南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科科长闫磊,淮南市财政局金融科科长苏乐围绕我市今年财政运行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唐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唐兵: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淮南市财政局,向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加力提效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千方百计提升财政综合实力,全力以赴做好重点领域财力保障,全市财政形势稳中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财政贡献。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通报一下今年以来全市财政运行和重点工作情况。
  第一,财政运行平稳向好。我们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政策,通过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助力经济企稳回升,也促进了财政收入增长和运行平稳。
  一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深入实施财源培育壮大行动,构建鼓励县区(园区)发展的激励政策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紧盯“税源、费源、资源”收入渠道,加强重点行业分析研判和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强化财税协同与收入征管,积极挖掘增收潜力。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4.0亿元,增长9.9%,超序时进度7.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75.6亿元,税收占比72.7%。
  二是向上争取取得实效。加强政策研究,积极沟通对接,不遗余力争取上级在转移支付、政府债券、重点项目和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我市更大支持。今年以来,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12.0亿元(不含寿县),同比增长3.6%。依据“赛马”机制争取政府债券额度135.9亿元,较上年增加54.9亿元。
  三是统筹盘活持续发力。厘清思路,摸清底数,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金资产资源,统筹财力用于“三保”支出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部署。清理收回规定时限内未下达或无法形成支出的市级资金1.2亿元,完成首批1.02亿元存量房和市本级8.8亿元公租房整合盘活,建立市级政府公物仓实现资产共享共用,河道采砂、淮河岸线等国有资源有效利用。
  四是财政支出节奏加快。加快预算批复,市本级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第一时间完成84家部门预算批复。加快指标下达,转移支付指标原则上当天接收当天下达。加快直达资金使用,下达中央直达资金69.3亿元,支出56.4亿元,进度居全省第4位。1-9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4.8亿元,增长5.2%,超序时进度9.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与合理进度。
  第二,财政保障精准有力。财政部门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我们努力把每一笔钱都用对地方、用出效果,集中财力稳经济、促发展、保重点、惠民生。
  一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顶格落实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1.2亿元(上半年数据)。加速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今年全市新增专项债券较上年增加29. 0亿元,截至9月底已发行专项债券支出进度82.3%。发挥政府采购政策性功能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比例,截至目前预留份额达32.4亿元。
  二是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实施产业政策,安排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兑现省级上市(挂牌)奖励资金700万元,市级上市(挂牌)奖励资金1388万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亿元,市本级拨付贴息资金1751.6万元。引导设立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0亿元,同比增长28.0%。“四网联通”搭建惠企服务平台,447项惠企政策通过平台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涉及资金13367.7万元,惠及企业881家。
  三是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坚决筑牢民生工作“压舱石”,1-9月全市十三大类民生支出194.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3.0%。暖民心工作持续深入,50项民生实事序时推进。坚持教育投入只增不减,1-9月全市教育支出41.0亿元,增长6.4%。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相关支出79.1亿元,增长15.2%。
  四是促进绿色协调发展。建立水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2项生态补偿机制,实行奖优罚劣,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落实重点领域财力保障,投入8.5亿元强化环境污染防治、20.5亿元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落实科技创新“赛马”要求,提升财政支持科创工作质效,全市科技支出3.0亿元,增长13.3%。
  第三,财政风险总体可控。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是我们必须守住的底线,我们丝毫不敢松懈,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有保有压”,足额编列“三保”预算,坚持优先顺位,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市财政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资金,大力推进财力下沉,特别是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倾斜力度,为基层“三保”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强对基层“三保”执行、库款保障水平监测预警,牢牢守住不发生突发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今年以来,各县区均未发生“三保”执行风险情况。
  二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建立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大对县区(园区)、平台公司监管力度,目前全市及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均在限额以下。持续优化债券项目储备,今年以来全市21个项目成功进入财政部非标专项债券项目库,68个项目通过财政部门首批审核,通过率达91%。通过多方努力,成功争取市本级纳入财政部隐债置换试点。按照“三变三控三增强”思路,稳妥有序推进隐债化解,目前全市及市本级均按照序时进度顺利完成化解任务。
  三是落实财会监督工作责任。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安徽省实施方案,聚焦财政、财务、会计领域短板和薄弱环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已开展的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发现和查处各类问题34个,已完成整改20个、制定措施正在整改14个;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监督、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代理记账行业专项整治等工作正在开展中。
  第四,财政管理更加规范。管理出效率,面对财政工作的新形势、严要求、高标准,我们只有让管理更规范,才能让工作更出色。
  一是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把牢预算编制、资产配置、政府采购关口,严格执行人员类支出政策,完善公用经费标准体系,硬化预算执行约束。2023年市级预算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资金1500万元。1-9月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6.9%,市本级下降8.3%。
