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红色引擎” 强“党建赋能”

发布时间:2022-05-23 08:51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淮南高新区谋深抓细非公党建工作

淮南高新区围绕“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抓细了就是竞争力”的理念,聚焦组织“强”、党建“活”、党员“动”三大目标,谋深抓细非公党建工作,锻造“红色引擎”,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应建尽建”原则,拓展非公党建组织覆盖

淮南高新区坚持把非公党建工作摆上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同等重要地位,持续在“两新”上发力,一手抓新组建,一手抓新提升,着力扩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

组织组建突出“全口径”。建立党建部门与招商、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机制,实行企业入驻与党组织组建同步调度、同步实施,确保“及时率”和“步调一致”,全力以赴提“增量”。同时,实施“找党员、建组织、强引领”专项行动,对现有党建队伍力量进行优化整合,采取“整合式”“地毯式”“入口式”排查法,摸清辖区内所有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情况,通过高层对接和培训引导等形式,“一企一策”“一对一”重点帮扶,消除非公企业主“不想建”“不愿建”“不敢建”顾虑,全力以赴“消存量”。2021年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支部总数达到115个,组建率达到60%。

人才引育突出“全链条”。从党务工作者能力入手,助力企业党员活力提升。精排党建指导员,按照属地、行业分包原则,从区机关、镇机关、村(社区)三级单位中,选派优秀机关干部、退休党员、转业军人等担任党建指导员,手把手指导企业主、企业党员建设组织、开展工作。同时,为促进园区机关专门党建部门结合实际开展工作,通过邀请上级部门业务精英、党建专家等方式,对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开拓党建人员眼界、提升水平。积极促进非公企业实现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园区非公企业7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进入企业中高层,“话语权”不断提升。

作用发挥突出“全频段”。鼓励和指导企业结合实际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在服务企业决策、技术革新、开拓市场和提高效益中发挥作用。2021年,辖区图联科技、聚仁益、公众电子认证等非公企业党支部以“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先后赴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名非公党支部书记主动加入党史宣讲志愿服务队伍。

坚持“做优做强”原则,提升非公党建阵地质量

淮南高新区下足非公党建提“质”功夫,着力把非公党组织建设成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和提升效益的引擎。

场地建设突出“优”。按照“六有”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通过“新建、改建、扩建、配建”等多种途径,推进党建阵地建设。2021年,指导万泰电器党支部、灰熊科技公司党支部、贝可科技公司党支部等10余个支部完成党员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实现党建活动、党员教育等多功能合一。

党建指导突出“专”。建立非公党建“半月调度”、任务清单“月派发”、党建成效“季评估”制度,常态化做好非公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发展党员、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具体工作,及时调整、清理不规范党组织7个,新发展党员19名、确定发展对象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6名。

阵地功能突出“全”。立足高新产业园非公企业多、党员多的实际,按照“有体验、有互动、有教育意义”标准,在高新技术产业园二期规划建设一体化多功能的园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多个功能板块,实现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建,为园区党员学习教育、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坚持“引领引导”原则,推动非公党建作用发挥

淮南高新区聚焦党建与发展两张皮问题,找准党建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全方位引导非公企业作用发挥。

在调动企业积极性上突出“能动”。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积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企业出资人评先评优、政策资金兑现、项目申报等挂钩。对获得市级以上“双强六好”党组织称号的企业,给予1至2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企业发展扶持政策。

在提升企业获得感上突出“直观”。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的企业情况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企业发展服务员、组织建设督导员“四员”作用,以“四送一服”等活动开展为抓手,全方位收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难题。建立“指导员走访联系—企业举手求助—有关部门认真处理—指导员督查反馈”闭环工作流程,确保问题及时解决。今年以来,全区指导员走访企业200家次,累计收集问题诉求520个,已全部解决。

在发挥企业能动性上突出“主动”。积极帮助非公企业找准经济效益、资本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平衡点、共振点、共赢点,非公企业在稳增长、保民生、助脱贫、促就业以及社会公益等方面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不遇的汛情,天沃置业、图联科技等28家非公企业捐款捐物金额达23万元。璞华大数据公司党支部从2017年开始经常组织党员和职工为贫困户和子女入学捐款,累计捐助扶贫资金7000元。蓝天救援服务队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先锋队冲锋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前线,在危难之中彰显红色力量。

记者 李东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