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工作总结】淮南市财政局“十三五”时期成就综述

发布时间:2020-12-16 10:10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十三五”以来的五年,是淮南财政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市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为民理财、促进发展,为民服务、促进和谐”的基本理念,坚定信心、知难奋进,促进改革、保障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为加快淮南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坚实的财政力量。

一、溯难而上,担当作为,财政各项中心工作稳步推进

(一)五年来,聚焦克难攻坚,财政收支态势总体平稳。积极应对煤炭去产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切实做好财政收入预期管理工作,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财政收入从2016年的150.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62亿元,年均增长2.7%为财政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全市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规模实现新突破,2016年以来,全市财政累计支出达1236.4亿元,年均增长 %。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投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2016-2020年累计下达实现转移支付 亿元,支持实现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二)五年来,聚焦精准保障,支持高质量发展投入持续加大。聚力惠创新,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 17亿元支持科学技术发展。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全市共有国有及国有控股融资担保机构7户,在保企业8364户,在保余额53.71 亿元。设立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累计开展续贷168.12亿元。设立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累计开展续贷162.76亿元。全力促转型,出台《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等系列文件,2019年起统筹整合资金4亿元支持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助协调,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5亿元支持农林水事务,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23.91亿元。支持县域经济振兴发展,促进全市县域经济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推广政府多元资本合作模式,全市目前已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19个,总投资139.54亿元。着力保稳定,2016年以来全市公共安全支出共计60.42亿元,住房保障支出共计43.82亿元,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资金79.1亿元。

(三)五年来,聚焦提质增效,民生领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13大类民生支出2016年的181.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36.2亿元,年均增长7.1%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96.64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投入201.16亿元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142.25亿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投入35.7亿元支持交通运输发展,投入10.63亿元支持文化体育和传媒发展。坚持民生导向不动摇,健全完善民生工程遴选、审核、实施、监管、验收等一揽子联动管理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36.51亿元(其中市级财政16.8亿元)滚动实施54项民生工程,成效惠及全市349万人民群众。

(四)五年来,聚焦履职尽责,助推“三大攻坚战”持续发力。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地推进债务化解,截至2020年底,全市无新增隐性债务情况,市本级已完成2018年、2019年及2020年的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举,全市已发行五批次非标专项债券,金额48.97亿元。2017年至2019年,我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连续第三年获优秀等次表彰。坚持全力以赴,积极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66亿元,年均增长18.9%,是“十二五”时期的12倍。制定出台《淮南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扶贫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坚持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财政年均投入资金12.76亿元,重点推进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增绿增效等专项环境修复。

(五)五年来,聚焦精细管理,财政体制机制持续完善。积极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规范市级预算管理,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建立并推广应用市直预算单位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强化政府采购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把人大、审计、群众监督与财政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全省首家向市人大常委会作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报告。严控“三公”经费,“十三五”期间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1.54亿元,下降至20209000万元,累计降幅41.6%。结合预算单位财务实际,对不具备独立会计核算条件的预算单位实行会计代理记账。顺利完成资源税、公务用车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等改革任务。

(六)五年来,聚焦从严治党,财政机关作风持续改进。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讲严立”、“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并持续巩固拓展,五年来开展专题学习100余次、召开动员会、座谈会、讨论会70多场(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措施,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强日常监督,完善内控机制,推进财政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有效开展。深化基层党建,开展干部教育和财政业务培训,创新并持续优化“两共建三关爱”党建品牌。严格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不折不扣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财政厅各项工作部署。健全会商制度,开展机关文明创建和青年志愿者活动被评为第十一、十二届省级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得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受市政府通报表彰。

二、履职尽责,主动创新,财政业务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一)着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十三五期间,淮南

市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立足实际,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跟踪为线索,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加大绩效管理工作力度,着力打造“阳光财政”“绩效财政”一是强化绩效政策落实。紧跟省委、省政府步伐,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落实意见》,明确市、县区层面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层面规定,对涉及面广、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且单项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结合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财政政策和行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等,选定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其中:2018年重点评价项目20个、单位自评项目30个,覆盖财政资金71562万元;2019年重点评价项目25个、单位自评项目50个,覆盖财政资金48212万元;2020年重点评价项目30个、单位自评项目60个,覆盖财政资金59045万元。二是强化绩效工作机制。十三五期间,淮南市率先在全省成立绩效评价科,在机构改革期间,加强机构整合,成立预算绩效管理科室,充实配备人员。2020年,淮南市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推动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各项工作,同时将绩效管理纳入市政府对部门、市对县区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这是财政部门第一次也是财政部门唯一一项列入市政府对市直部门目标考核范围的工作。三是强化绩效目标管理。2019年起,市本级5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编制了绩效目标, 实现了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编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绩效目标全部量化,明确项目的产出和效益,绩效目标要依据明确、相对具体、可衡量,并在一定时期可实现。通过“部门单位自审、财政业务科室初审、财政绩效管理科室复审”的方式对绩效目标进行补充、完善。四是强化中介机构管理。公开招标选聘天职、新思辰、中为等省内实力较强的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绩效评价中介机构库。加强合同管理,要求中介机构至少明确2人固定从事我市绩效评价工作,以此增强从业人员对淮南项目情况的熟悉度、知晓度,促进绩效评价质量提升。做好中介机构考核工作,重点考核工作基础、服务质量和工作成果等,考核结果与中介机构绩效评价服务费挂钩。五是强化评价结果运用。综合项目绩效评价结果、项目刚性等因素,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具体运用。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良”和“中”、“差”的项目,分别采用优先安排、适当安排、压缩直至不安排等方式,分类管理,分类施策。预算完成率、资金执行率较低的项目,压减下一年度预算10-20%未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按当年政府采购节约率的水平,压减下一年度项目预算。对一次性项目在绩效评价达到预期目标和实施效果后,动态调整,及时退出。对民生工程、发放类等项目,在确保投入不压减的情况下,督促部门单位加强项目管理,提升项目质量。对未实施的项目下一年度不再安排。2019年,市本级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资金共计836.46万元。六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2017年、2018年向市人大常委会作财政绩效管理年度工作报告,将当年绩效评价结果提交人大代表审议,获当年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出具审议意见,为安徽首家地市七是强化绩效管理宣传。通过淮南人民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栏目,与广大听众交流,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举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工商导报等省、市14家媒体参会,通过淮南发布客户端—淮南新媒体中心进行现场直播