  二是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按照“保重点、破基数、促统筹、提绩效”原则,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各级各类资金统筹,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民生支出保障标准,预算编制执行更加科学规范,项目资金管理更加务实高效。同时,通过举办业务培训会议,向市直预算单位和县区财政部门有效传导零基预算理念。
  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让财政资金真正花出实效。2023年市级绩效评价项目覆盖资金24.5亿元。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努力实现财政运行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财政管理提高绩效、争先进位。
  一是扎实开展财政绩效提升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经济走出低谷、财政走出困境”的要求,围绕开源、节流、盘活、统筹、绩效等重点环节,认真落实《淮南市财政绩效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各项举措,逐步实现财政收入规模明显提升、收入质量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更加规范、债务风险管控有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继续落实延续、优化和完善的减税降费政策,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积极争取新增债券额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加快债券发行使用,拉动有效投资快速增长。进一步完善直达资金、政府采购等财政政策,扩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范围。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财力保障。长期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节省更多资金用于急需领域。优化财力配置,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实施,落实制造业“四个倍增计划”等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支持办好暖民心实事,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加快补齐社会事业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美好生活新期待。
  四是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统筹市级财力,加大转移支付、库款调度等帮扶措施力度,压实县区责任,动态监测、及时预警、精准施策,牢牢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科学把控新增债券规模,巩固市本级综合债务“降率脱红”成果。建立协同推进化债保障、隐债提前偿付沟通等机制,统筹各类资金资产资源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逐步降低风险水平。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履行财政职能,加强财经秩序规范管理,推动财政发展更可持续、更高质量。
  五是深入推进财政改革任务。巩固提升零基预算改革成果,科学精细编制2024年市本级预算,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配置效率。推深做实绩效评价,硬化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财政体制改革研究,积极对接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谋划完善市区财政关系,提高市级集中财力办大事和市辖区财政保障能力。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淮南日报社记者:
  我市在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闫磊:
  感谢您的提问。我局高度重视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降低投标成本。免收投标保证金。实行政府采购项目免收投标(响应)保证金和采购文件工本费,2023年前三季度我市免收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约7429.64万元。规范履约保证金。规定最高缴纳比例不超过合同金额的2.5%,鼓励采购人综合考虑项目特点、供应商资信等情况不收或降低履约保证金缴纳比例。鼓励供应商以银行、保险公司出具的保函形式提供履约保证。
  二是优化服务提高采购效率。加快政府采购项目合同签订。要求采购人应尽量缩短采购合同签订时间,不得晚于中标(成交)通知书发放之日起7个工作日。提高资金支付效率。要求在电子卖场达到合同约定的支付条件,供应商提交发票至采购人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完成资金支付,有效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提高中小企业预留份额采购比例。要求各预算单位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应当全额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前三季度全市政府采购货物、服务、工程项目为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32.4亿元。
  四是大力推广“政采贷”业务。出台了《淮南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促进“政采贷”融资的意见》,制定“政采贷”贴息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工具杠杆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督促代理银行简化贷款审批程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准入门槛,在不超过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融资限额内应贷尽贷,不断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在融资额度、融资审查、利率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政采贷”业务顺利开展,有效解决了企业政府采购融资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市场星报记者:
  财政政策全力助推经济平稳运行方面,政府性融资担保发挥了很大作用,请介绍一下财政如何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助企纾困方面发挥作用的?
  苏乐:
  感谢您的提问。
  (一)提级管理,优化管理体制。牵头制定了《淮南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在股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市担保公司直接提级管理。通过有效授权,确保公司决策高效科学。
  (二)考核引导,发挥增信作用。不断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绩效考核指标,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守主业、聚焦支小支农,支持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1-9月,全市8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4794户市场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3.8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制造业担保贷款21.8亿元,占比达64.5%。截至2023年9月底,在保1.1万户、在保余额65.3亿元,年化担保费率已降至0.64%,同比下降22.9%,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三)创新方式,推进批量业务。大力推进“见贷即保”批量担保业务,提高担保效率。1-9月,市担保公司新增新增批量担保业务211笔、金额4.6亿元、占比达71.9%、同比增长130.5%。
  (四)协同发力,防范化解风险。代偿支持方面,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累计为5家担保公司的代偿项目拨付10%风险补偿资金811.1万元。呆账核销方面,支持5家担保公司依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7年版)》核销呆账,有力推动存量风险实现化解,提升资产质量,改善担保功能。
  主持人:
  感谢各位发言人的发布。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