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南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12 14:43信息来源: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关于淮南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9年1月8日在淮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落实“六稳”部署,紧扣“1235”发展思路,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开展“五个年”活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1: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8年计划

2018年预计完成

增长%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7以上

4

财政收入

7

7.2

固定资产投资

9以上

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11.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5

8.2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

8.6

城镇新增就业

4.2

6.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6%左右

(一)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开展“四清四实”专项整治,重点对各类投资理财公司、网络借贷平台、涉农合作组织等领域开展风险排查,排查机构940家,非法集资立案17起。建立健全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全面完成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工作,累计置换存量政府债务180.1亿元,年降低利息成本约10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新增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70家,实现直接融资255亿元。全市融资担保机构在保户数5175户、在保余额44.95亿元,分别增长90%、8.4%。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出台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等实施意见,举全市之力推进寿县国家级贫困县摘帽。各级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0.2亿元,43310人脱贫、44个贫困村出列,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7.87亿元,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6735人,实施到村到户项目1811个。“351”“180”健康脱贫分别惠及患者5万人次、25万人次,贫困人口综合医保住院补偿比90.79%。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抓好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燃煤锅炉、物料堆场、“小散乱污”企业、固体废物等专项整治,155个固废问题完成整改。启动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第一自来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建成投用,95个入河排污口完成工程性整治。推进洞化截洪沟等6条城市水系黑臭水体治理,新改建各类管网137.1公里,增设5座污水处理站,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通过验收。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1%、18.1%,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完成成片造林1.54万亩。编制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市创建规划,总投资27.8亿元的谢家集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获批。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预计,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6:47.4:4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台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设立市“三重一创”专项建设资金,推动支持“三重一创”建设各项政策落地,市经开区系列临床亟需药物注射剂研发获批省第三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安理大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中科院大气所极端精密智能制造研发与测试平台-环境智能检测装备研发测试平台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中科院新能源中心先进焊接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中科院大气所大气环境监测治理评估综合技术创新研发中试基地入选省院地合作重大项目库。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青年创业园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实现全覆盖,数量上进入全省第一梯队。新增高技能人才5016人。主导、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8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1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4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战新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5%、23%。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大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发展稻田综合种养6.6万亩,建成专用粮食生产基地32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320.2万吨,增长5.6%。实施农业产业化五大工程,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6户。非煤电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企业4户,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户、省级绿色工厂7户、省级数字化车间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安徽工业精品7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印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淮南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育基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创新研究院挂牌成立。成功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完成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个、县级电商物流配送中心2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614个。扎实推进寿县古城、八公山、焦岗湖3个5A级景区创建,成功举办“八公山旅游嘉年华”、“焦岗湖水青春·欢乐季”、“楚韵寿春城”等旅游节庆活动。预计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4.8亿元,同比增长5.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消费市场运行稳定。万达广场、新城吾悦、红星美凯龙等商贸综合体竣工投运,华联商厦、苏果超市、新欣医药、大润发等4家商贸企业荣获省连锁业十强。新增限上商贸单位91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同比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关闭退出1对煤矿,退出产能600万吨,分流安置职工7546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统筹做好去库存和稳控市场。非住宅商品房去化周期较年初缩短4个月。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5316套、基本建成5166套,公租房分配入住累计37155套,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617万元。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落实各项降成本政策措施,开展清费减负活动,实现“三降一清”。免征政府性基金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8项。出台涉企保证金目录,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涉企收费项目减少67项。累计减轻企业负担20亿元以上。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全年减免24.2亿元。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14场,达成贷款融资50亿元;累计发放小微企业续贷周转资金55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27亿元、“税融通”贷款3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分离移交34.6万户,占全省总任务量的30%。平稳有序实施盐业体制改革,推进盐业系统人员招录(聘)相关工作,确保改革过渡期间人员稳定、食盐市场供应稳定、食盐质量安全。稳步推进全市5家国有农场剥离办社会职能改革,占全省总任务量的25%。

(四)发挥投资稳增长关键作用,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全市272个亿元以上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0%;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建成中交,潘集选煤厂等42个省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商杭高铁淮南段及3个站点进展顺利,引江济淮淮南段征地拆迁、土地报批和资金筹集等工作全面开展。紧抓历史遗留问题攻克。坚持“依法合规、尊重历史、实现双赢”的原则,金融世家、淮河新城五期等11个房地产项目问题得到化解,迎宾馆、奥体中心等17个项目积极推进,安粮淮安府等7宗土地通过司法、行政等途径盘活。加快市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出台政府性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智慧教育、高新区科技研发中心等一批项目完工;老火车站改造、市级老年公寓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全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和省级各类补助资金121.8亿元,其中:社会民生类资金78.6亿元,产业发展类资金7亿元,基础设施类资金17.9亿元,其他各类资金18.3亿元。

