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教科书品味千年古城

发布时间:2023-09-07 09:51 点击数:来源:安徽日报
【字体:

日前,在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游客正在观赏楚金币。 

安徽日报通讯员 陈 彬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摄

日前,国家级非遗——寿州豆腐宴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士宏为孩子们介绍八公山豆腐文化和豆腐雕刻技艺。

 安徽日报通讯员 倪 军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摄

教科书里介绍的寿县古城墙。安徽日报通讯员 赵 阳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摄

位于淮水南岸、八公山南麓的千年古城寿县,承载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作为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3个城市之一,寿县历史上5次为都、10次为郡,有着丰富的历史景观,无论是宏伟的古城墙,还是厚重的楚文化,都为游客带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

传承岁月、镌刻时光,当教科书邂逅寿县古城,穿越时光的千年之美,述说着古城的沧桑历史与美丽传奇,将会是一场怎样的时空对话,让我们一起见证!

楚国金币

——我国最早原始黄金铸币

翻开2022年7月安徽省第5次印刷的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面,在这本2019年人教版的教科书插图中,“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共列举了8种主要货币,其中楚国货币占了两种,但最抢眼的当属楚金币。

位于寿县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珍藏着国家一级文物230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博物馆中,有一个透明的展柜占据了整整一面墙,一块块金灿灿的楚金币垒成了金字塔造型,耀眼夺目,吸引游客驻足观看。

“人家拿铜钱做交易的时候,咱们用黄金做买卖,这足以说明当时楚国的富有。”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告诉记者,楚金币又分为“郢爰”“盧金”“陈爰”“專爰金”等,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并写入中国货币发展史。

“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上世纪50年代至今,寿春城遗址及周边地区陆续发现大批楚国黄金钣窖藏,数量为全国之最。如今,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馆藏总计195件、近20千克,品种丰富,影响深远。

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千年前的古金币让游客大开眼界。“盧金”和“陈爰”金钣样本含金量分别为85.89%和88.62%,“郢爰”金钣样本含金量均在92.59%—96.19%之间。其中,“郢爰”金钣含金量高于其他金钣,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也由此被称为“含金量”最高的博物馆。

宋代城墙

——建筑界的“抗洪英雄”

“古城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建康都统许俊为御金兵‘即旧址’重筑,距今已近900年历史。”漫步在古城墙下,寿州古城保护委员会顾问李凤鑫向记者介绍,古城基坚墙固,迄今保存完好。

2013年教育部审定,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52—53页,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寿县古城墙。

走进寿县古城,7米高的古城墙高大威武,历经风雨和岁月的洗礼。古城南门蹲着的4个大石狮,神态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古城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寿县古城呈方形,周长7147米,城有四门,为国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寿县古城墙与兴城城墙、南京城墙、临海台州府城墙等8个古城墙以“中国明清城墙”名义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不论从历史上,还是从完整建制上,寿县古城墙都不输于其他几个古城墙,并且寿县古城墙的科技含量是其他古城墙所不能比拟的。在李凤鑫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寿县古城墙的外侧壁脚处特设一道护城石堤,瓮城内外门向交角处理,城涵(水关)上建有月坝,不时有游客在这里合影留念。

“月坝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以城内涵段之转角角顶为圆心,向上建筑一砖石结构的圆筒状坝墙,在全国独一无二。”李凤鑫告诉记者,月坝不仅从整体上保护涵闸,避免了内河积水的淹没,也可以随时进坝启闭闸门,控流自如,并及时比较内外水位,彻底消除外水倒灌成灾的隐患。

“清光绪年间重修时,东西月坝分别荣膺‘崇墉障流’‘金汤巩固’的誉称,至今依然在发挥着作用。”听着导游的讲解,游客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而叹服。

八公山下

——中国成语典故之城

绕城而过的护城河静静地流淌,带走了曾经的硝烟与战火。站在寿县古城墙上,远眺八公山,那里便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似乎再现当年群雄争霸、金戈铁马的场景。

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成语“风声鹤唳”便出自该历史典故。

2013年教育部审定,2022年7月安徽第7次印刷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3—94面,重点讲述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淝水之战”。

在网上搜索“四大以少胜多的战役”条文,“淝水之战”名列其中。打仗就打仗呗,还搞得那么有文化,其流传下来的成语有“风声鹤唳”“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围棋赌墅”“屐齿之折”等。

翻开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所依据的《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材料节选,内容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

寿县文旅局局长郝佩中告诉记者,从历史上看,此次战役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也可以说,淝水之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

走进寿县,时常可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说。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一部书、一道菜、一座山:20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他们编著了《淮南子》,首次整理出二十四节气,发明了举世闻名的美食——豆腐,其中刘安最为赏识的有八贤士,八公山也因此得名。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选修课程用书《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便有《淮南子》二则:原道训,修务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众多成语,也出现在小学、初中的语文教科书之中。

来寿县古城旅游,品读千古名篇《淮南子》,品尝中华美食豆腐,品味神奇俊秀八公山,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领略着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

红色文化

——小甸集的燎原星火

初秋时节,阳光洒在寿县小甸镇的一座四合院里。这里是安徽省党的火炬最早点燃、党的旗帜最早举起的地方。1923年冬,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在这里诞生,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换来崭新世界。

2001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1页,详细标注了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的英雄事迹。

“曹渊,一位从红色土地安徽省寿县小甸集走出的英雄。1924年5月,他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受党组织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跟随讲解员徐佳的指引,省妇联组织联络部负责人张志勇认真聆听了革命英烈的爱国事迹,深刻感受了先烈们不畏艰险、拼搏奋战的革命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北伐战争爆发后,曹渊率部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机智,受到聂荣臻、叶挺等人的表扬和军部传令嘉奖。1926年9月,北伐军久攻武昌不下,曹渊亲自率敢死队攻城,壮烈牺牲,临终遗言“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年仅24岁。

“周恩来赞扬他‘为谋国家之独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牺牲了,这是非常光荣的’。叶挺称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小甸集特支纪念馆馆长韩志坚告诉记者,每年都有来自省内外的团体和个人来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事迹编入《中华英烈传》。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期间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光荣与梦想》的第七集,重点再现了曹渊牺牲的详细过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