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煤头化尾”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4-04-15 09:24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淮南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做好“煤头化尾”大文章

日前,第三届淮南转型发展大会举行新材料产业对接会,中安联合“安徽省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年底前,将完成博士后工作站设立申请并具备进站条件;5年内,将建成长三角煤基高分子材料重要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并争创国家级研发平台。

“产研院由中安联合牵头,四川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共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负责人薛永强向记者介绍,该院围绕我省汽车、家电、新能源、电子通信、高端装备等产业领域创新发展需求,引领安徽煤基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淮南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近年来,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瞄准化工新材料赛道,围绕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做好“煤头化尾”文章,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安徽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在投资267亿元的中安联合公司里,“黑”煤摇身一变成了“白”颗粒。该公司技术质量部副部长方宗顺介绍,煤炭先经过7台东方炉组成的装置气化,变换成液态甲醇,再经过甲醇制烯烃装置,最终生成可用于家电、汽车等生产企业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白色颗粒。

淮南煤化工园区锁定“固碳”新技术,引进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碳捕集综合利用等项目,构建了中安联合二氧化碳(碳排放)→淮南金宏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碳捕集)→普碳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碳利用)→赛纬锂电池电解液项目(碳产业链延伸)的循环低碳经济产业链,形成了以产业链关联为纽带的产业集群。

近日,记者来到淮南赛纬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配套原料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映入眼帘。

“项目投产在即,先行生产电池电解液主原料,后续生产电池电解液,预计年产值60亿元以上。”企业相关负责人李波告诉记者,园区布局了中安联合、金宏、普碳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循环低碳经济产业链。

2023年,淮南市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龙头企业引培强化工程、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工程,持续做优化工新材料、做强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做精生物医用材料、做细先进金属材料,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

“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薛永强告诉记者,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安徽普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年产30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项目(一期)建设正在快速推进。该项目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利用二氧化碳代替石油基原料,降低30%以上石油基原料的使用。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年产5万吨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多元醇,可以直接应用于聚氨酯领域,每年可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约2.6万吨。

如今,淮南煤化工园区的企业之间实现了物料互供循环: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生产的乙烯、副产碳五可作为安徽嘉玺碳四碳五综合利用及苯乙烯项目的原料;安徽嘉玺的苯乙烯可输送给淮南舜天公司生产树脂,副产品氢气供应给中安联合作为甲醇生产原料,中安联合同时向安徽嘉玺提供工业用气体等,促进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

·记者手记·

淮南市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将新材料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破题的主要路径之一,构建“零碳”产业链,打造“零碳”产业园,实现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化,为打造安徽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助力赋能。

《安徽日报》4月12日一版报道

记者 柏 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