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2022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12-20 10:50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2022年以来,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淮南市紧紧围绕国办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省、市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以基层政务公开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新《条例》,不断夯实公开基础,深化公开内容,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效。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截至20221220日,全市通过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03512条;市政府办收到依申请公开66件,按时办结66件;集中展示地方性法规49,政府规章19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448市政府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162条,其他文件(各部门)3818条。

(一)推进政策集中规范公开

一是巩固规章集中公开成果。按照国办要求进一步完善淮南市人民政府规章库,对展示页面、字体、下载文本等进行规范,高质量发布现行有效规章正式版本,及时进行动态更新,稳步推进规章历史文本收录工作。

二是持续优化政策文件库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库(综合信息服务库)建设,推动入库政策更加规范、文件分类更加准确、服务要素更加完善;推动以政策为主线、以监督、服务、反馈为目的全生命周期公开,进一步拉长公开周期线,在现有发布、解读、咨询、兑现、反馈的基础上,探索利用专题库,逐步融入诉求及计划、调查及研究、评估及论证、审议及列席等前置环节,努力打造政策文件全生命周期公开的集中展示闭环。

三是加强政策集中公开成果运用。进一步整合政策咨询工作,开设政策咨询综合服务平台,集中展示政策问答、知识库、部门信箱、线上咨询平台等板块,与政策文件库充分融合衔接,更好发挥政策集中公开成果的积极作用,以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现行有效制度体系,为行政机关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各类权责清单提供基本依据,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各项制度规定,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四是优化政策咨询服务。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开设政策咨询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健全通过窗口解答群众和企业政策咨询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大解读人员业务培训,更好解答生育、上学、就业、创业、养老、医疗、纳税、疫情防控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充实政策问答库内容,围绕各类高频政策咨询事项,以视频、图解、文字等形式予以解答,并不断丰富完善。推动政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的协调联动,不断优化村(居)务公开目录指引,更好适应基层群众信息获取习惯和现实条件,着力加强电话解答、现场解答等政策咨询渠道建设。

五是推进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公开。严格按照安徽省行政规范性文件格式规范要求,分类实施,准确做好市政府、市直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梳理和网上公开版本的文本制作,进一步完善发布平台建设,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集中公开。截至目前,已完成市政府449条现行有效、323条废止实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格式规范、集中发布工作,市直部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公开工作同步推进。比照市级做法,县区政府统筹做好县区政府、县区部门及乡镇(街道)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集中公开工作确保年底前实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部公开到位、文件格式规范全面执行到位、文件网上公开平台全方位改造到位,为省、市高标准建设政策文件库奠定基础。

(二)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一是加强经济领域信息公开。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公开版本,积极与市发改委对接,已于8月底形成我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公开版本。建立“助力企业纾困、稳定经济大盘”专题,包含财税金融支持、稳投资促销费、保生产保民生、企业负担缓解、困难行业恢复等内容。增设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开专栏,突出一产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二产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三产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等工作重点,集中公开我市推动经济发展相关政策举措、工作进展、项目落地等信息。持续发布市场主体纾困政策文件,加大加大受疫情影响重的餐饮、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运等行业帮扶政策的公开力度,提升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水平,促进稳就业和消费恢复。围绕项目审批建立健全办理和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和解决堵点问题,优化营商环境。优化重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公开专栏,实现淮南市消防培训基地、淮南市工人文化宫等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展示,当前正调整集中展示页面,突出重点项目的时间轴。通过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目录,主动公开《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指南》,一视同仁公正监管,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及时优化12366纳税服务平台智能咨询功能。依托税务网站完善统一规范的税费政策库,动态更新并免费开放。及时在减税降费栏目加大骗取税费优惠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二是强化民生领域信息公开。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各项制度,统筹用好各类信息发布平台,持续发布疫情防控进展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防止引发疑虑和不实炒作。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工作协调,行政机关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信息,要与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下达的工作指令保持一致,增强多方协同合力。进一步规范流调信息发布和管理,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对当事人正常生活产生不当影响。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于615日、122日、128日组织县区政府、相关市直单位召开公共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推进会,专题部署此项工作。督促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发挥行业主管作用,于1220日之前完成各领域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和实施工作要求各县区比照市级做法,立即展开行动,确保1220日之前完成各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并做好专题建设或集中展示。

