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民生】关于印发淮南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3-31 08:37信息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现将《淮南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淮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023330          

 

淮南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

实验区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以下简称五大行动)的部署,根据省政府《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方案》(皖政〔202153号)和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第一批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遴选工作的通知》(皖教五大行动组〔20222号)要求,结合淮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淮南,对标长三角,以优质公平为奋斗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注重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生态,完善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构建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25年,全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更加完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进一步壮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基础教育减负增效成效明显,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树立,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赛事体系更加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培育一批学校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基本形成,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劳动文化广泛弘扬,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明显强化,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生态进一步优化,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2035年,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更加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全面树立,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教育生态更加优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年度目标

项目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德育

建立思政课定期研判机制;开展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成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城联盟;开展德育优秀案例、课例的评选展示、交流;成立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启动心理健康教育百校行

开发一批中小学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设立学生第二课堂实践点和体验区;加快心理健康师资水平提升和心理咨询室建设;落实市、县级少工委双主任制度

宣传推广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各类校外教育场所浸润滴灌功能;推出10所示范性中小学文明校园;办好网上家长学堂;。建设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机制。

建立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构建党、团、队育人链条;建立班级年级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

智育

初步形成淮南市学前教育六益发展、义务教育学校优质特色发展实施意见;实施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团队化研究;研制《淮南市基础教育学科建设指南》;开展有效作业优化行动;遴选学科教研基地;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

开展六益园试点评选;建设1-2所特色高中;建立薄弱学科帮扶机制;开展教学成果培育;举办教师作业设计基本功比赛;启动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开展中职分类达标示范建设。

开展义务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办学展示;形成全市高中三新改革研究成果;开展评选市优秀教育成果奖;落实薄弱学科蹲点帮扶;建设多层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开展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完善作业管理的校本机制,选树作业管理典型;建立全市统一的学业成绩数据资源库;强化教学成果应用;优化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完善淮南市智慧教育云平台。

体育

开展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试点;开展师生全员参与的学校大课间展示活动;开展争做体质健康优秀学生主题活动。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

提升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开展四个专题研究;制定《淮南市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培育一批体育工作先进学校。

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成立校级体育队伍;完善体育竞赛制度;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

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考查、公示、反馈、问责的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

美育

开展艺术教师专项培训,开展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举办一届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

制定学校美育师资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开展美育优质课评选展示活动;开展美育小班化教学、走班制等改革试点

健全学校艺术教育评价体系,规范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重点培育建设10个高水平中小学生艺术团;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

统筹美育特色项目布局;评定市级美育特色中小学校20所;培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

劳动

教育

成立淮南市学生劳动教育中心;开展劳动能手”“劳动标兵”“劳动达人评选;开展劳动教育实验县区和学校评选;共建三位一体劳动师资培养机制。

开发具有淮南特色的劳动实践项目,研发地域化劳动基地课程群;开发淮南劳动吧APP;出台《淮南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组织实施指导意见》。

建立淮南市学生劳动教育联盟;形成一批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创新展示;搭建劳动教育课程、阵地、师资、智慧评价等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建立完善市、县(区)、校、班四级考评机制;评选一批劳动教育名师,遴选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劳动教育案例,形成一批劳动教育教学成果。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德育铸魂行动,筑牢德育网格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市、县(区)建立一把手推门听思政课制度,建立定期研判机制,每学期开展一次思政课建设专题研究。建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依托党校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市、县(区)教育部门每年定期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和大赛活动,大力宣传推广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每年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单设德育培训专题,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能力。

2.强化德育课程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开发一批中小学思政课优质教学资源。依托本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成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城联盟。市、县(区)教育部门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课例的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3.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中小学100%开展文明校园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重视实践育人,常态化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践教育、研学旅游、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用好本地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各类校外教育场所浸润滴灌功能。遴选10所示范性中小学文明校园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展示交流活动,吸引家长参与,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学校,推动学校文化向社会开放。

4.建立党团队育人链条。完善党团组织联合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工作机制,推动28周岁以下学生党员发展100%通过推优程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牵头、团教协作、社会协同的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将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指标,在党建考核中作为单列内容。落实市、县级少工委双主任制度。在中小学校全面建立少工委,坚持全童入队,实施分批入队,加强分段教育,建立健全覆盖队前教育、队中培养、团队衔接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做好推荐优秀的少先队员作团的发展对象工作,开展好团前教育,把好推荐质量关。以团支部、少先队中队为基本单位、团课队课为基本载体,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 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理想信念、政治认同、道德品质、组织意识。

