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地融合”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4-06-18 09:04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警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部门“枫桥经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以洞山街道锦里社区为试点,汇聚多方力量,探索建立“警地融合”模式,推动“政务、警务、村务”同频共振、深度融合,逐步形成“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的工作新局面。

多方资源融合,让为民服务触角延伸

“以前的一些公安业务办理,涉及面广、部门多。锦里社区将社区警务室打造成‘警地融合’工作站,设立便民服务接待区,打通技术壁垒,接入公安信息网,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多项便捷的公安服务。”锦里社区警务室民警方圆介绍道。

接待区设立以来,常态化为居民就近办理居住证、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登记等服务。结合社区前期统计,小区拆迁还原居民多,户籍业务办理需求量大,接待区专门开通对应板块,在新生儿入户、死亡登记、户口迁移等方面极大地提升办事效率。对于特殊群众,还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延伸了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

在视频监控巡查区,网格员和辅警每天视频巡逻、轮流值守,实时动态掌握社区公共安全情况,发现异常时第一时间呼叫社区“锦保”联勤队员,重大情况及时呼叫派出所值班室,实现派出所值班室、警务室、保安室三级联动,及时妥善应对处置突发情况。今年春节期间,网格员视频巡查中及时发现、处置一起阳台杂物着火火情,确保了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楼上楼下噪音纠纷,邀请红色物业管家;街坊邻里纠纷,邀请党员楼栋长;买卖借贷经济纠纷,联系司法所指派人员进行法律援助……社区警务室与社区综治办共同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区,利用矛调主力团队,因矛盾纠纷类型而异邀请不同单位的调解员参与调解。总结“五心”工作法,制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事一策、分类处置,确保做到矛盾纠纷发现、联动、调处、跟踪、回访全流程闭环管理。

多方力量融合,让居民共享平安红利

“为8号楼某户居民解答关于秋季征兵的相关政策;到14号楼宣传双提升工作,开展文明创建问卷调查;在小区向居民宣传反电诈,介绍近期电诈典型案例……”翻开锦里社区“警地融合”工作站网格民情日记本,每天工作情况都进行了相应记录。

围绕打造“锦绣理想社区、平安放心家园”理念和目标,“警地融合”工作站创建了一支由“双报到”党员、治保会成员、网格员、保安员为骨干,以志愿者、江淮义警、治安积极分子等各方力量为补充的社区警务团队。此外,根据社区警务工作需要,融入妇联、司法、城管、消防、环保等对口的区直单位力量,积极吸纳蚂蚁公益团、红十字会、安理大志愿服务队等民间或公益组织力量,最大限度汇聚群防群治力量,凝聚最大工作合力。

社区警务实行清单化工作。在社区警务团队设立临时党支部,团队成员分五组开展帮扶教育、便民服务、矛盾化解、安全防范、采集走访等基础工作,实现“有组织为民服务、有阵地开展活动、有党员发挥作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警地融合”工作站依托小区保安队29人,组建“锦”保联勤队,建立管理制度,联动开展警情辅助处置,向警力不能覆盖到的小区内部道路、楼栋进行延伸巡逻,实现警情先期处置,减少矛盾升级、事态扩大的可能性,为平安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多重培训融合,让平安隐患大幅消除

锦里社区“警地融合”工作站消防安全体验馆内,消防安全知识问答、消防安全动画、消防器具展示、模拟119报警体验装置等多个功能分区齐备,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参观学习。

为进一步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群众消防应急自救能力,“警地融合”工作站联合消防部门、社区打造了消防安全体验馆。体验馆成立以来,常态化邀请辖区内商户、老年人、小朋友们上门体验。南京电动车起火事件发生后,工作站分批次邀请辖区电动车业主前来参观学习,共同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截至目前,已组织2000余人参加培训,占社区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为进一步拓宽社区工作载体,“警地融合”工作站借助社区学院,打造具有公安元素的社区警校。社区警校向辖区应急办、综治办、消防大队、律师事务所、蓝天救援队等9家单位组成的讲师团队颁发聘书,不定期开展反电诈、防溺水、防盗窃等知识讲座,邀请反电诈专业人员、禁毒民警等进行授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宣传教育+沉浸式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室外、幼儿园、楼栋等进行教学与宣传,常态化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和各类应急联动演练。

“警地融合”试点以来,今年前5个月,锦里社区侵财、打架、纠纷、噪音、不文明养犬类可防性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00%、100%、69%、56%、41%,实现了辖区电诈零发案、事故零发生、服务零投诉以及矛盾纠纷“一站式”全化解。

记者 吴 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