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变“享”老 托起最美“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4-03-05 09:23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我市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让养老变“享”老 托起最美“夕阳红”

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的幸福度。全市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服务理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以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抓手,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初步形成以“一基地、两试点、三机构、四融合”为引领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共169家,其中,公建公营养老机构58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58家、民办养老机构53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17885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5.03%。

建设“一基地”,即一个长三角康养基地。舜新家苑康养中心长三角康养基地,集健康医疗、养生养老、生态旅游为一体,突出“城市—田园—康养”有机融合,形成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高水平健康养老基地。

开展“两试点”,即两个省级试点。八公山区被认定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创建区,建成区级智慧养老综合监管平台,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带动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发展。潘集区作为省级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创建区,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区级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中心,并进行社会化运营,积极探索公建公营养老机构收住社会老人的运营模式,满足辖区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

打造“三机构”,即三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推动市级老年公寓医养结合运营,确定市中医院与合肥养老公司合作运营,致力于将其打造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和四星级的省级智慧养老机构。推进淮南东方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我市优质医疗资源优势,申报国家普惠养老城区联动项目,设置养老服务床位331张。投资7500万元建设寿县县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21250平方米(其中医疗康复用房面积4250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计划2024年底完工运营,将全面提升我市医养康养服务水平。

深化“四融合”,即四项区域和产业方面的融合发展。推进与闵行区融合发展,签订《闵行区和淮南市养老服务领域结对合作帮扶协议》,建立养老服务领域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建2家淮南·闵行异地康养基地,进一步强化两地养老服务人才技能交流。深化医养融合发展,鼓励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服务养老床位,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站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截至2023年底,我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169对,养老机构签约率达100%,32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成功创建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养老机构3家。引导物业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物业+养老服务”试点,建设金岭社区“物业+养老”服务站,利用东华物业服务企业距离近、人员熟等自身优势,在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单元,面向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修理、事项代办等个性化服务。推动家政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强与发改委、商务局的协同联动,引导品牌家政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建立专业化养老服务家政队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是民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养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为契机,在强基础、锻长板、扬优势、推运营、育人才上下功夫,进一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养老服务事业产业相衔接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构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

记者 朱庆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