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淮南“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9-28 16:26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一、起草背景和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淮南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进军的关键五年。教育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公平、事关民族复兴,科学编制并实施淮南“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快淮南教育现代化,依据《淮南教育现代化2035》 《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市教育体育局、市发改委制定了《淮南“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起草过程

《规划》编制主要经历了二个阶段:

一是走访调研。开展“规划”重点课题调研,分别走访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基层学校校长,梳理了十余个“规划”编制的重点问题。通过淮南教育网面向全体民众开展“我为教育‘十四五’规划提建议”建言建议征集。多次召开规划编制座谈会,听取人大政协代表、名校长名师、一线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关于规划的意见建议。

二是征求各方意见。先后向各有关市直部门、县(区)教育主管部门、5所高校、3所职学校书面征求意见。根据各方意见建议,对文稿做了反复修改完善。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淮南市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教育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教育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教育质量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到2035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教育强市,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更加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全面树立,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教育生态更加优良,人民群众对淮南教育的满意率、获得感显著增强。

四、重大行动

《规划》明确了十二项重大行动。

一是实施立德树人五大行动 。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争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

二是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全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

三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全市建立完善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具质量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促进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五是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六是促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尊重差异,多元发展,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促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集中办好市特殊教育学校,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每一位特殊儿童提供更具公平、更具质量的特殊教育。

七是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大力支持在淮高校发挥智力资源,更加主动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整体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加快高校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推动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服务淮南经济社会发展。

八是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依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引导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

九是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程,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能力,进一步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激发教师活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十是加快智慧教育建设。坚持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主线,构建高质量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淮南智慧教育,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教育系统性变革中的内生变量作用。

十一是推进教育区域交流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融入合肥都市圈,主动对接上海闵行区,深化教育区域交流合作。

十二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立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突出综合集成,注重协同高效,努力推动淮南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教育阶段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全面改进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加强过程监管,完善评价体系,落实内控机制,提高教育投入的产出绩效。二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助力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新格局。 三是完善规划落实机制。强化市级统筹,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