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淮南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3-25 09:43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工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宏观形势下,伴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安徽省推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十四五”时期既是淮南厚植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的关键时期,也是淮南工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安徽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强省建设)规划》、《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淮南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规划》在衔接继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从国际国内、技术创新、产业革命、区域发展等多维度分析了我市“十四五”时期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系统谋划了未来五年工业发展思路与目标,明晰重点产业、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远景指引方向,是未来五年淮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整体安排,2020年上半年启动课题研究,2020年11月确立“1+2+10”(即1个总体规划、2个行业发展规划和10个专题研究)的规划体系。

2020年12月通过竞争性磋商谈判,确定上海社科院为《规划》编制单位,成立由上海社科院及市经信局相关人员组成的编写组。

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编写组在现场调研、座谈讨论、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初稿,同时开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2021年6月,市经信局在单位内部组织多次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1年7月13日市委副书记汪谦慎、常务副市长孙良鸿专门主持召开规划汇报会,专门听取上海社会科学院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并提出编制修改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经过多轮修改完善,而后多次征求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园区)、重点企业和社会公众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2021年11月25日在上海社科院召开《淮南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评审会,来自上海、安徽两地的专家评审组一致认为《规划》编制研究思路清晰、基础工作扎实、成果内容丰富、前瞻性指导性操作性强,一致同意通过《规划》评审。

2021年12月,市经信局程启涛局长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做了汇报。

2022年1月,《规划》通过市市场监管局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

2022年2月,《规划》提请第17届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

2022年3月16日,《规划》以市政府名义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到2025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规上企业集聚度、企业创新能力较大提升,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全面形成非煤产业为主的高质量工业结构体系。

--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规上工业增加值力争翻一番,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达20%;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

--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超过2%,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20家。

--主导产业成为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35%以上,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较2020年翻一番。

--民营经济迈上新台阶。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户,争创省级专精特新冠军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户以上。

--数字赋能呈现新成效。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数据产业集聚度和影响度大幅提升,建成10个大企业数据中心。

--绿色发展成为新常态。全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循环经济发展成效突出,规上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能耗下降幅度达到省控目标。

五、主要内容    

《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架构合理、目标清晰、内容完备,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产业,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具体为: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主要从六个方面简要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我市“十四五”时期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指出差距和不足。

第二部分,“十四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三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合肥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机遇叠加,充分发挥合淮产业走廊优势和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区建设政策优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工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工业强市建设,加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构建“5+5+1”现代工业体系,努力建设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包括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合作,开放发展;数字赋能,融合发展;节能降耗,绿色发展;质量导向、品牌发展六项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包括产业能级提升、创新能力提升、资源环境友好、数字化转型五个方面13个指标,并以专栏的形式对主要指标进行归纳细化。

第三部分,重点产业。按照淮南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着力构建“5+5+1”的重点产业体系,即: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煤炭、电力、绿色化工、绿色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绿色食品特色产业。

第四部分,空间布局。提出“一廊五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体系。“一廊”即合淮产业走廊;“五区”指五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分别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凤台经济开发区;“多节点”指毛集经济开发区、潘集经济开发区(北区)、寿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等特色产业集聚区和曹庵、杨公、炎刘、刘岗等特色产业小镇。

第五部分,重点任务。包括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合肥都市圈、高水平打造标志性产业集群、全面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务实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对标先进优化营商环境六项重点任务。

六、创新举措

《规划》编制紧紧围绕扩量提质增效三大目标任务,在提升产业能级方面提出构建“5+5+1”重点产业体系,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提出打造“一廊五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体系,通过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七、保障措施

从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深化产业改革创新、保障产业用地供给、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安全环保水平六个方面提出了支持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总体上是健全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制造业扩量提质增效的体制机制。保持政策体系的稳定,形成全市上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形成规划引导—整体推进—政策扶持的系统推进机制,为高质量建设工业强市提供坚实保障。

八、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机关:淮南市经信局

解读科室:产业政策与规划科

解读人:王明明

联系方式:0554-6678302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