(二)全力抓好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对市委、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项目。淮南市始终围绕“规范举债融资机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打赢三大攻坚战”总目标,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强化风险预警,完善防控机制,确保政府性债务风险整体可控,切实化解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全市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2017年至2019年,淮南市连续第三年获优秀等次表彰。一是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重,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制度约束,落实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岗位责任制,确保妥善处置债务风险。二是加强风险管控,扎实推动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按照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截至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债务余额均在核定的限额内。定期评估债务风险状况,注重综合利用债务率、偿债资金保障倍数、利息支出占比等多项指标,对各县(区)和相关单位的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准确研判政府债务风险情况,妥善处置存量政府债务,切实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加大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力度,接受社会广泛监督。三是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举,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抢抓机遇,以合法合规的方式保障重点项目合理融资需要,注重债券结构的构成,加强新增债券支持推动产业项目的培育,选取优质公益性事业领域重点项目,发行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杜绝项目过度包装,认真分析考虑项目真实收益情况,确保真正落实还款来源。精准安排新增债券项目发行,认真考虑项目未来收益或推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等,选择真正适宜的项目,重点推动优质项目的发债。会同发改及业务主管部门严把专项债券项目合规关,认真做好新增专项债券前期工作。确保了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即可使用见效,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截至目前,全市非标专项债已入库73个项目,项目投资总额5403798.74万元,申请债券总金额为2937400万元,其中市本级1432400万元。全市累计已发行五批次非标专项债券,共计发行金额489700万元,其中市本级203900万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投入,为淮南市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注入了催化剂,对于保障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提升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放大财政资金效益发挥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债券资金安排项目社会反响巨大,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能辐射到周边区域,社会效益较为明显。

(三)有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淮南市通过实施财政保费补贴政策,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五年来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种植业及林业完成承保2645万亩、林业完成承保23.25万亩、养殖业完成119万头、水产养殖完成4.6万亩,实现保费收入6.73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5.37亿元。累计赔付5.7亿元,为全市207万户次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提供了近125.6亿元的风险保障,走出了一条政府能承受、农民有意愿、保险公司能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着力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实施涵盖水稻、小麦、玉米、花生、奶牛等十六个品种的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和蔬菜经果林、畜禽水产大类的特色农业保险,财政补贴保费80%。保险经办机构市场化运作,全市72个乡镇、街道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站,87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点,协保员已达到945余人,形成了“网络连成片、服务面对面”的保险服务基本平台,建成覆盖全市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二是着力推动扩面增品提标。调整提高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补助标准,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2017年寿县全面推开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保险金额和财政补贴提高了77%97%95%2019年全市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新增花生、芝麻、马铃薯、小麦制种、水稻制种等品种。2020年全面推开育肥猪保险。特别是从2016年起,市财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范围,对各县、区自行开展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市财政统一按蔬菜、经济果林类保费50%,畜禽、水产类保费20%进行以奖代补。五年来特色农产品品种覆盖大棚蔬菜、大棚草莓、葡萄、蘑菇、淡水养殖、小龙虾养殖等十几个品种,蔬菜、经济果林类承保21.1万亩、水产养殖4.6万亩、畜禽养殖19.6万头,各级财政投入资金5459万元,理赔8620万元。2018年年初,淮南遭受了多年未遇的暴雪侵袭,特色农产品保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受灾投保农户得到了及时查勘、及时理赔,共计赔付2000余万元,为全市农业抗灾救灾、恢复灾后生产赢得了宝贵时间。三是着力健全市场机制引领发展。构建市场化竞争格局,通过公开公平竞争引导经办机构加大投入,切实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与质量。2017年通过招投标确定两家保险经办机构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2020年探索农业保险共保模式,将2020年以来新增的中央政策性育肥猪保险进行共保模式试点,共同承保202061-20201231日的育肥猪保险,各共保体发挥各自优势,有效控制风险。今年淮南市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共保体成员积极行动、积极参与,实现了大灾风险分散,农户利益得到了及时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因势而变、更需守正创新。淮南市财政部门将切实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十四五”全市财政工作实践中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建设高质量财政事业、助推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着力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深化财政预算改革、保障改善基本民生和促进财政提质增效上花心思、下力气、谋办法,进一步强化收入预期管理、进一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保障重点领域支出、进一步巩固“三大攻坚”成效、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依法科学理财,切实答好“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新答卷。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