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信用淮南”金字招牌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最新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显示,淮南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在全省16个市排名第一——
擦亮“信用淮南”金字招牌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淮南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11月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我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位,在全省16个市排名第一位,日益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字招牌”。
据市发改委介绍,今年以来,我市以建设“诚信淮南”为目标,不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行信用监管、开展专项治理、提升信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多措并举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助力“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打造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
筑牢市场经济“基础库”
市发改委创新数据归集模式,构建了基于1个信用平台、融合连接N个行业信息系统、承载X个应用和服务场景的“1+N+X”信用信息归集管理模式,建立了信用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体系。对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市直部门支持库表对接,对公积金、社保、三农等特定信息不见面入库获取。截至10月底,已归集信用信息253.9万条,其中“双公示”信息12.5万条,信用承诺信息11万条,纳税、社保、公积金、水电气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信息超229万条。
搭建融资授信“信息桥”
市发改委以“惠民便企”为抓手,搭建了“信易贷”平台,创新开发移动便捷授权、优企推荐、风险预警等功能,为金融机构贷前准入筛选、贷中审批决策、贷后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帮助受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的中小微企业解决“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问题。平台纵向联通省级节点,横向联通金融机构,与通商银行联合,基于“金农信e贷”“金农企e贷”等产品开展联合建模,实现全流程线上无感放款。截至目前,入驻金融机构22家,发布金融产品102款,注册中小微企业14.8万家,成功授信4776笔,授信总额超372亿元。
推进失信治理“见成效”
“信用淮南”网站设置重点领域失信治理栏目,全量公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等信用信息,重点监测公示电信网络诈骗、金融、生态环保等十个重点领域失信治理情况。在拖欠农民工工资领域,今年以来共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80起,涉及金额约1889万元。规范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专项治理行动,整改率100%。以“暖企”为方向,牵头排查问题根源,按照分类处置的原则,制定一企一策、多企一策治理方案;以“助企”为牵引,对注销、迁出、失联、破产等失信行为主体,直接纳入退出清单管理;以“惠企”为基础,对已符合最短公示期且纠正失信行为的,及时引导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以“安企”为支撑,在政务服务、政府采购、资金扶持等领域,依法落实联合惩戒措施,重塑企业信用观。截至目前,我市现有严重失信企业数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1%。
开启信用监管“新模式”
全流程监管,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市发改委创新“信用承诺+信用核查”双监管机制,在评先评优、融资贷款方面推广无违法违规证明版信用报告,已下载1.72万次;信用核查嵌入行政审批流程,实现“逢办必查”。
差异化监管,形成联合执法闭环。在劳动保障、生态环境等14个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形成联合执法闭环。在“信用淮南”门户网站设置政务违约失信投诉专栏,畅通违约失信投诉渠道,全量公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等信用信息。
惠民便企,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市发改委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统筹信用服务与信用监管,探索“惠民便企”的新路径。2023年我市信用建设成果荣获全省第三名,《创新探索医保DIP试点,构筑诚实守信医疗环境》荣获2023年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信用+建筑”“信用+环保”荣获省级2023年信用应用场景特色案例。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诚信是无价之宝。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持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着力推进应用落地,规范实施联合奖惩,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让“信用淮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记者 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