(三)夯实政务公开工作基础

一是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严格落实《淮南市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除明确公开属性的信息外,对拟发布其他信息的必要性、保密性、敏感性等公开属性进行三级审查并按周制表,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敏感信息,防范数据汇聚引发泄密风险,进一步增强公开工作规范意识。

二是加强公开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政府网站改版工作,目前市级和县区级政府网站已全面支持互联网协议第6版,做好改版之后网站发布内容的跟踪工作,如有信息丢失、链接错乱、空白页的情况及时进行维护。持续做好政府公报工作,2022年度政府公报已发行至第10期,坚持做到政府公报与规范性文件的有效衔接。

三是继续做好个人隐私排查工作。强化日常监测,每月对涉及个人隐私、涉密涉敏信息、严重错别字、错误链接、外部链接等情况进行专项排查,今年已就相关工作通报县区政府2次、约谈1次。

四是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持续提升依申请公开办理质量,确保回复格式规范、内容符合要求。122日,市政府办邀请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领导来淮授课,重点就依申请公开工作进行了专题指导下一步,市公开办将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基层政府依申请公开办理结果的把关。

(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继续加强政策发布解读。规范政策解读程序。修订《淮南市人民政府重要政策文件宣传解读工作规程(2021年)》,细化宣传解读材料的同步出台工作。强化政策解读内容、形式要求。梳理市本级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新增问答解读,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多问干货、多询实事,围绕与企业、群众办事环节、切身利益相关的具体问题,分条列出,最大限度的传递政策意图。加大政策解读考核力度。在每次测评、复测中都将政策解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将政策解读的考核分值在年度考评总分占比不低于20%的要求纳入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中。加强政策解读培训。梳理整理省级、市级优秀政策解读材料,精选优秀文字及图片解读汇编成册,先后印发3000余份,发放给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学习。严把政策解读质量关,谋划精品政策解读。已部署精品解读任务计划,部门和县区列入精品解读计划的政策文件,由市政务公开办统一进行内容把关,需要制作图解的由市政务公开办统一制作。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优秀政策解读材料评选活动,要求各县区、市直各单位重点选取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政策材料进行解读。市政务公开将认真筛选择优报省

二是细化台账管理。督促各县区、各单位对照淮南市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梳理整理本部门、本系统涉及到的重点任务形成工作台账,并由市政务公开办集中挂网公示,按照台账全面推进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市政务公开办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对工作推诿、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

三是做好年报提升工作。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规范、准时发布本地区、本单位202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及相关解读。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年报解读材料作为优秀案例被中国社科院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予以通报表扬。超前谋划2022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工作,严格国办年报规范要求,确保标题严谨、格式规范、要素全面、内容详实、数据准确,尤其是要注意年报发布时间节点。

四是开展2021年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回头看工作。围绕省专业机构省第三方机构测评反馈的问题清单,以及2021年重点任务推进效果不佳的工作,分析问题成因、明确牵头单位、制定整改标准、精选优秀案例,全面开展学习、整改及销号工作。

五是持续完善政务公开考评方案。2021年政务公开工作考评方案》中,我市将第三方机构测评、复测、回头看工作评估、重点工作评估、优秀政策解读材料评选、市县双向互评、基础工作评价等7项纳入考评环节,丰富了考评内容,实现了量化管理。今年,在此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加强对县区工作的考评力度,新增基层双化工作评估、县区互评等环节,县区测评分值达1390分,进一步助力县区补齐工作短板。

六是做好反馈问题整改。围绕国办年度评估、省测反馈问题,先后印发《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度第四次政务公开省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度全省政务公开专项测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度政务公开省测反馈问题整改暨2021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度第三次政务公开省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细化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并提供其他地区优秀案例供学习借鉴,以整改促提升,落实整改任务,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五)深化基层政务公开