5.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德育工作联动机制做好德育工作的总体谋划全媒体宣传。推动科技、工信、生态环境、卫生健康、文物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加强对基地建设的指导,发挥好基地的育人功能。探索中小学校在各种实践教育基地挂牌设立学生第二课堂实践点和体验区,支持教师利用基地开展教研活动。办好网上家长学堂、家长学校,举办家教论坛、家长讲堂,开展好家长评选、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加强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建设。建设一批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等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在基地资源、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6.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落实中小学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团辅活动。市级培育、遴选100所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完成100个优秀心理辅导案例,推广100个校园心理剧,形成3100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资源库。成立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依托淮南市心理学会、淮南师范学院成立中小学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加快师资水平提升和心理咨询室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百校行活动和班主任心理技能工作坊,探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类教育活动有效融合的实践路径。每学年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建立心理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全面建立班级年级学校家庭的心理健康四级预警网络。强化家校社网协同育人一体化,中小学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家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和1次心理专题家长会。每个县区至少成立一支不少于10人的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开通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热线。

(二)实施智育提质行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7.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印发淮南市学前教育六益模式质量提升实施意见,开展六益名园评选。修订《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优质特色发展指导意见》,以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创建为载体,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修订《淮南市新时代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实施意见》,破解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困境,建设4-5所特色高中,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提升实施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团队化研究,探索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实施经验。

8.启动学科建设水平提升行动。明确学科建设标准,研制《淮南市基础教育学科建设指南》,指导学校依据标准推进学科建设。建立薄弱学科帮扶机制。加强优势学科培育,通过学科名师工作室建设、学科教研组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等措施,精心培育新优势学科品牌,遴选学科教研基地,组建新的名师工作室,3年内将基础教育学科基地学校增加到50个。

9.开展有效作业优化行动。以作业优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制定作业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规范作业管理的校本机制。通过区域学科教研活动、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广泛开展优化作业的专题研究。选树典型,汇编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开展学科优秀作业案例评选,举办教师作业设计基本功比赛,举行有效作业专题现场会。

10.强化教学成果培育应用。聚焦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方向性问题,瞄准省省优秀教育成果奖、教育前瞻性项目和国家教育成果等教学内涵发展关键评选,建立市级配套遴选和孵化机制。三年内,评选市优秀教育成果奖30项。对有前瞻理念、实践创新、效能比析、辐射带动、理论建树的市内优秀项目,加强定点培育和深度孵化,三年内争取省教育成果奖项5个,力争国家级教育成果奖突破。

11.实施教学质量监测行动。三年内,分步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建构教学质量评价监测整体方案,完善小学阶段学业成绩、课业负担、教学关系等综合性质量评价,优化初中阶段以纵向推进为导向的发展性质量评价。建立全市统一的学业成绩数据资源库,以大数据形式实现我市中小学生学业水平的动态跟踪管理。落实蹲点帮扶,深入开展市校共研,蹲点服务活动。

12.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持续优化我市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开展中职分类达标示范建设和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推进淮南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进一步调整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构。优化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发布淮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有序引导中职学校开设专业布局十大新兴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

13.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全覆盖,完善淮南市智慧教育云平台,鼓励学校、教师共同参与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开发数字化特色课程。建设开放式、多层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开展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重点推进农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深化智慧教育系统应用,精准分析学情,开展个性化教学,打造以人为本的数字学习新模式。开展智慧课堂大赛、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活动评选。

(三)实施体教融合行动,构建共培共育体系

14.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开展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试点,推进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改革。开展体育教师专项培训,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开展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初中中考背景下教学研究、高中选项教学、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四个专题研究,带动课程教学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市定期开展学校大课间展示活动。每年举办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会、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完善市、县)、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和选拔性竞赛于一体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鼓励学校成立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武术队等校级体育队伍,加强与淮南体校、专业运动队、体育俱乐部合作,促进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发展。

15.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评定要求,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等级评定,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开展争做体质健康优秀学生主题活动,对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体质健康优秀证书。树立先进典型,培育一批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建立学校体育工作考查、公示、反馈、问责的评价体系。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体育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持续下降的县区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负责人,依规依法予以问责。

16.改善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围绕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制定《淮南市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体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体育师资不足问题。通过国培计划等加大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互促共进机制,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鼓励学校和社会体育场馆合作开设体育课程。

