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点亮年轻人的夜生活

发布时间:2024-04-25 08:56 点击数:来源:淮南日报
【字体:

白天“搬砖”奋斗 晚上学艺“充电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期,参加“青年夜校”在我市青年群体中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下班后走进教室,向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求索,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打开“夜生活”模式。

近日,在共青团田家庵区委与洞山街道锦里社区联合举办的“青年夜校”活动中,开设的两门课程得到广大青年的火热响应。在软笔书法课程中,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示范,学员们提笔试练、认真书写,从简单的一横一竖到完整的汉字,青年们聚精会神、努力提升书写水平。在青年广场舞课程中,学员们仔细聆听舞蹈老师对发力方式、手型姿势等方面的讲解,认真跟学、反复练习,并在休息间隙相互亲切交流。

“下班后吃口饭就往这儿赶了,我非常喜欢书法,但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的老师指点。”学员王女士表示,练习书法可以锻炼专注力,也让她缓解了白天工作的焦虑情绪,“在‘夜校’参加书法课程,还可以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学习交流中提升自我。”

“夜校”这个听起来很有年代感的教育形式,如今正以新姿态在年轻人的夜生活中呈现。为更好地服务青年、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为广大青年提供传播知识、培养技能、增进交流、促进发展的平台,进一步丰富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夜校”活动,更好地满足青年在文化生活、技能学习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华灯初上,八公山区BGS“青年夜校”课堂上学习氛围浓厚。在开设的非遗技艺手工皮具体验课上,受邀授课的回汉皮艺非遗项目传承人从非遗项目历史文化简介讲解开始,继而传授黏合、整型、配色、组装五金等手工技巧。青年学员们兴致盎然,边学、边问、边干,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一块块皮料变成一个个精致可爱的皮具挂件。

“我们创办‘夜校’,就是要给青年群体搭建一个学习、社交、放松的文化空间,进一步满足我区青年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共青团八公山区委负责人介绍称,举办“青年夜校”活动,能让广大青年在一次次精心设置的课程中收获技能、结识好友、提升自我,也希望可以通过“夜校”服务,让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八公山、留在八公山。

要办好“青年夜校”,形式要“出新”,内容要“用心”,结果还要“出圈”。全市各级团组织站在广大青年的立场上,结合青年实际特点“办校”,已开设“青年夜校”的县区事前都经过广泛调研,目前开设了广场舞、书法、插画、手工等课程。每门课程规模为20至30人,分别在晚上6时至7时30分和7时30分至9时不同时间段举行,按每周一节(次)的频次来开展,这也是青年“票选”出来的理想“上课”时间和时长。

在大通区青年之家附近上班的邱女士表示,平时她下班后经常采取追剧的方式打发时间,生活相对枯燥,不仅精神上感到空虚,还影响身体健康。前不久,她从网络上看到“青年夜校”的通知后就立刻报名参加健身操课程,一堂课下来“体验感”非常满意。“老师教得很好,大家一起运动也很开心,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一直举办下去。”邱女士如是说。

来自淮河中学的老师陶唯一,是省第十五次团代会代表,积极参与了田家庵团区委组织的各类青年活动。“我参加了‘夜校’的青年广场舞教学。活动中,学员们状态积极、活力满满,我作为授课老师也是感受颇多,能在工作之余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给更多的青年群体带去快乐,既让我感到十分荣幸,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陶唯一说道。

青年无小事,事事总关情。“青年夜校”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如何让这种时尚成为一种常态,正成为各级团组织认真思考的问题。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开展需求调研,建立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加强阵地建设,多方位争取社会资源,依托青少年宫、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资源,并结合淮南特色,打造一批“出圈”课程,让快乐的学习夜生活覆盖更多有需要的人,助力更多的青年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亮”。

记者 吴 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