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谋发展 栉风沐雨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2-09-22 14:33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见闻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于1992年,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开发区迎来发展的第30个年头。

乘风扶摇三千里,踏歌奋进逐浪高。近年来,六安经开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市“工业强市主阵地、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功能定位,按照“三融合三为主”思路,紧扣“工业”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园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备,区域面貌日新月异。区内现有企业30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50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144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3家;培育了“专精特新”企业126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小巨人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6家;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材料、食品医药健康和现代服务业“131”产业板块。

近日,记者跟随“喜迎二十大 全媒看发展”采风活动一行,走进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感受开发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加速的工作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对标一流,软环境凝聚硬实力

6月24日下午,六安经开区屹 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次性领取了项目开工所需的4本证件,成为该区首宗工程建设类项目“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的项目,这不仅刷新了该区工程建设类审批新速度,也创造了六安市首例“四证齐发”纪录。

8月17日,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上门向安徽润杨电力器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发放了3本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困扰企业近7年的“办证难”问题得以解决。

这一次次突破、一件件好事的背后,折射出六安经开区政务服务打通便民利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取得的亮眼成效。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政务服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经开区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共有17个部门578个事项,开设“企业开办一站式”、“公共服务类”综合窗口等,设置了“7×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集中集成办理,企业开办实现一个工作日内办结,工程项目建设全流程压缩至 30个工作日以内,权属证书当日即可领取。创新设置帮代办窗口,制定了《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建立“一事一专员”机制,倡导“流程简、时间短、服务优”的帮代办工作思路,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帮代办工作机制。增设涉企服务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事关社会发展的重点事项,实行“即来即办”、“随时约办”,做到周末“人在岗、网不断、事能办”,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高位推动,优环境激发大活力

六安中财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有园区贴心和优质的保姆式服务,就没有我们企业长足的发展。他们及时送政策、解难题,企业发展才能平稳快速向前。”

六安经开区结合《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要求,以营商环境18项指标为指引,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清单化管理,努力做到标杆指标能保持,中位指标可突破,弱项指标能进步。持续深入企业宣传推送稳企惠企暖企助企若干政策,落实各项稳增长措施。组织企业申报开门红若干奖励,兑现各类奖补资金2347万元,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健全金融业务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组建便民融资服务专班,持续摸排企业融资需求,今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和扩大融资31.11亿元。

创新驱动,强实力助推大发展

“我们公司在国内以及亚洲地区同行业中,规模、品种、技术、综合实力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有信心和开发区一起发展壮大、越来越强!”安徽墙煌彩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的话语自信而坚定。

公司2022年斩获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和国家工信部颁发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两项殊荣。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9年入驻以来,园区从技术开发、专利申报等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近年来,六安经开区持之以恒下好创新“先手棋”,进一步强化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上市融资,推动现有企业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等重点工作,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难题,帮助企业解决诉求。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着力助推产业优化升级,迈向行业中高端,抢夺行业话语权,争当行业小巨人,实现更有转型和创新含金量的发展。截至2021年底,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家,研发投入逐年递增,2020年达到3.89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为3.4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

30载栉风沐雨,30载春华秋实。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积极融长入圈,强力实施经济发展“1234”倍增计划和工业强区“2312”工程,力争“十四五”末全区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3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打造2个百亿级产业、培植3家以上50亿级企业、壮大10家以上10亿级企业、发展20家以上5亿级企业,全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在全国、全省国家级经开区中争先进位。

记者 周莹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