(五)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重点改革进展顺利。全年共安排改革任务121项,其中90项已完成,2项形成初步成果、29项待上位文件出台或统一部署启动实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申请材料精简56.9%。全面推广“证照分离”改革,实现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削减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企业登记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完成市本级1248项实施清单上线运行,超过90%进驻中心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目标。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建立“四送一服”常态化推进机制,组建45个工作组,解决各类企业诉求问题2247件,开展政策宣讲会1461场、企业座谈会1227场,举办各类要素对接会50场,促成722个要素项目对接,正式签约项目资金69.67亿元。获得全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专项评估第四名。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高规格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开展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清欠行动。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户。全年新增民营企业9332户、个体工商户25345户。

(六)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参加长三角经协会第十八次市长联席会议、第47次主任办公会议暨50次工作会议。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做好与合肥市合作共建、寿县与合肥经开区合作共建空港工作,《合淮产业走廊发展规划(2018-2025)》获省政府审议通过。成功纳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参加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243个,总投资65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99个,总投资395亿元。奥齐石材设备产业园、瑞科玛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三江生物科技园等产业类大项目开工建设;恒大高科农业生产基地、中国中车高效电机生产基地、碳四碳五深加工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正式签约。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新增实绩企业48个,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2%。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举办首次境外阿曼淮南专展,淮南高新区“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加快建设,乐森黑马获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全市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4.3亿美元,增长30%;实际对外投资220万美元,增长2.1倍。

(七)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改造农村危房3691户。3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48个省级中心村完成整治建设,完成20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5万户自然村户厕改造。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年度任务,解决12.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巩固提升工程,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435.1公里,全市共开通农客班线438条,乡镇班车通达率100%。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实施主城区路网提升工程,完成11条道路大中修工程,建成13个街头游园,全市新增和改造绿地约350万平方米。升级改造龙湖、老龙眼等菜市场23个,完成43个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拆除违法建筑51.29万平方米。推动5个公交枢纽站场建设,新增公交车130辆。山南新区首座加油(气)站建成投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7人当选中国好人,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八大提升行动”,建立文明创建“路长”制度,开展“文明单位帮扶社区结对共创文明城”活动。发布推广《淮南文明18条》,发放《市民文明手册》等宣传材料190万份,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系列创建活动,城市形象、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

(八)民生质量不断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3大类民生支出完成197.5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0.6%33项民生工程投入47.8亿元,财政八项重点支出191.8亿元,增长8%。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5万人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8万人。“江淮云创业园”被评为省级青年创业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9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9元,分别增长8.2%、8.6%。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所;启动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完成129个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69个“全面改薄”项目建设;5所职业院校被评为全省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启动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建成47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10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健康淮南”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医保药品和医疗服务调价工作,寿县、凤台县、潘集区分别完成医共体组建,全市115.26万人签约家庭医生。举办体育健身活动700余场,新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个,全民健身路径64条。荣获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称号。社会保障日益完善。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清算,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市辖区和凤台县城乡低保实现统筹,保障标准分别增长8.6%、70%,寿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增长6%、8%。双拥、地震、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地方志等工作不断进步。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双拥创建和人民防空工作扎实推进。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多数指标超过或达到年初确定目标,但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未达到。地区生产总值未完成预期主要受煤炭量价齐跌、部分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关停等因素影响,全市工业持续低位运行。2018年,全省煤炭去产能任务690万吨,淮南承担600万吨任务。受此影响,全年原煤产量约7100万吨,同比下降4%;由于煤质问题,洗精煤同比下降31.5%;煤炭行业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加之受环保因素影响,全市处于停产、半停产工业企业有40多户,其中受影响较大的规上工业企业20户,特别是淮化集团、德邦化工、宏泰钢铁等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先后停产,拉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1.3个百分点,进一步影响GDP增速。另外,虽然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6户,且大多为轻工、纺织、机械、建材类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较弱。综合测算,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约4%、规下工业增长5.9%,全部工业增长4.1%,仅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未完成预期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一是工业投资尤其是煤电投资下降明显。2018年1-11月,工业投资同比下降6.8%,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6个百分点。受去产能、光伏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投资下降14.1%,光伏发电行业完成投资同比减少114.23亿元,导致电力行业投资下降74.6%。全年煤电投资合计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约11个百分点。二是新开工项目数量下降,大项目支撑不足。2018年1-11月,全市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下降27.3%,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2.4%;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数同比下降10.5%,投资同比下降21.9%,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支撑作用不足。三是部分政府投资类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投资下降。受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策影响,部分政府投资类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缓建或停建,全市75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当年仅完成投资约31亿元,同比减少投资41.7亿元。