印发《淮南市基层政务公开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围绕组织推进、条例贯彻、标准指引、解读回应、机制完善、平台建设、直达村居、开拓创新等8个方面工作,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总结工作经验,明确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列出任务清单、按月进行调度,督促县区推深做实。

一是对26个领域目录及时进行调整。按照省厅出台的目录指引,及时对26个领域目录进行调整更新。目前已完成医疗卫生和自然资源领域的目录调整合并。

二是做好涉农补贴项目的公开及留存工作。督促基层政府及时公开涉农补贴项目表及涉农补贴申报信息,同时汇总当年面向农村的各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实际发放结果,年底前将发放结果以村为单位通过村务公开栏公开,公开期满相关材料留存村委会供村民查询。

三是务实推进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多次就专区建设情况进行调度,县级政务公开专区已于2021现实全覆盖,乡镇(街道)已有40家完成专区建设,其他乡镇(街道)也计划年底前完成。突出专区功能的实用性,要能为基层群众提供政府信息网上查询、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政策咨询等服务。

四是开展专项评估。印发《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度政务公开第二次测评及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第一次专项评估的通知》,于10月上旬对两化工作开展第一次专项评估、12月上旬开展复测工作。通过专项评估,基层短板有了较大程度的弥补。我市认真梳理反馈问题,精心制作培训视频,督促县区落实整改任务。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立足现有基础,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逐步补齐短板,力争打造标杆。

五是做好新增领域的搭建工作。今年在原有25个领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闻出版版权、交通运输、旅游、广播电视、统计、海关等6个领域,我市按照要求,压实相关市直单位职责,做好对应领域目录的梳理和信息发布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是骨干队伍难以组建。我市各级各部门从事政务公开的具办人员兼职多、专职少、流动大。

二是单位水平参差不齐。通过三次第三方测评发现,我市县区、市直单位两级分化较为严重。

三是基层短板仍未补齐。与省内先进地市相比,我市基层领域的公开水平差距还比较明显。

四是重点工作仍有缺项。通过自查自纠发现,我市仍存在规范性文件不够规范、政策解读质量不高、意见征集流于形式、依申请公开答复不够准确、基层短板较为突出等诸多问题。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大培训,确保基础工作不脱节。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测评、专项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的方式,以会代训、以改代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实行跟班学习制度,要求县区政府、市直部门的新进人员,到市公开办跟班学习一周,面对面手把手的带上路。

二是加强指导,确保后进县区不掉队。针对县区短板,明确帮扶责任。将办公室人员分成2组,每组包保4个县区,点对点指导县区做好基层双化领域的整改工作。重点加大后进市直部门的工作指导力度,通过细化工作任务、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要求帮助市直部门进行整改,达到全市一盘棋的效果。

三是重点突破,确保难点问题不搁置。针对目前工作中的难点,逐个攻坚。关于规范性文件不够规范,加大与市司法局沟通协调力度,确保市政府、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与清理结果、备案结果准确对应。关于意见征集流于形式,协调网站支持各单位在政府门户首页开展征集,方便群众反馈、利于信息搜集。关于政策解读质量不高,搜集整理了省、市优秀政策解读材料二十多个案例,前后印刷了三千多份分发下去,给部分重点单位下了精品解读任务,在今年的考评方案中进一步增加解读分值,倒逼各单位提高重视。关于依申请公开不规范,要求全市各级接到的政府信息申请,在回复前报市公开办进行审核把关,我办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回复格式规范、内容符合要求。关于重点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公开推进缓慢,已召开专题推进会,组织教育、卫生健康、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生态环境、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同步推进此项工作。

是严格奖惩,确保考核环节不弱化。为加强各环节考核对工作的督促作用,进一步增加考核环节。针对各工作阶段性逐渐明晰的重点,不断优化、调整各环节考核指标。严格成绩公示制度,确保各环节工作开展公开透明,确保年终累计成绩严格运用,努力在全市政务公开工作系统中营造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良好局面。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