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5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3-01-10 16:39信息来源:市委网信办文字大小:[    ] 背景色:       

王立涛 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高度重视。2021年6月,我市八公山区山王镇获批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市委网信办和八公山区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市委将八公山区山王镇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来抓,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局、市乡村振兴局等7部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淮网信办〔2021)43号),明确了数字乡村“142”工程建设,即编制“一个规划”——编制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完善“四大体系”——完善乡村新基建体系、完善乡村数字产业体系、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完善乡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两项机制”——建立数字乡村资源共享机制、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目前,八公山区山王镇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数字乡村展示馆已完成装修,监控大屏完成安装,应用平台软件系统完成开发,正在进行数据录入和测试及相关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年底通过验收。

二、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进展

1、大力争取数字乡村政策资金支持。一是印发工作要点。2021年底,根据省委网信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厅《关于印发〈2021年安徽省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结合我市实际,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等部门制定了《2021年淮南市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淮网信办〔2021〕49号),全面开展我市数字乡村工作。二是纳入“数字淮南”“十四五”规划编制。我市已成立加快推进“数字淮南”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系统性推进“数字淮南”建设。目前,“数字淮南”“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将围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开展调研和规划制定等工作,将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三是增强资金投入力度。2022年全市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3808.5万元,已到县区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7092万元,资金总量以及支持我市山南四区(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高新区)的资金量较往年均有所增加。

2、积极推广凤台绿港智慧农业模式。江苏绿港蔬菜科技示范园是凤台县招商引资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项目,以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物联网控制技术为依托,以休闲采摘观光和农业产业现代化结合为特色的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于2019年5月开工,项目总投资约6.8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045亩,建设全智能化玻璃温室26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000万公斤,种苗2亿株,产值超过2亿元。包含智慧农业生产、工厂化种苗繁育、高科技示范展示及观光采摘、家庭农场模式示范、自动分拣包装、职业农民培训等六大功能区。继凤台绿港后,2021年10月毛集绿港项目签约,该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规划建设面积为297亩,生产设施面积73454㎡,预计可实现年均运营收入3599万元,年均利润总额919万元。项目已于2022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园区的土地平整,建设用地硬化。预计10月份一期大棚能够投入生产。

三、深入开展数字信息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1、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下发《淮南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在乡镇农技服务站、乡镇电商快递综合服务站点、村委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进农村村级服务站、村邮站、村邮乐购、农村各类商超及服务代办点,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六有”标准,以满足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等四类服务为基本要求,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目前,全市建设益农信息社824个,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培训项目,积极开展信息员培训工作,培训信息员1472人次。为农民提供便民服务33.42万人次,电子商务累计成交额3.7亿元,有6个益农信息社入选省级益农信息社典型案例。

2、积极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出台《淮南市“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力争在全市范围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加速推进,明确做好国家试点县寿县的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形成一批符合我市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推进模式和标准规范。成立淮南市网商协会,为电商企业开展全方位服务,积极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接活动,在农民丰收节、农贸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举办电商农产品线下展销会。2021年全市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44.1%,面向长三角地区销售主要农产品和加工品38.11万吨,销售额达35.93亿元。

3、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和智慧农机建设。积极开展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应用和推广。全市列入应用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监测的规模化经营主体18家,应用企业应用前后平均效益增加明显。新增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5个,全市省农业物联网示范点数量达12个。凤台县植保站在凤台县桂集镇、大兴镇、新集镇和古店乡建立4个农作物病虫草情、苗情和田间小气候监测站,配备物联网虫情信息采集设备,植保无人机等,做到病虫草害智慧化防控。同时,不断加快智慧农机建设。2022年,我市共投入使用各类大型高性能农业机械7614台,其中智能农机126台,在拖拉机、插秧机和自走式植保机上加装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无人操作。另有植保无人机达713台。

4、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机制。积极统筹市、县、乡农技服务资源,让信息化赋能农业生产。全市300多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和驻村农技帮扶人员,充分利用微信号、抖音等新媒体,随时随地精细指导田间管理。扶持成立安徽农管家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引进专业团队,建立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信息平台,将农户、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关信息录入数据库,依托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信息平台,建立信息公开系统,结合财务服务,做到农资采购、服务购买、产品销售等成本数据全程公开,随时在线查询。

感谢您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和关注!下一步,市委网信办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要求,每个县区选取一个试点,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

 

 

办复类别:  B   类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