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淮南形象”更是“淮南涵养”

发布时间:2021-10-26 11:21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系列述评③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可见,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有部署,淮南见行动。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做到“老城区有底蕴、新城区有品位”。

近日,市委书记任泽锋在发表的署名文章《深入实施“五大攻坚行动” 让淮南这座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强调:“扎实推进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大力建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进一步明晰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和路径。

显而易见,推进城市更新,成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的现实选择!

目标在前,路在脚下。

我们当心怀梦想,笃定前行!

(一)老工业城市!这是淮南城市的独特属性,只有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才能更加深切体会推进城市更新的必要性,增强工作主动性。城市更新,承载着淮南实现城市现代化,重塑光荣与梦想的希望!

善于自查,才能自明;善于自明,才能成长!

人如是,城市亦如此!

曾经的辉煌——淮南因煤而兴,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3个较大的城市之一。淮南工业化率、城市化率高,城市建设水平一度走在全省前列。洞山中路曾被誉为“华东第一路”,平圩淮河大桥是淮河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2008年,当时安徽省最长的城市隧道洞山隧道建成通车,淮南开启了城市建设山北、山南联动发展新格局,令人自豪!

现实的阵痛——近年来,淮南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但由于城市建设起步较早,老城区发展短板日益凸显,比如一些市政基础设施逐年老化,老旧小区数量较多,城中村人居环境差等。这些常见的“城市病”,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新城区很新,老城区很老”,是淮南城市建设的现实阵痛,急需破题!

破解的密码——贯彻新发展理念,城市建设告别了以前主要解决增量需求的阶段,步入了城市更新阶段,这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推进城市更新作出了部署,提出: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增强城市承载力。这一新部署,为淮南未来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核心,树立系统思维,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

从城市概念看,“城”是防御性的概念,由各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性设施和空间关联构成;“市”则是开放性概念,为人们居住生产活动、商品交流、人际交流的目的而构成。

可见,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我们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

●城市更新,要注重长远规划,优化城市布局

城市更新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应从何处着力?

“城市更新是城市系统全面的升级,不是简单的旧楼改造、修修补补,需要有战略眼光、长远规划。”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正在牵头制定“淮南市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放眼“十四五”,乃至2035年,着眼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全面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布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纲举目张,群策群力,才能事竟成!我们要下好规划“一盘棋”,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要适时推进城市区划调整,建立以主体功能规划为基础,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性规划体系,促进中心城区、各组团、重点镇空间协调、产业协作发展。

●城市更新,要注重精心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洞山公园总是人流如织,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淮南市民都知道,洞山公园是市委、市政府的原址。市委、市政府搬迁后,原址没有用于商业开发,而是建成了城市生态公园。这一惠民之举,既拓展了市民城市活动空间,也提升了老城区的品质。

城市更新不同于旧城改造,而是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因此,城市更新既要聚焦城市建设短板,稳步推进城中村、棚户区征迁改造,不断改善老城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郊结合部等环境容貌,精心抓好停车场管理、农贸市场改造等具体实事;也要关注市民对活动空间的需要,积极实施口袋公园、街头游园建设,提升公园、游园等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系统,让改造后的老城区既“好看”,更“好住”。

城市更新“改什么”“怎么改”,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而其中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城市的灵魂。那些饱经历史沧桑的老街道、老建筑不仅是建筑设计的瑰宝,更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不能简单一“拆”了之。要加强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展寿县古城整治复兴行动,规划建设寿县正阳关镇、隐贤镇、寿春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加强李郢镇赖山村、田家庵老街、九(龙岗)大(通)地区工矿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特色风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更新要更加注重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废弃矿山修复,谋划实施一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和废弃矿山修复项目。要加大淮河岸线整治力度,努力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环境。

“重面子、轻里子”“重地上、轻地下”,是许多城市的通病。近年来,各大城市内涝频发,让我们警醒。要加快推进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程和城市内涝治理系统优化工程,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体系,谋划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守住城市安全发展底线。

●城市更新,要注重精细管理,打造人民城市

“6月24日傍晚,记者来到市政务中心人民公园下沉广场,这里灯火通明、鲜花满地、干净整洁,音乐喷泉响起了美妙的音乐。广大市民关注已久、期盼已久的人民公园人防工程下沉广场——亮了!”今年6月25日,淮南日报刊发的一则新闻《人民公园广场,“亮了”!》,引起市民的关注和热议。

曾几何时,人民公园下沉广场建成以后一直没能投入使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防办牵头实施了人民公园下沉广场改造项目,是集商业、娱乐、休闲为一体惠民项目,成为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

人民公园下沉广场改造项目,正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在城市更新中,我们要把“人民城市”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从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提高公众参与城市更新的热情,广泛吸纳公众意见,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数据赋能城市管理。我们主动拥抱智能化、数字化,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探索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城市变得更“聪明”、市民生活更美好。

(三)畅通交通!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推进城市更新,既要畅通“微循环”,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更要畅通“大动脉”,不断提升淮南对外联通能力。

一条淮河穿境而过,一座大桥横贯南北,联通主城区和潘集区。但随着车辆的增多,大桥已不堪重负,拥堵现象时常发生。

近年来,我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3个站点、济祁高速淮南段、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凤台淮河二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淮南火车站完成升级改造,畅通了交通“大动脉”。但在城区之间、老城区,还存在交通短板。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健全完善“干线+支线+城郊”三级公交网络,谋划建设S230淮南淮河大桥。实施老城区路网改造提升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推进城市主次干道“白改黑”和城市危旧桥梁加固改造。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完善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网络体系。

现代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现代经济,离不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我们要更加注重互联互通,积极参与江淮城际铁路网建设,谋划实施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G3京台高速公路西绕线等项目,打造“三纵三横”多层次轨道交通网、“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同时,加快引江济淮工程二期、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及临港经济区建设,全力推进合肥新桥机场S1号线,不断提升淮南对外联通能力。

爱上一座城,始于颜值,终于品质。

城市更新需“内外兼修”,既要扮靓“面子”,更要做实“里子”。

城市,吐故纳新才能永续发展。

城市更新是一项重新配置城市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持久性行动。

我们需保持定力、久久为功!

我们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梦想一定能开花!

记者 朱庆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