总之,过去的一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防风险补短板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我们攻坚克难、团结奋斗、踏实工作,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诸多指标向好变化更为难得。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突出困难、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非煤产业体量不大、占比不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二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先发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各县区财政收支不平衡,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撑不足。四是民营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偏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五是资源型城市转型支撑不足,生态保护、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任务繁重。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六是就业、婴幼儿照护、儿童早期教育、优质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显不足,均衡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补短板压力较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与重点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市既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环境的挑战,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的发展机遇,总体上我市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从政策导向看,中央、省综合运用宏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社会政策三大政策体系,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降低企业负担、促进有效投资、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指向准、力度大的新举措和“政策包”,与我市发展条件、需求和方向高度契合。从区域格局看,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全面实施,我市作为沿淮河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合肥都市圈、合淮工业走廊等重大战略平台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合肥、淮南两市合作园区共建,有利于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从内生动力看,我市在打好“四张资源牌”,做好“三篇文章”上不断加大力度,煤电、数据、科教、山水文化等重大资源协同转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利于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中赢得更多主动。特别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我市一定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2019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2: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2019年预期目标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6-6.5

财政收入

7

固定资产投资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

城镇新增就业

4万人

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目标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并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按照“1235”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进一步做好“六稳”工作,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淮南,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重点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五大创新”体系。修订完成支持“三重一创”建设政策措施,跟踪做好省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申报。积极融入全省“四个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中科院、中电八所、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支持安理大科技创新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1+3+8科技孵化器体系”,提升孵化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完善激励政策和分配机制,推进增加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政策等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落实落地,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申请发明专利1500件。做好第三届“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申报工作。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做好去产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续工作,重点做好煤炭企业深化改革、脱困发展、职工安置等工作。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依法推进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加快企业上市挂牌步伐,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不断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效管控政府债务,合理安排政府债务规模;落实金融监管职责,严密防控金融风险。加大清费减负力度,落实现行各项减费降税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着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民营企业培育提升工程,新增民营企业5000户,个体工商户1.3万家。加大补短板力度,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领域深入谋划一批补短板项目。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原则,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破除一切歧视性和各种隐性障碍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3+2”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实现“最多跑一次”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改革提速增效、“多证合一”改革扩容增面,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红黑名单”认定、发布、归集、共享和更新工作。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强化政府守信践诺。

(二)坚持工业强市,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煤电产业转型发展。稳定煤电行业生产,支持淮南矿业集团整体上市和中煤新集公司转型发展。全力保障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煤制乙二醇、煤制气、潘集电厂等项目前期,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扩大非煤产业规模。大力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0家。完成工业投资260亿元。加大对现有产业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煤化工、大数据、高端金属制造、陕汽及其配套、煤矿开发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多个百亿产业。全年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60个,完成技改投资170亿元。鼓励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安徽工业精品”4个。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和“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2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核心商圈转型升级和错位发展,改善商品供给结构,提升居民消费品质。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融资租赁、服务外包等行业;提质发展健身体育、娱乐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积极拓展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制定出台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寿县楚文化博物馆、毛集花田花海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寿州古城、八公山景区、焦岗湖景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全年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19%。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规上工业培育”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开展全市开发区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优化各开发区管理体制和产业定位。扩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做到“应放尽放”。重点抓好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努力将市经开区、煤化工园区打造成为百亿产值园区,进一步增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核心竞争力。

(三)加快项目建设,不断扩大有效投入。推动项目提质提效。遴选100个重大项目,开展市级领导联系包保。健全重大项目协调调度机制,解决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四督四保”。稳步推进引江济淮淮南段、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程、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其3个站点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省重点项目100个。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结合国家、省重大政策机遇,聚焦电、气、水、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基础领域,梳理一批符合国家、省级投向的战略性、基础性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不断提高项目谋划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利用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做好项目推介。创新投融资机制。落实好鼓励支持民间投资政策,依托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合作,加强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合作(PPP)模式,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方面,筛选和推介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PPP项目,协调推进已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建设。