(四)实施美育熏陶行动,艺术浸润以美育人

17.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开展教学改革试点,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提升美育教学质量。开展艺术教师专项培训,提升教师实施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能力。每年举办一届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开展美育优质课评选、展示活动,培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探索建设融媒体美育公开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遴选2个县,开展美育小班化教学、走班制、长短课等改革试点,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1项艺术特长。

18.创建美育特色品牌。指导学校创建美育特色学校、美育活动品牌、建设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建立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基础上,统筹美育特色项目布局,培育一批美育特色学校。十四五期间,全市培育、遴选市级美育特色中小学校20所。打造美育活动品牌。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构建市、县、校三级展演体系,每年开展市级中小学生艺术展示,打造可持续的具有淮南特色的美育活动品牌。指导中小学校组建合唱团、乐团、戏剧社、艺术实践工作坊等学生艺术团全市重点培育建设10个高水平中小学生艺术团,在配备指导教师和场地,保障艺术团演出、学习等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19.推进美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艺术教育评价体系,规范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生艺术素质合格率、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等纳入政府、学校评价考核体系。将学生艺术素质合格率、学校美育课程开课率、美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校美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艺术素质发展状况等作为评价重点内容。完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的方式进行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评价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0.改善美育办学条件。制定《淮南市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规定课时(学分)和美育课外活动、课后服务需要以及教师教学工作量要求,统筹配备美育教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艺术、体育专任教师数达到0.9人以上。在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加大美育教师招聘比例,优先保障农村、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学校需要。推进中小学美育场地器材标准化建设。落实《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2021年版)(试行)》,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配好美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建立美育器材补充机制。鼓励各校结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办学特色,开发建设美育相关艺术功能室,确保学校美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

(五)实施劳动促进行动,劳动实践助力成长

21.建立中心+联盟+示范的组织实施体系。加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探索,成立淮南市学生劳动教育中心,承担区域劳动教育牵头引领、课程开发、考核评价等职能。建立淮南市学生劳动教育联盟,搭建中小学、高校科研团队、劳动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劳动教育互动交流平台。开展劳动教育实验学校评选,2025年在全市创建5个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县区、100所示范学校,高标准打造学校劳动教育先行样板。

22.建立基础+特色+平台的立体课程体系。全面落实中小学开设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课。依托淮南城市地域资源优势,开发具有淮南特色的劳动实践项目,研发地域化劳动基地课程群,形成了生态田园、豆腐课程、陶艺课程、煤炭变形记等一批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形成生态农业体验、地方文化传承、智能制造实践、未来职业探索四大类劳动基地群,引领劳动基地走内涵发展道路。开发淮南劳动吧APP,搭建劳动教育课程、阵地、师资、智慧评价等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23.建立教学+实践+创造的综合育人体系。通过改、兼、聘、培、派等方式,解决劳动教育师资短缺等问题。与淮南师范学院共建三位一体劳动师资培养机制。实施学科+劳动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与学科渗透。出台《淮南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组织实施指导意见》,成立市、县(区)学生劳动实践工作指导站,指导学校制定劳动公约、劳动清单。开展学生劳动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活动,形成相融的劳育课程。评选一批劳动教育名师,遴选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劳动教育案例(课例),形成一批劳动教育教学成果。每年举办一次劳动教育论坛,开展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创新展示、中小学劳动教育经验交流。

24.建立护照+考评+勋章的多元评价体系。推行劳动护照评价模式,依托淮南劳动吧APP探索过程登记、积分评价、大数据分析等智慧评价。坚持分级考评,建立完善市、县(区)、校、班四级考评机制。实行积分升级典型评价,开展劳动能手”“劳动标兵”“劳动达人评选,推动老师+家长”“学生+同伴”“基地+社区等家校社多元评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五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体局,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和调度指导五大行动实施。各县(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工作汇报,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要深入细致抓好五大行动落实。

(二)完善配套政策。根据省级方案相关要求,制订实验区建设标准和评价细则。加大市级统筹,强化政策完善、人员补充,充分调动县(区)和相关部门积极性,实行项目化管理。

(三)保障经费投入。健全教育投入及保障机制,设立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创建专项资金,保障各项改革经费足额拨付到位。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创建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四)完善督导考核。建立方案实施评价监测机制,组织对方案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优化策略措施,确保方案落到实处。将方案实施情况作为有关考核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督导结果运用。

(五)创设良好氛围。组织召开实验区建设研讨会、现场推进会,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积极宣传综合改革的进展与成效,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凝聚改革共识,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