(四)实施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管护行动计划。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双千工程”,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扩大到10万亩。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省级、市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6%以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新增农村电商主体300个,网络销售额增长30%以上。支持凤台县创新中国成立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业和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30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大力实施村庄整治,一体化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加快推进中心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改水改厕等重难点工作。改造农村存量危房,加快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设施建设,完成5万户自然村农厕改造。重点开展产业特色小镇培育,推动特色小镇发展壮大,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完成全市911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120个村“三变”改革。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水稻育苗和机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等社会化服务,力争服务面积达到130万亩。

(五)加强城市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协调。继续推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开展新城区单元规划编制,启动东部老城区单元控规编制,科学构筑“一主一副四组团”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坚持“主攻山南、提升老城”既定战略,实现老城区和新区互补发展。开工城市棚户区(城中村)住房改造2433套。重点打造山南新区核心区、高新产业园区、高铁商务区,加快完善山南新区医疗、商贸等生活配套设施,推动山南产城融合发展。完成8个菜市场改造升级,推进加油站建设,改造老旧小区42个。协同推进城市排水防涝、黑臭水体整治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建成区6条城市水系黑臭水体治理进程,推进5处入湖口治理,新改建各类管网100公里,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加快构建立体交通。开工建设合霍阜高速淮南寿县段,谋划建设北沿淮高速(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持续推进G206洛河至曹庵一级公路改扩建等4个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淮南市孤堆至毛集一期工程、加快推进G206烟汕线上窑街西段升级改造等6个普通国省干线“断头路”项目。提升改造农村公路,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667公里,县乡公路大中修工程140公里。加快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持续推进凤台、淮南西、潘集综合客运站建设及商合杭高铁山南、寿县、毛集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环卫保洁、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专项行动,全力打造整洁、有序、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弘扬新时代乡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深化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六)深化开放合作,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深化区域合作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大数据应用、新能源开发、产业转移、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对接合肥都市圈,谋划合淮产业走廊百亿项目库,加快合淮产业走廊、新桥空港经济示范区淮南联动发展区建设。全面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配合做好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以及绿色生态廊道、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编制,谋划淮河生态经济带百亿项目库。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继续推进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推动加工贸易提质增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境内外知名展会,深度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支持合肥海关淮南办事处升格淮南海关。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0%、7%。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专业性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五大高成长产业,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强化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市场化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服务机制,在洽谈、签约、审批、建设等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七)践行“两山”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污染治理。继续聚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大力实施环境保护“五个一”行动。坚持源头防治,抓好“五控”,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PM2.5PM10平均浓度达到省考核要求。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为群众提供更多亲水环境。扎实推进净土行动,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对重点县区和企业开展督查。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探索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用能预算管理,建立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加强生态示范建设。编制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规划,健全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增绿补绿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成片造林10800亩。加快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谢家集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

(八)推动共享发展,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精准扶贫方略,继续开展“重补促”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十大工程”,着力打造“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升级版,切实强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措施,全面推进教育扶贫,筑牢健康脱贫保障。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脱贫取得实效。完成19757人脱贫、11个贫困村出列。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稳步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逐步建立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管理新模式。进一步优化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强化校企合作,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园区。支持在淮高校建设一批一流、特色学科,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继续推进智慧教育项目和智慧学校建设。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着力提高就业质量。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就业扶持工程、创业淮南行动计划等就业促进工程,重点做好就业技能培训、贫困劳动者就业帮扶、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密切跟踪国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政策动向,及时制定我市相关政策。做好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质量提升年活动。推进城乡低保统筹,持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深化特困供养机构改革发展,提升救助工作精准度。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施智慧养老机构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养老机构基础性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推动健康淮南建设。贯彻落实“健康淮南2030”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山南新区综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传染病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社会办医政策,放宽社会办医准入。强化三医联动改革、医保管理机构整合、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拓展深化医改成效,创建2个以上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进公共体育普及,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推进城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建设全民健身路径30条,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个,继续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深化平安淮南建设。全力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建构源头治理长效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积极创建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落实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创建2个以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切实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楚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促进福利服务扩面提质,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推进法律援助降槛增效。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做好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地方志、双拥、档案、红十字会、气象和宗教等工作。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